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這些癌症的關鍵營養素 就在我們身邊(圖)


美國研究發現,吃高量番茄紅素的食物,可以降低50%的癌症發生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維他命D近年來被各界譽為「超級營養素」,已有多項人體對照雙盲研究證實,維他命D可以促進細胞凋亡,防止癌細胞的增生與擴散,在癌症預防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日晒可獲取維他命D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研究發現:居住地距離赤道的遠近,不僅會影響人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同時也會影響癌症的存活率。例如:澳大利亞等國的結腸癌、肺癌、乳癌和前列腺癌病人存活率,便比北歐國家的病人高出20~50%。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國家癌症研究所,針對1984~1995年間,美國24州的乳癌、卵巢癌、大腸癌、前列腺癌及皮膚癌病人所做的回顧性研究,也顯示出:在陽光充沛的地區,雖然的確有較多人死於皮膚癌,但死於其他種類癌症的病人卻相對較少,特別是大腸癌及乳癌。

2007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研究也指出:定期服用維生素D3+鈣的婦女,癌症的發病率較一般減低了60%。另有研究報告顯示,維他命D的濃度與乳癌的罹患率呈反比,且明顯可見劑量多寡的關係,也就是體內的維他命D濃度愈高,乳癌的發生率愈低。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以為只要晒太陽就能獲取維他命D,但事實上,全球各地研究皆顯示:不少人有維他命D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需透過「營養補充品」來補充;此外,假如想透過日晒來獲取維他命D,建議最好晒「中午的太陽」,因為中午的紫外線UVA和UVB的比例最好,能使人體獲得最多的維他命D,但又最不容易導致皮膚癌;大約晒10分鐘就能獲得一天所需的維他命D,但記得別塗抹防晒,否則會影響維他命D生成。

番茄紅素消除引發癌症的「自由基」


番茄紅素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能力,可增強人體免疫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茄紅素(Lycopene)又稱作番茄紅素,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能力,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消除造成人體疾病和老化的元凶「自由基」,防止因自由基作用所造成的組織病變與癌化,並可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與擴散。美國研究發現,吃高量番茄紅素的食物(1週吃7次與1週吃2次相比),可以降低50%的癌症(包括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肺癌、卵巢癌)發生率。

由於茄紅素廣泛存在於番茄、紅辣椒、西瓜、芭樂、木瓜、杏仁、茄子、紅肉葡萄柚、櫻桃、李子、甜椒等紅橙色蔬果與其製品中。因此只要多吃這類食物,其實就能補充茄紅素。值得注意的是,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的物質,而且穩定性相當好,不僅不像維他命C等營養素會因為烹調而流失,反而因烹煮破壞番茄的細胞壁和組織,可釋放更多的茄紅素,因此義大利料理常用的番茄糊,茄紅素濃度最高,其次是罐裝義大利麵醬,番茄醬排第三,番茄汁第四,濃縮番茄湯第五,生番茄反而敬陪末座。唯一要注意的是,加工處理的番茄製品,多半鹽分及熱量都偏高,選購時要特別留意。

微量元素硒和鋅

硒:身體內有2、30種酵素必須仰賴微量元素硒來協同作用,尤其硒本身是體內抗氧化酵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因此有助於抗氧化,再加上硒還能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在在都減少癌細胞生成的機會;對於可能已形成的癌細胞,硒可協同特定酵素,抑制發炎並促使癌細胞凋亡。

一般健康者從蛤蠣、蝦、堅果、雞蛋、糙米、全麥麵粉等食物可攝取到足夠的硒,但若屬於免疫疾病患者或癌症高危險群,則應由醫師建議補充劑量,切勿自作主張。

鋅:同樣是人體多種酵素的輔助因子,也是提升免疫力所必需的營養素,可以強化白血球自然殺手細胞功能,協助自體抗癌。至於食物來源,只要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幾乎都含有鋅,像是牡蠣、蝦、貝類、堅果、雞蛋、牛奶、動物內臟等,不過,海鮮和動物內臟膽固醇較高、且容易受到重金屬或毒素污染,攝取上必須留意。若要額外補充,攝取型式以胺基酸螯合鋅較佳,可以增加吸收利用率,建議劑量為每天20~60毫克。

異黃酮素降低乳房、子宮的癌變

異黃酮素就是俗稱的大豆異黃酮,為一種植物性雌激素,通常用於女性更年期的症狀改善,但其實它還可降低癌症發生,尤其是乳房與子宮相關的癌病變。此外,坊間常流傳「乳癌患者攝取大豆異黃酮,容易導致乳癌復發」的說法,事實上,許多醫學研究已證實恰恰相反。

2011年4月美國納許維爾範德比大學醫學中心公衛系蘇教授曾發表研究結果,在綜合了3個乳癌研究、共9515個乳癌病患,平均追蹤7.4年後發現:吃最多黃豆食物的患者(每天1杯豆漿或半塊豆腐),比起吃最少黃豆的患者,降低了35%的乳癌復發率。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