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貸款創記錄 中國壞賬銀行有些自身難保(圖)


新增貸款大量增加,也將會令中國壞賬銀行自顧不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2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央行日前公布了1月份宏觀金融數據,其中天量的新增社會融資創新高記錄,這引發輿論對金融危機的探討。同時,新增貸款大量增加,也將會令中國壞賬銀行自顧不暇。

中國央行公布的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當月社會融資增量更是達到4.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天量規模。

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87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環比增加0.3個百分點,增速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此前中國央行連續兩次降准及要求商業銀行增加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未來M2增速將進一步上行。

狹義貨幣(M1)餘額為55萬億元,同比僅增長0.4%,增速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1.1個和14.6個百分點。有分析指,增速同比大幅下滑主要受新年因素影響,今年企業的年終獎主要在1月發放,而2018年則在2月發放年終獎,這對企業的活期存款影響明顯。

流通中貨幣(M0)餘額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2%,當月淨投放現金1.43萬億元,而上年同期僅淨投放現金3991億元,現金投放大增超過萬億,主要是為應對新年期間居民對現金的需要。

對外經貿大學研究員劉明彥分析上述數據指出,貸款增量創歷史新高,80%新增貸款流入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30%新增貸款流入居民,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收縮10%。存款增量同比減少5815億元,貸款增速超過存款增速推升存貸比高達78%。銀行的貸款派生存款能力下降,也顯示出中國的金融脫媒在加劇,同時在不斷推升銀行的存貸比。各類存款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下降最大,同比減少近2萬億元,表明受股市低迷的影響,它的現金流有所惡化。貸款增加但經濟增速下行趨勢能否就此逆轉還有待觀察,因為影響宏觀經濟的變數遠不只有貨幣變數一項。

針對中國經濟的狀況,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對中國內地媒體表示,2019年是讓大家忐忑不安的一年。中國需要轉向以「消費驅動」和「內需拉動」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並且,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表現形式有一些明顯的共性。比如資產價格崩盤,經濟復甦週期長、失業率恢復緩慢,等等。金融危機的出現就像突發性心臟病一樣,很難去預測患者什麼時候會發病。

另外,貸款大量增加由此可能帶來壞賬高企。被北京當局寄予厚望來解決金融風險的資產管理公司(AMC,俗稱壞賬銀行),現在卻面臨著自己淪為不良資產的風險。近年來,以折讓價格購買銀行不良貸款(NPLs)然後獲利的業務模式在中國迅速增長。

在去年中國經濟創下28年來最慢增速的情況下,中國的壞賬銀行發現自己也陷入流動性緊縮的泥潭。這不僅衝擊了中國銀行業快速處理壞賬為新貸款騰挪空間的能力,而且還加劇了銀行業金融風險並危及社會穩定。

據《路透社》報導,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企業融資、購併及重整部門合夥人區兆邦說道:「過去,國內壞賬投資者借了大量資金來買入這些資產組合,現在已經不能再借款了。」不良資產價格惡化正衝擊幾年前湧入該業務的數十家上市公司。

中國的金融業流行這樣一句話:保險公司跑著掙錢,證券公司坐著掙錢,銀行躺著掙錢。然而,最賺錢的金融機構既不是銀行,也不是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而是壞賬銀行。

但是,中國四家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其中的華融資產管理公布,去年上半年不良貸款業務稅前獲利減少61%。

而信達資產管理預期2018年公司獲利將減少30%,這將是自2013年上市後首遭獲利下滑。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