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探究恐龍滅絕事件:非行星撞擊那麼簡單(組圖)


科學家探究恐龍滅絕事件,非行星撞擊那麼簡單。

恐龍的滅絕可能是由於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和一系列巨大的火山爆發造成的。
 
人們普遍認為,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大量的塵埃被拋入大氣層,遮擋陽光。造成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造成影響。
 
兩項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世界各地的熔岩流發生年代,發現地球正處於極端的火山活動時期,幾乎在此同時,一顆小行星落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流理論是,巨大和長期的火山噴發造成了大量的火山灰、氣體和塵埃雲層進入大氣中,造成了地球氣候的快速而致命的變化。
 
隨後,科學家在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發現了一顆古老小行星撞擊產生的隕石坑,他們認為這個隕石坑將大量塵埃送入大氣層,阻礙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並使得地球四分之三的生物滅亡。
 
此後,科學家就每一個災難性事件對大規模死亡的相對貢獻進行熱烈的爭論。

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恐龍是在6600萬年前被撞到地球的小行星殺死的。但科學家說這個故事可能並不那麼簡單。
 
這兩份報告的作者能夠以更加精確的方式確定大規模的熔岩流發生時間,並將定年誤差從大約一百萬年縮減到數萬年。
 
費城卓克索大學地球科學教授Loyc Vanderkluysen告訴法新社,我們能夠非常精確地再現白堊世末期的事件順序。
 
他是一個研究團隊的成員,該團隊利用輻射測量來測量印度的熔岩流,這些熔岩流被稱為德干玄武岩(Deccan Traps)。
 
另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了不同的定年方法。氬-氬定年法(argon-argon dating method)將火山事件年代縮小到5萬年內,計算結果為66052000年前。
 
在地質的時間尺度上,這同時也决定了火山活動的時間和小行星撞擊的時間。


研究發現,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在大滅絕之前發生。(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這兩個研究團隊的新定年的結果是一致的:一個研究發現,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就在大滅絕之前發生。
 
另一個發現則不那麼精確,但表明大部分火山熔岩流是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產生的,支持這樣想法:撞擊引發的地震達到地震矩規模11級(moment magnitude scale),這是人類從未親眼目睹過的。
 
這反過來引發一波持續了大約30萬年的火山爆發
 
Vanderkluysen教授說,這支持了撞擊是主要原因的理論。

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教授,另一項研究的共同作者Blair Schoene說,其他火山活動頻繁的時期與大規模滅絕事件同時發生。
 
最大的問題是,滅絕是在沒有撞擊的情況下發生的,或者相反,滅絕是在沒有火山活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嗎?他對法新社記者說,我們不知道這個答案。
 
主要的關鍵點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自然界是複雜的」他補充說。盡可能詳細地研究這兩種現象,嘗試弄清楚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繪製很久以前大規模滅絕的時間線是至關重要的,以理解人類目前正在造成的所謂「第六次滅絕」(sixth extinction)的後果。Schoene說。
 
完整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