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示意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北魏時的北天竺人、高僧菩提流支,又被稱為道希,是翻譯佛經的高僧。他學通三藏,且善解義理,為了更廣泛地弘揚佛法,他離開了家鄉,並於北魏永平初年(公元508年)來到了洛陽。
魏宣武帝對他甚加禮遇,並敕命其住於永寧寺。在此期間,魏宣武帝為他提供了豐足的衣食湯藥等供養,還敕令七百個域外來華的僧侶協助他翻譯佛經。宣武帝對翻譯佛經大為重視,因此一時間佛法隆盛,法師中英才輩出。
宣武帝還敕命居士李廓撰寫《眾經目錄》。李廓亦是學通內外、博覽經論之士。對於菩提流支譯經之功績,他曾在經錄之序言中說:「自魏太平至天平二十多年間,菩提流支從洛陽到鄴城,共翻譯佛經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經,《勝思惟》、《大寳積》、《法華》、《涅槃》等論。」
李廓還在序言中提到說,在菩提流支法師房間裡,梵本經論有近萬夾,新翻經典筆受稿本塞滿整個房間,其義解與另一印度高僧勒那摩提不相上下,而在神悟聰明、善達方言及擅長咒術等方面,則無人可與之抗衡。
至於菩提流支的神通,可從以下事例看到。有一次,他坐於井沿上準備洗澡,但澡罐內沒有水,而其弟子們又不在,因而無人能替他從井中提水上來。只見他手持一根柳枝,將其直捅井底,同時念動咒語,才念了幾遍,只見井水直往上湧,一直湧至井口。於是他就用缽從井中舀水,用以洗澡。
不過菩提流支雖然有如此的神通,當其它僧人見到這一情景,都把他視為大聖人並對他大加讚嘆時,他卻對眾僧說:「不要妄加誇讚,此乃法術,外國很盛行,但此地並不流行,因此大家都將具有這種法術之人誤以為聖人了。」他怕疑惑世人,所以不敢把這種咒術傳授給別人。由此足見菩提流支對佛法的深入理解。
由於菩提流支精通佛經之義理而能領會佛的意旨,尋幽探奧,因此宣武帝每次令他講解《華嚴經》時,他都能鞭辟入裡,闡釋精微。有一天正在講席上宣講《華嚴經》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形如天官、手持竹扳者,自稱天帝使者,口稱奉天帝之命,前來請法師去宣講《華嚴經》。
菩提流支答道:「現在尚未散席,等到經文講完之後,一定遵命前往。不過開講經典,非一人所能勝任,其他都講、香火、維那、梵咀等人都不可或缺,請能一併前往。」天帝使者同意法師所說。
於是到了法席即即將結束時,那位天帝使者又出現了,口稱奉天帝之命前來迎接。此時,法師怡然含笑,向大眾訣別,即時圓寂於法座之上。而與此同時,都講等僧也同時圓寂。人們聽到此事時,無人不對此讚美感嘆。
責任編輯: 申思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