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史上的「反黨集團」知多少(圖)
大大小小的「反黨集團」,既有非共產黨人,但更多的是共產黨人。(網絡圖片)
一、何為反黨?
反黨,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反對黨組織」,而在中共的特殊語境下,又可以理解為「反對共產黨」。誰反對共產黨,是針對共產黨員還是非共產黨員,卻含糊不清。歷史上,「反黨」又常常跟「反黨集團」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特定稱謂的反黨聯盟或者集團,比如「三家村反黨集團」、「高饒反黨聯盟」等等。實際上,對於什麼是「反黨集團」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黨紀規定或法律的界定,對於什麼人、什麼機關才可以打成「反黨集團」,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法律的界定,對於要不要經過法律機關的審判才可以打成「反黨集團」,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和法律的界定。
而在中共歷史上,曾經有無數人被打成大大小小的「反黨集團」。這些人既有非共產黨人,但更多的是共產黨人,既有一般的幹部、黨員甚至群眾,也有中共中央和國家的高級領導人,既有入黨不久的新黨員,也有20世紀20年代就入黨的老黨員,既有文化、教育界的人士,也有黨、政、軍、公安、政法等領域的人員,既有已經被平反的,也有結論至今未變的。
總的來說,反黨、反黨集團都是中共歷史上的重要的現象,是在大講階級鬥爭年代出現的特殊現象。
二、反黨集團的五個時期
1、延安整風時期:「反黨集團」開始出現
從現有材料看,最早打成「反黨集團」的,應該是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王實味、潘方、宗錚、陳傳鋼、王汝琪「五人反黨集團」。
2、1955~1956年:反黨集團擴展到高層和其他領域
中共建政後最早被打成反黨集團的是高崗、饒漱石集團,也被稱作「反黨聯盟」。後來這個集團逐漸擴大,形成「彭德懷、高崗、習仲勛反黨集團」。這是第一個在中共中央高層打成的「反黨集團」。
在其他領域,還有一個「胡風反黨集團」,使2100餘人受到牽連,是中共建政後打成的第一個全國範圍的,牽連廣泛的「反黨集團」。
3、1957~1958:打「反黨集團」進入高潮,「反黨集團」遍及全國
此時打「反黨集團」進入高潮,是和全國開展的反右派鬥爭分不開的。一大批在「整風運動」中曾發言甚至根本沒有發言的人,不僅被打成右派份子,還被打成「反黨集團」。文藝界、教育界、新聞出版界、中央機關,都有一大批「反黨分子」,各個地方的反黨分子就更多了。
4、1959~1965年:在「反右傾」等運動中繼續打了很多「反黨集團」
在1958年8月於廬山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上,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等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以彭德懷為首的反黨集團」後,很多機關和地方也都打了很多「反黨集團」。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後,「反黨集團」的罪名更多了。例如總政治部主任譚政被誣蔑為「反毛澤東思想」,被打成「反黨宗派集團」,撤銷了他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1962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後,習仲勛、賈拓夫、劉景範等因小說《劉志丹》,被打成「習仲勛反黨集團」;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孫冶方、張聞天等因為提出預告尊重價值規律等問題,被打成「孫冶方、張聞天反黨集團」。
5、文革時期:打「反黨集團」進入第二個高潮
文革時期,打「反黨集團」進入第二個高潮。整個北京市委被打成「舊北京市反黨集團」。在這之後,各地打成「反黨集團」的就更多了。
到「文化大革命」中後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原來把無數人打成「反黨集團」的人,也被打成「反黨集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林彪反黨集團」和「江青反黨集團」。
三、反黨集團的結局
歷史上被打成的那些「反黨集團」,最後的結局大體上分為以下三類。
1、徹底平反:如「彭德懷反黨集團」、「習仲勛反黨集團」。
2、作為「反革命集團」已經平反,但對其中的主要分子沒有徹底平反。比如王實味、潘方、宗錚、陳傳鋼、王汝琪「五人反黨集團」,雖然認為「五人反黨集團」不存在,但是迴避了王實味的問題,仍然認為他是有政治錯誤的,平反並不徹底。
3、仍維持原結論。比如「高饒反黨集團」、「林彪反黨集團」。但是近些年,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在史學界,對這兩個反黨集團的爭議都很大。
四、「反黨集團」與黨內鬥爭模式
發生於1955年的「高、饒反黨聯盟」,是第一個在中共中央高層打成的「反黨集團」,「高饒反黨聯盟」開啟了黨內政治鬥爭的運作模式,此後的「反黨(或反革命)集團」幾乎都難逃此模式:
1、中央高層確定整肅對象時,先分別打招呼。打招呼,既是一種發動,也是一種試探。試探得到響應後,開會予以確認,然後再召開座談會予以揭發。
2、用假想的另一個「司令部」、「獨立王國」的帽子,不顧事實地株連,鞏固假想的結論。
3、向某個領導提意見就是反領導,而反領導就是反黨。
4、表態作為考核幹部思想政治水平的標準,導致兩個結果:批判者一哄而起,牆倒眾人推;被批判者不表態認錯,就罪上加罪。
「高、饒反黨聯盟」的定案,開啟了1949年中共建政後黨內鬥爭的一種範式,此後,「反黨(反革命)集團」層出不窮,而上述的鬥爭手段也被繼承並逐步發揚光大。1955年上半年,黨內繼「高、饒反黨聯盟」後有「潘、揚反黨集團」(後來加上饒漱石),黨外有「胡風反黨集團」(後來很快變成「反革命集團」了),相互映照。其後,藉著肅反的形勢,「反黨小集團」開始多了起來,譬如文藝界有「丁玲、陳企霞反黨小集團」適時產生,甚至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個古典文學研究室,也是一個以聶紺弩為首的「反黨的獨立王國」。到1957年反右、1959年反右傾,抓「反黨(反革命)集團」的鬥爭愈演愈烈,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則一發而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