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消失了?歐商:面臨中國施壓(圖)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的建議書封面今年以採收蘋果樹上的蘋果,表達商會的建議就如同蘋果樹上最成熟跟多汁的果實,往往都位在果樹最難到達的頂端,必須耗費更多的心力才能採收。(圖片來源:CNA)

【看中国2018年11月23日讯】選舉年,兩岸關係也跟著緊張起來。今(2018)年以來,中國陸續對航空業、零售業施壓,並要求各大業者將「台灣」更名成「中國台灣」。如今,連歐商也深受其害了,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以下簡稱歐洲商會)的最新建議書中提到,針對兩岸都有業務的商家,中國正在大力施壓,不允許台灣被標明為國家,甚至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或者是「台灣製造」等字樣。

據《信傳媒》報導,歐洲商會11月21日發布了一年一度的建議書,由主席何可申(Håkan Cervell)於午宴時遞交給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該書的主題是「推向高端:台灣亟須21世紀最佳解決方案」。旨在呼籲政府創造21世紀經濟蓬勃的最佳條件,其中包括法規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更新過時的法律、採行克服難題的最佳技術與解決方案等等。

被迫「中國台灣」,歐洲商會:面臨中國打壓

值得一提的是,歐洲商會在午宴、記者會場合沒說到的事,在建議書中倒可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在描述「商業環境」時,內容提及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優於預估,但明年的展望卻相當分歧,「主要是由於貿易緊張升高,美國提高關稅可能引發進一步動盪,尤其對半導體及電子業,……」

又或者在描述零售業現況時,歐洲商會更是大吐苦水:「在台灣及大陸兩地都有業務的商家,正面臨新增的壓力。問題包括業者在網站上把台灣標明為『國家』,使用『中華民國』國旗,以及註明『台灣製造』等等,都會遭到中國大陸當局的批評;而中國大陸當局目前更對位於大陸的外國商業營運,正大力施壓中。」

對此,一位歐洲商會零售委員會的成員私下透露:「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每個廠商的處理都不太一樣。比方說,因為歐洲每個國家的國情、民族性都不一樣,在我們零售會員碰到的狀況裡,當然還是有一些會想要先去抗爭,但最後常常都會受到更大力的打壓,直到受不了了,也只好被迫屈服。……我不方便說是哪些國家,但確實,不管(中國)官方還是民間,都有一些壓力存在。」

雖說是歐洲商會的建議書,但是面對中國打壓、兩面不是人一事,裡頭似乎提不出具體的「建議」或「表態」,也許是以為多說無益,又或者這正是兩岸最常見的一種自我審查──沉默。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