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古代有民權嗎?東西方誰才是民權的先驅?(組圖)

民權主義第一講 民國13年3月9日

 2019-03-19 00: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孫中山先生闡述民權。
孫中山先生闡述民權。(圖片來源:國父紀念館)

諸君:今天開始來講民權主義。什麼叫做民權主義呢?現在要把民權來定一個解釋,便要先知道甚麼是民。大凡有團體有組織的眾人,就叫做民。什麼是權呢?權就是力量,就是威勢。有行使命令的力量,有制服群倫的力量,就叫做權。把民同權合攏起來說,民權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甚麼是叫做政治的力量呢?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便要先明白甚麼是政治。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眾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權。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權。

現在民權的定義,既然是明白了,便要明白民權是甚麼作用。環觀近世,追溯往古,權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要用來維持人類的生存。人類要能夠生存,就須有兩件最大的事:第一件是保;第二件是養。保和養兩件大事,是人類天天要做的。保就是自衛,無論是個人或團體或國家,要有自衛的能力,才能夠生存;養就是覓食,這自衛和覓食,便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兩件大事。但是人類要維持生存,他項動物也要維持生存,人類要自衛,他項動物也要自衛;人類要覓食,他項動物也要覓食;所以人類的保養和動物的保養相衝突,便發生競爭。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便要奮鬥,所以奮鬥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由此便知權是人類用來奮鬥的。人類自初生以至於現在,天天都是在奮鬥之中。古時候人同獸鬥,只有用個人的體力,在那個時候,只有同類相助。因為當時民權沒有發生,人類去打那些毒蛇猛獸,各人都是各用氣力,不是用權力。所以在那個時代,人同獸爭,是用氣力的時代。

到了沒有獸類的禍害,人類才逐漸蕃盛,好地方都被人住滿了。當那個時代,甚麼是叫做好地方呢?可以避風雨的地方,便叫做好地方,就是風雨所不到的地方。到了人類過於蕃盛之後,那些好地方便不夠住了,稍為不好的地方,也要搬到去住。不好的地方,就有風雨的天災。說到人同獸爭的時代,人類還可用氣力去打,到了同天爭的時代,專講打是不可能的,故當時人類之感覺是非常困難的。後來就有聰明的人出來,替人民謀幸福,像大禹治水,替人民除去水患;有巢氏教民在樹上做居室,替人民謀避風雨的災害。

自此以後,文化便逐漸發達,人民也逐漸團結起來。又因為當時地廣人稀,覓食很容易,他們單獨的問題,只有天災,所以要和天爭。但是和天爭不比是和獸爭,可以專用氣力的,於是發生神權。由有歷史到現在,經過神權之後,便發生君權,有力的武人和大政治家把教皇的權力剝奪了,或者自立為教主,或者自稱為皇帝,於是由人同天爭的時代,變成人同人爭。從前人同人爭,一半是用神權,一半是用君權。後來神權漸少,羅馬分裂之後,神權漸衰,君權漸盛。君主專制一天利害一天,弄到人民不能忍受,人民到了不能忍受的時候,便一天覺悟一天,知道君主專制是無道,人民應該要反抗,反抗就是革命。所以百餘年來,革命的思想便非常發達,便發生民權革命。民權革命,是誰同誰爭呢?就是人民同皇帝相爭。

所以推求民權的來源,我們可以用時代來分析。再概括的說一說:第一個時期是人同獸爭,不是用權,是用氣力。第二個時期是人同天爭,用神權。第三個時期是人同人爭,國同國爭,這個民族同那個民族爭,用君權。到了現在的第四個時期,國內相爭,人民同君主相爭,在這個時代之中,可以說是善人同惡人爭,公理同強權爭。到這個時代,民權漸漸發達,所以叫做民權時代。

到底中國現在用民權是適不適宜呢?中國自有歷史以來,沒有實行過民權。就是民國十三年來,也沒有實行過民權。但是根據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來講,如果應用民權,比較上還是適宜得多。所以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張民權。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稱堯舜」,就是因為堯舜不是家天下。堯舜的政治,名義上雖然是用君權,實際上是在行民權,所以孔子總是宗仰他們。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又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他在那個時代,已經知道君主不是一定要的,已經知道君主一定是不能長久的,所以便判定那些為民造福的人就稱為聖君,那些暴虐無道的人就稱為獨夫,大家應該去反抗他。由此可見中國人對於民權的見解,在兩千多年以前,已經老早想到了。不過在那個時代,還以為不能夠做到,好像外國說烏托邦,是理想上的事,不是即時可以做到的。

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
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依我看來,中國進化比較歐美還要在先,民權的議論,在幾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過當時只是見之於言論,沒有形於事實。現在歐美既是成立了民國,實現民權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國古人也有這思想,所以我們要希望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樂,順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權不可。

近代事實上的民權,頭一次發生是在英國;英國在那個時候發生民權革命,正當中國的明末清初。當時革命黨的首領,叫做格林威爾,把英國皇帝查理士第一殺了,此事發生以後,便驚動歐美,一般人以為這是自有歷史以來所沒有的,應該當作謀反叛逆看待。暗中弒君,各國是常有的,但是格林威爾殺查理士第一,不是暗殺,是把他拿到法庭內公開裁判,宣布他不忠於國家和人民的罪狀,所以便把他殺了。當時歐洲以為英國人民應該贊成民權,從此民權便可以發達。誰知英國人民還是歡迎君權,不歡迎民權;查理士第一雖然是死了,人民還是思慕君上。不到十年,英國便發生復辟,把查理士第二迎回去做皇帝。那個時候,剛是滿清入關,明朝還沒有亡,距今不過兩百多年。所以兩百多年以前,英國發生過一次民權政治,不久便歸消滅,君權還是極盛。

