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搔癢千萬別忽視 有可能是這些病的症狀(圖)


冬天氣候乾燥,老年人容易出現皮膚搔癢的現象,也要警惕可能是一些疾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許多人都有皮膚搔癢的問題,可能的原因包括:天氣乾燥、蚊蟲叮咬、精神緊張等,但這些都不是持續發生的,可以透過細心觀察皮膚的情況來分辨。如果不是由於皮膚疾病而出現持續性的皮膚搔癢,要警惕可能是糖尿病或腎臟疾病,必須找出確切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糖尿病患會出現皮膚搔癢

糖尿病雖然最典型的症狀只是表現為血糖升高,但併發症卻很多,也是最令人擔心的部分,恐會導致人體的腎、心臟、眼睛、血管、神經系統等器官受損。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有皮膚搔癢的現象,甚至搔癢難耐,導致皮膚紅腫、乾燥、脫屑等。糖尿病引起皮膚搔癢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

1、血糖升高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皮膚腺體分泌物中糖分增多,給細菌、真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營養,引起感染性的皮膚搔癢問題。

2、高血糖會引起視神經系統紊亂、皮膚汗腺分泌減少,進而因皮膚乾燥而出現搔癢的現象。

3、糖尿病還會引發腎功能不全而出現尿毒症現象,進而皮膚容易搔癢。

皮膚搔癢可能是腎病

當你的皮膚不是因為乾燥、細菌感染而出現搔癢,並且這種搔癢還持續時間長,那麼需要警惕腎功能是否有問題。

因為尿毒症患者也會出現周身搔癢難耐的現象,這是因為尿毒症發展到後期,尿毒素會蔓延至全身,從而刺激皮膚產生搔癢現象。腎不能很好的經過尿液排泄身體中的尿素,而需要通過皮膚排泄,同時體內的毒素堆積也會刺激皮膚,引起無法忍受的搔癢現象。

所以,當皮膚搔癢現象發生之後,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需要積極的治療,預防疾病的進一步加重。

醫生表示,腎臟疾病的臨床表現症狀多種多樣,且沒有什麼特異性,因此很容易被老年人所忽視而延誤治療。尿毒症會產生毒素,當毒素無法正常經過皮膚排泄的時候,病人就會出現皮膚搔癢的症狀。因此,患者如果持續出現皮膚搔癢應該特別重視,及時就診,尤其是本身就有腎臟病病史的老年人。

哪些情況可能是腎病的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中老年人到了夜間的時候,容易出現尿量增多的現象。很多人認為是年紀大了,前列腺出問題了等。其實,夜間尿量增多,往往是腎臟病的後期表現。因此,患者最好及時到腎病科進行檢查治療。

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晨起眼瞼或面部水腫,勞累後加重,午後或休息後可減輕,以及高血壓、乏力、貧血、腰酸困等,都要警惕腎臟疾病的可能。

腎功能不好時,臨床表現頗為複雜,除了常見的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統症狀,它也可能「變著花樣」表現出來。

1、水腫

腎臟是人體排泄水分的器官,腎不好,多餘的水分就會在體內蓄積。發病早期患者往往會出現眼瞼、顏面以及下肢水腫,進而發展到持續性或全身性水腫,嚴重時可以出現胸水、腹水。

2、食慾差

當腎功能出現問題時,肌酐、尿素等毒素就會逐漸在人體內蓄積並刺激胃腸道,進而出現食慾不振、口有尿臭味、舌和口腔黏膜潰瘍,上腹飽脹、噁心、嘔吐、腹瀉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這甚至是不少腎病患者就診時的首發症狀。

3、皮膚搔癢

腎功能不全時,由於體內尿素氮和肌酐等毒素不能充分排出,導致尿素霜和鈣鹽在皮膚中沉積,常出現皮膚搔癢,伴面部皮膚顏色變深、乾燥無光澤、萎黃等。

4、對稱性皮膚出血點

四肢遠端出現對稱性皮膚出血點,突出於皮膚表面,且壓之不褪色。特別是在此基礎上出現血尿、水腫及血壓升高時,一定要檢查有無腎臟損害。

5、貧血

腎功能受損可能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骨髓造血功能差等改變。與此同時,由於腸道對鐵和葉酸的吸收減少,導致體內紅細胞水平下降,出現貧血的表現。

6、關節疼痛

血液尿酸高的人群,尿酸會沉積在腎臟裡,使腎功能受損。因此,中年以上男性突然發生拇趾、足背、腳踝、膝等處關節紅腫疼痛,並有浮腫、高血壓、夜尿增多等情況時,除在專科就診,也要及時排除腎臟疾病。

7、腰痛

部分患者會不明原因出現腎區疼痛,一般為單側腰痛,也可以出現雙側腰痛,要排除腎結石、腎積水的可能。另外,某些慢性腎小球腎炎以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人,也很可能出現腰酸等不適。

8、骨痛

由於體內活性維生素D3生成減少,鈣磷代謝紊亂,患者會出現纖維性骨炎、骨軟化症和骨質疏鬆症,常有骨痛及行走不便等症狀。

9、血壓升高

腎臟除了具有排泄尿液和代謝廢物的功能外,還有調節血壓的功能。當腎功能受損時,體內一方面會發生水鈉瀦留,另一方面腎素、血管緊張素等物質生成增多,造成患者血壓升高,而高血壓本身又會加重腎臟損害。

10、血糖波動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10%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會進行性下降,最終發展至慢性腎功能衰竭。因此,控制好血糖,也對腎臟健康有益。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