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居然是預防耳朵掉落?(圖)


據說河南人在冬至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俗,即是俗稱的吃「捏凍耳朵」。(圖片來源:Pixabay)

大家都知道餃子是一道美食,而餃子最初叫作「嬌耳」,源自於兩個傳說。一個與女媧有關,一個與醫聖張仲景有關。

咱們先來說說與女媧造人有關的這一個傳說吧。在神話傳說中,女媧用土造了人之後,人們卻遇到了一個難題。那就是人們在寒冬的時候,耳朵很容易被凍掉。女媧見狀,就決定在人的耳朵上面穿線,一端讓人們來咬著。所以,人們每到年末的天寒地凍時,就會趕緊咬著有「線」(「餡」)的餃子,以提前預防自己的耳朵給凍掉了。

第二個與醫聖的慈悲心有關的傳說則甚為溫馨。據說河南人在冬至這一天有吃餃子的習俗,即是俗稱的吃「捏凍耳朵」。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的令人非常難耐。忽然,張仲景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壞了,頓時心裡非常難過。於是,他就叫弟子們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

鄉親們在服食過後,耳朵居然都紛紛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的習俗。

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餛飩」和「燙麵餃」,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便不凍人。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