美中貿易談判進入最後艱鉅階段

【看中國2019年3月19日訊】美中兩國的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但卻是最為艱鉅的階段。雙方都有意盡快給這場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劃上句號,但華盛頓和北京都不願意做出過多妥協,從而使自己在推動國內議程時面臨阻力。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正面臨越來越多的國內批評,而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星期一,美國設備製造商協會(Associ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ers)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上升的成本和供應鏈受到的干擾所帶來的影響將逐漸滲透到整個經濟體中,在今後十年內使成品價格緩慢上升,並使就業承壓。

這份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斯科特.黑澤爾頓(Scott Hazelton)說,美國根據301條款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以及根據232條款對其主要貿易夥伴加征的鋼鋁關稅使美國越野設備的製造成本上漲了6%至7%。

總部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重型工業設備製造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表示,關稅去年給該公司增加了1億美元的成本。

筑路挖掘機製造商(Gradall Industries Inc)表示,該公司是業務兩端都受到波及的企業之一。鋼鋁關稅使得該公司從中國進口的大型鑄造設備的價格上漲了25%,而中國對美國徵收的報復性關稅使該公司產品對中國的出口下滑了30-40%。

美國最大的商業遊說團體委託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正在削弱美國信息和通信技術產業(ICT)的競爭力。該產業包括製造電信產品、電子產品、計算機的廠商,還有提供雲計算、企業通信網路等的服務商。

報告的作者之一、榮鼎集團高級分析師勞倫.格勞德曼(Lauren Gloudeman)表示,如果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持續下去,那麼「美國的GDP將在10年間損失1萬億美元,」她說,「如果平均計算,在頭五年裡,美國每年GDP的損失在640億至910億美元之間。」

格勞德曼還表示,美中兩強相爭使第三方漁翁得利。她說:「在雙邊關稅措施升級導致中國和美國的GDP蒙受最大損失的同時,世界其餘國家則從貿易和投資的分流中獲益。我們的確看到在ICT產業的製造領域,的確發生了一些製造和貿易的分流,從全球產業鏈流向地區產業鏈,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在較小的程度上,流向東亞其它地區。」

這一結論使川普與中國開打貿易戰的初衷顯然背道而馳。但目前來看,川普政府主導美中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仍希望把關稅當作與中國談判的重要籌碼。在美中貿易談判的最後關頭,雙方最大的分歧在於美方堅持要求保留對中國採取單方面關稅措施的權利,以確保中國兌現其所做出的承諾。

中方一直反對美方的這一提議,認為美方的要求已經突破了中國的底線,中方不能放棄在必要時報復的權利。中方有關執行機制的最近一次表態是,中國可以接受這樣一個機制,但它必須是雙向的。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全國人大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講了這番話。

上週四(3月14日),中國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財政部長姆努欽進行了幾天內的第三次通話。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報導說,「雙方在文本上進一步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現在看來,美中兩國原來計畫的在3月底敲定貿易協議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新華社星期一(3月18日)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3月21日至26日對義大利、摩納哥和法國進行國事訪問。之前有消息稱,如果談判順利,習近平將在結束對法國的訪問後飛赴美國佛羅里達,與美國總統特郎普在海湖莊園(Mar-a-Largo)舉行峰會,敲定美中貿易協議。

知情人稱,美中兩國現在把完成談判的希望放在4月份,而中方正推動習近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華盛頓簽署美中貿易協議。但亦有報導稱,川普與習近平的元首峰會最遲可能會被推遲到6月份舉行。

上週五,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每年一次的記者會上承認,中國經濟確實面臨新的下行壓力。

就在記者會舉行前的一小時,全國人大通過了新的《外商投資法》。此舉被認為是北京為結束貿易戰力圖安撫華盛頓的最新舉措。

但華盛頓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這部新法對解決美中貿易爭端只具有象徵性意義。他通過電子郵件回答美國之音提問時說,「法律在中國毫無意義,因為黨大於法。」

榮鼎集團的創辦合夥人榮大聶(Daniel Rosen)對美中貿易和解的前景感到悲觀。他說:「如果中國今後為一己之私選擇一條以非市場為導向的道路,那些效應也將是巨大的。因此我認為,無論你以什麼方法去解決,它都會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產生非常、非常大的經濟震盪,而我們也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林楓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