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別忘了身為女人的美好(圖)

 2019-02-07 18: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別忘了身為女人的美好
身為女人是一件美好的事,因為能給人細膩的體貼,溫暖的依靠。(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你到底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當媳婦接到婆婆的催生電話……

保持「安全距離」,既能保護自己,也能讓對方意識到你的界限。

「你到底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都沒在計畫嗎?」

電話那端來自家人焦急、催促又帶著逼迫的聲音,讓你在下了班的傍晚疲憊不堪,同時煩躁、惱怒,欲振乏力,卻又繃緊神經。

生小孩是兩個人的事啊!怎麼都是對我說呢?怎麼都把壓力丟給我呢?」

你揉著眉心散不開的煩憂,只希望這類美其名是關心及叮嚀,實則層出不窮的嘮叨及壓力,可以越少越好。

關於生小孩這回事,女人總是扛得比男人多

催生的壓力,單身已婚的女性其實都曾經面臨過。進入婚姻的人,則是更能真實感受,因為全世界的人彷彿都有了許可證,可以來問候你的卵巢和子宮。

然而有趣的是,大家都說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或者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是你會發現,關於生小孩這回事,女人總是扛得比男人多。

懷胎九月的所有辛勞,那些身體不適,吃不下,睡不好,或者為孩子好,一人吃兩人補,只要能夠讓孩子擁有健康、不過敏的體質,任何你毫無食慾的食材或補品,你還是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更別說這段時間身材變形,更是摧毀自信,打擊自尊。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對於美麗是如此重視。而當代社會所標榜的美麗,就等同於苗條、纖細,然而這與孕婦的合理身形完全是背道而馳。

還有一想到孩子呱呱墜地,到底健不健康,成長過程中,與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品質又是怎麼樣,還有往後的所有開銷:學雜費、生活費及額外支出,以及他或她可能面臨的各式各樣問題,人際關係、學習品質及效率,還有快樂不快樂。

作為一個母親,一個理想、稱職及夠好的母親,這些壓力即使在小孩尚未落地,就已經如影隨形跟著你。

你在對抗的,是這整個社會體制對於女性的壓迫

關於被催生,你說男人沒有嗎?有。但不會有你的多,更不會有你遇到的兇猛。

婆婆會來問你,媽媽更是。婆婆捨不得給兒子壓力,所以問你。岳母也不會,因為這彷彿在問候女婿平時恩愛幾次,加上岳母面對女婿如同初戀情人,不只是越看越有趣而已,更多時候是害羞得緊。

身為女人,你勢必會面臨到,旁人難以預料及想像的那種恐怖和張力。

你不生,怎麼給人家交代?你不生,彷彿你的身體有什麼毛病。你不生,如何抵擋親戚鄰里的好奇及關心。

大家只會叫你生,沒人管你們夫妻倆早有共識。

大家只會麻煩你,因為你是女孩子。

你覺得委屈,你胸中的苦澀滿溢,但是你說得再多,也是人微言輕,因為你在對抗的,是這整個社會體制對於女性的壓迫。

明明是隱私話題,在這時,卻成了公眾議題。而且要求你的人可能從沒想過,生育有時還涉及了「不孕」這個當事者心痛,但不便說明的難題。

女人彷彿背著十字架,要迎合外在的眼光,屈從世俗的要求,無論是原生娘家的、姻親夫家的、街坊鄰里的、遠房親戚的、隔壁同事的、直屬上司的,甚至是無關緊要的閒雜人等的。

你會發現,人人都說為你好,但沒人知道,在你心中,這些一點都不好。

這些嘮叨,這些叨擾,這些擾人清夢的一字一句,都堆疊成為你心中無數根稻草,只待何年何月何日,就會徹底壓垮或引爆。

女人的為難,有多少人知道?

接受更多教育的女性,看似選擇變多了,變得自由了,然而同時角色也變得更多,隨之而來的責任、包袱、要求,甚至是自我期待。前三者來自於外在,當然也有來自於我們內在,對於自我的期盼。

當外在壓力與內在資源出現不一致時,就成為了壓力。

你可以試著看透這些話語背後的意涵,那些干涉底層的核心,並且持續辨識,刻意練習。

臨床心理師的處方箋

1、看穿家人背後的「善意」

這需要「學習」,而且要「刻意練習」,並且持續不懈地「提醒自己」。

很難、很辛苦,我都知道,但這是必須。

家人不一定會是最了解我們的人,而是帶著他的視野,他自己的生命經驗,來給予我們提點。然而任何人的視野及生命經驗,終究會有侷限,終究會有盲點。

如果我們不去學習看穿家人的內心,背後的良善動機,那麼最親密的家人,就會變成距離最近的敵人;最愛你的人,往往也將傷害你最深。

2、看透表面的「假議題」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跟隨著對方拋給我們的刁難、挑釁、質疑、要求、命令、指責……在回應,還有起舞。所以,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上一波還能「三折」,你就更是感受到做人如此艱辛。

人際相處有如箭在弦上,分分秒秒都是如履薄冰。

有人認為婚姻美滿的方程式,生了孩子就是王道,有了後代就是解藥。他們有他們的世界觀及信仰,而有些人更是熱衷干涉別人的人生選項,所以每逢見面,總是耳提面命,甚至如同恫嚇,但是你知道,社會變遷如此快,教育制度總是一改再改,你有你的考量及為難。

更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不是用來服膺別人的自我中心及教條。

3、保持「安全距離」,並不代表疏離

有些人朝夕相處,也有些人一日相處數小時,當然也有些人是逢年過節,才會相聚在一起。

無論哪一種人際關係,都免不了交集。遠距離?還是近距離?只要會讓你感到芒刺在背,心理不舒適的,我們就該用心思考「界線」和「距離」這回事。

恰到好處的人際關係,都有著適可而止的分際;過度涉入的人際關係,就讓侵門踏戶逐漸成形。

保持安全距離,並不會讓你失去這段關係,而是能夠保護自己,同時也讓對方清楚認識到,你的尊嚴,你的選擇不容小覷。

身為女人,多麼美好,因為我們總是能給予別人細膩的體貼,溫暖的依靠,所以別忘了,能夠帶給別人力量的你,更應該回過頭,挹注到自己的身上,還有你內心真正的需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9755

本文節錄自寶瓶文化:《人際剝削》一書

責任編輯: 聆風 来源:寶瓶文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