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明代古人是怎樣行孝的?(圖)


漢文帝劉恆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一個人對養育之父母沒有孝心,是不可能對別人奉獻愛心的,更談不上關心國家和民族之興衰了。父母愛子女是天性、是義務;子女孝敬父母是責任,也是理所當然的孝道

孔子曰:「百善孝為先」,幾千年來,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凡是孝敬父母的,都受到社會讚揚有些人被父母傾其所有為他完成學業和事業,他會貢獻智慧和力量,加幾千倍奉還。讓我們看一看明代古人是怎樣行孝的……

一、乞丐娛母

明代,有一個乞丐,經常在蘇州行乞。有一次,城中的一名紳士,在一個月亮很好的夜晚,從橋上路過,忽然聽見橋下有唱歌的聲音。他很好奇,就下橋去看,唱歌的原來是那個經常在城中討飯的乞丐。

當時,那個乞丐,正手捧著一碗討來的米酒,跪著進獻給坐在地上的一個老太太。乞丐一邊有節奏地拍擊著酒碗,一邊唱著歌。那個乞丐見有人來,先是一驚,後見對方是個紳士,就笑嘻嘻地說:「下賤人嘛,只是讓母親高興高興。」那個紳士,面對此情此景,感佩了許久,才轉身離去。

第二天,那個紳士把這件事告訴了別人,人們都覺得這事挺動人的。此後,又有不少人,專門去看那個乞丐以同樣的方式,讓他母親開心。

來看的人們中,有人說:「我活了這麼大,還沒像乞丐那樣娛母,讓我母親開心過一次呢!」

二、為母袖中藏食

明代,浙江長興里這個地方有一個人,他性情很粗魯,但侍奉母親卻很有耐心,他把舊產業都用來贍養母親了,所以家境漸漸衰落,只剩下了幾間房子的財產。

這人的叔父很有錢。一天,他的叔父同幾個親戚一塊飲酒,讓這個孝子來侍陪。由於這些親戚中,很多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飯菜非常豐盛。

孝子看著眼前豐盛的飯菜,還沒開始吃,就想:「有什麼辦法能把這樣好吃的東西,放在我媽的面前就好了。」於是在開席以後,他就總是不時地左顧右盼,當別人不注意他時,就飛快地把一些好吃的東西,用紙裹起來塞在袖子裡。

沒看到他吃幾口,即使吃,也沒吃出味道,而紙已經用光,但他的袖子裡已經裝得滿滿噹噹的了。

宴席將結束時,主人拿出金盃盛酒敬貴客。貴客逃酒,悄悄將金盃放在樓檐下,用瓦蓋上,跑回家去了。僕人報告金酒杯丟失,客人們都要求脫下衣服搜查。孝子怕搜,就自己承認偷了杯子,並胡亂說了一個藏杯的地方。僕人在他說的地方,沒找到金盃。孝子又說,可能是被別人拿走了。他叔父索賠,他答應賣房子賠償,但要求寬限幾天,等租到房子,安頓好母親再賣房子。

後來,那位逃酒的貴客,寫來條子,說明原委及放金盃的地方,主人終於找到了金盃。並且明白了那個孝子不讓搜衣袖的原因。事情真相大白之後,他叔父被他的孝心感動,便將家產分為三份,分給孝子和他自己的兩個兒子,每人一份。

三、看到鴿子就哭

明代成化、弘治年間,江蘇常熟地方,有一個名叫徐駿的人。他少年時候,養了幾隻鴿子玩,父親為此打了他一頓,他從此接受教訓,立志要好好學習,終於事業有成。

他的父親死了以後,他一遇到鴿子,就情不自禁的想起父親對他的教誨,因而總會傷心的哭一番:「我沒有父親再打我、教訓我了!」

有些不聽老人話的頑皮少年,聽說了徐駿的情況後,也開始變得孝順好學起來。

(據明代李翊《戒庵老人漫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