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又吃台灣豆腐?「台籍科技特派員」在陸登場(圖)

 2019-03-18 10: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來自臺灣嘉義的39歲青年蔡志陽,是首位在陸的台籍科技特派員。
來自臺灣嘉義的39歲青年蔡志陽,成為首位在陸的台籍科技特派員。(圖片來源:百度)

【看中国2019年3月18日讯】(看中國記者明思綜合報導)中共統戰再出新招,陸媒近日報導稱,中國以「台籍科技特派員」頭銜,讓臺灣人下駐到中國農村開展「農業幫扶」,但由於此舉涉嫌違反兩岸條例,引發爭議。

中央社消息,繼福建廈門早前推出台籍社區主任助理、平潭也跟進推出村委會主任之後,北京再以「台籍科技特派員」頭銜,讓在大陸的臺灣人下駐到中國農村展開「農業幫扶」。

黨媒日前刊登了一則宣傳「樣板」消息稱,福建省漳浦縣選聘第一批「台籍科技特派員」,其中,來自臺灣嘉義的39歲青年蔡志陽,2013年赴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雖然一開始並不順利,但今年2月起,他便搖身一變,位列「台籍科技特派員」其中。

蔡志陽向陸媒透露,「有了這重身份,不僅推廣果蔬新品種有了更大平臺,也能更好幫助中國的農民朋友走出跟風種植的困境,獲得更高收益。」

報導稱,這是北京政府自1999年以來,向全國各基層農村推廣科技特派員政策後,首度出現的「臺灣籍科技特派員」。

該消息曝光後,臺灣陸委會出面說明稱,依據《兩岸條例》第33條第2項規定,中華民國國民不得擔任中國大陸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

針對蔡志陽擔任大陸「台籍科技特派員」一事,陸委會說,此事將由主管機關就其職務性質及相關事證予以審認,並要求當事人進一步說明。

台籍科技特派員又是一個坑?

據陸媒報導稱,漳浦縣選聘台籍科技特派員座談會日前召開,會中選聘了第一批台籍科技特派員,並頒發聘書。會中表示,台籍科技特派員將下駐各村展開「農業幫扶」。

目的是為解決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涵蓋科技成果轉化、優勢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及醫療衛生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

當地政府更聲稱,在台商中選聘一批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可以發揮台商的技術優勢,延伸到當地各鄉鎮村發揮作用,幫助農村、農民發展。對臺青來說,這也是難得的大陸農村工作經驗。

對此,臺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叡人表示,中國政府釋出基層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宣傳與統戰,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北京現對臺灣的統戰手法已跨越大資本家,走向中小企業、基層、青年人與個人,可謂是個個擊破」,吳叡人指出,「把臺灣人納入大陸基層行政體系中,不但無視臺灣法律,也是把臺灣「國民化」,「大吃臺灣豆腐」,這種基層名目未來恐會越來越多。」

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認為,如果由臺灣農民去輔導中國大陸的農業技術,不僅能增加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與臺灣競爭,臺灣的農產品也更不容易賣到中國,高雄市長韓國瑜喊的「貨出去、賺大錢」,恐怕也將難以實現。政府應依法處理,才能減少對臺灣農民與農業的傷害。

旅美時事評論員華萊士則分析稱,「很明顯這種合作是有共同價值觀才能順利走下去,你想去大陸賺錢,中國不會白給,中國需要的是情報、是技術。」

他並提醒道,「科技特派員」恐怕又是一個坑,就看誰想跳了,「尤其是科技工作者,要小心,與虎謀皮,小心害了自己。」

陸委會:臺人赴陸就業應審慎評估

面對各界質疑,臺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受訪時表示,「資安就是國安,對一些敏感性科技,世界各國都將其視為重要工作,中共用威脅利誘給予職務,也是統戰做法之一。」

陳其邁指出,「北京另一個目的也是要吸引科技人才去中國,這種做法,除了說吃豆腐之外,也是對臺統戰的一環,行政院也不希望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政府還是會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依法處理,這規定已非常清楚。」

陸委會也提醒說,兩岸在制度、法規、市場環境及理念價值等方面仍有差異,臺人赴陸就業具有一定風險及挑戰,應審慎評估。

同時,兩岸各界交流往來,務必遵守兩岸條例相關規範,國人切勿因資訊不透明、不對稱,而誤觸法令規定。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