一百年之後,便有美國的革命,脫離英國獨立,成立美國聯邦政府,到現在有一百五十年,這是現在世界中頭一個實行民權的國家。美國建立共和以後,便引出法國革命。法國皇帝被殺之後,歐洲各國為他復仇,大戰十多年,所以那次的法國革命,還是失敗,帝制又恢復起來了。但是法國人民民權的思想,從此更極發達。

講到民權史,大家都知道法國有一位學者叫做盧梭。盧梭是歐洲主張極端民權的人,因有他的民權思想,便發生法國革命。盧梭一生民權思想最要緊的著作是民約論,民約論中立論的根據,是說人民的權利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各人都有天賦的權利,不過人民後來把天賦的權利放棄罷了。所以這種言論,可以說民權是天生出來的。但就歷史上進化的道理說,民權不是天生出來的,是時勢和潮流所造就出來的。故推到進化的歷史上,並沒有盧梭所說的那種民權事實,這就是盧梭的言論沒有根據。盧梭民約論中所說民權是由天賦的言論,本是和歷史上進化的道理相衝突。所以反對民權的人,便拿他那種沒有根據的言論來做口實。盧梭說民權是天賦的,本來是不合理。盧梭的言論既是沒有根據,為什麼當時各國還要歡迎呢?又為甚麼盧梭能夠發生那種言論呢?因為他當時看見民權的潮流已湧到了,所以他便主張民權。他的民權主張,剛合當時人民的心理,所以當時的人民便歡迎他。他的言論雖然是和歷史進化的道理相衝突,但是當時的政治情形,已經有了那種事實,因有了那種事實,所以他引證錯誤了的言論,還是被人歡迎。至於說到盧梭提倡民權的始意,更是政治上千古的大功勞。

盧梭
盧梭(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世界上自有歷史以來,政治上所用的權,因為各代時勢的潮流不同,便各有不得不然的區別。比方在神權時代,非用神權不可;在君權時代,非用君權不可。就種種方面來觀察,世界一天進步一天,我們便知道現在的潮流,已經到了民權時代。將來無論是怎麼樣挫折,怎麼樣失敗,民權在世界上,總是可維持長久的。

中國人從前反對民權,常常問我們革命黨有甚麼力量可以推翻滿清皇帝呢?但是滿清皇帝在辛亥年一推就倒了,這就是世界潮流的效果。世界潮流的趨流,好比長江、黃河的流水一樣,水流的方向或者有許多曲折,向北流或向南流的,但是流到最後,一定向東的,無論是怎麼樣都阻止不住的。現在北方武人專制,就是反抗世界的潮流。我們南方主張民權,就是順應世界的潮流。所以我們在中國革命,決定採用民權制度,一則為順應世界之潮流,二則為縮短國內之戰爭。我們革命黨於宣傳之始,便揭出民權主義來建設共和國家,就是想免了爭皇帝之戰爭。從前太平天國便是前車之鑒。

洪秀全當初在廣西起事,打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建都南京,滿清的天下大半歸他所有,但是太平天國何以終歸失敗呢?講起來的原因有好幾種。有人說他的失敗,是由於不懂外交。因為當時英國派了大使波丁渣到南京,想和洪秀全立約,承認太平天國,不承認大清皇帝;但是波丁渣到了南京之後,只能見東王楊秀清,不能見天王洪秀全,因為要見洪秀全,便要叩頭。所以波丁渣不肯去見,便再到北京和滿清政府立約,後來派戈登帶兵去打蘇州,洪秀全便因此失敗。

洪秀全
洪秀全(網絡圖片)

所以有人說他的失敗,是由於不懂外交。這或者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未可知。又有說洪秀全之所以失敗,是由於他得了南京之後,不乘勢長驅去打北京。所以洪秀全不北伐,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但是依我的觀察,洪秀全之所以失敗,這兩個原因都是很小的;最大的原因,是他們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後,就互爭皇帝,閉起城來自相殘殺。推究太平天國勢力之所以衰弱的原因,根本上是由於楊秀清想做皇帝的一念之錯。

洪秀全當時革命,尚不知有民權主義,所以他一起義時,便封了五個王。後來到了南京,經過楊秀清、韋昌輝內亂之後,便想不再封王了。後因李秀成、陳玉成屢立大功,有不得不封之勢,而洪秀全又恐封了王,他們或靠不住,於是同時又封了三四十個王,使他們彼此位號相等,可以互相牽掣;但是從此以後,李秀成、陳玉成對於各王便不能調動,故洪秀全便因此失敗。所以那種失敗,完全是由於大家想做皇帝。

漢唐以來,沒有一朝不是爭皇帝的,中國歷史常是一治一亂,當亂的時候,總是爭皇帝。各國嘗有因宗教而戰、自由而戰的,但中國幾千年以來,所戰的都是皇帝一個問題。我們革命黨為免將來戰爭起見,所以當初發起革命的時候,便主張共和,不要皇帝。

我現在講民權主義,便要大家明白民權究竟是甚麼意思,如果不明白這個意思,想要做皇帝的心理便永遠不能消滅。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我從前因為要免去這種禍害,所以發起革命的時候,便主張民權,決心建立一個共和國。共和國家成立以後,是用誰來做皇帝呢?是用人民來做皇帝,用四萬萬人來做皇帝。照這樣辦法,便免得大家相爭,便可以減少中國的戰禍。

来源:《三民主義》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