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書香伉儷」知多少?(組圖)

作者:陳魯民  2018-11-23 09: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看中國2018年11月23日訊】有論者說,中國文化界現當代真正稱得上書香伉儷的,只有三對夫婦林語堂與廖翠鳳,錢鐘書與楊絳,王元化與張可。這三對夫婦,都已歸道山,但佳話頻傳,故事頗多,不妨採擷一二,以饗讀者。

林語堂與廖翠風

林語堂與廖翠風,屬於「紅袖添香夜讀書」一種類型。從1919年1月9日林語堂與廖翠風結婚,到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逝世,他們的婚姻經歷57年風雨,歷久彌堅,他們半個多世紀的「金玉緣」很受人稱讚。曾有人詢問他們婚姻的秘訣,回答是「給與受」,那就是多給予,不計較接受。

1969年8月9日,是林語堂與廖翠鳳結婚50週年金婚紀念日,林語堂送給廖翠鳳一個刻有「金玉緣」三字的金胸針和一個刻上了著名詩篇《老情人》的勛章。其實,他們兩人的姻緣很有點偶然性,林語堂原來深愛著才女陳錦端,但陳的父親嫌貧愛富堅決不同意,卻把鄰居廖翠風介紹給了林語堂。廖翠風很欣賞林語堂的才華,表態說「沒有錢不要緊」,讓林語堂十分感動,幾經接觸,互相瞭解後,他們很快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林語堂
林語堂與廖翠風(網路圖片)

婚後,廖翠鳳不僅持家有方,量入為出,上養老下養小,而且,全力支持林語堂的寫作事業。她是林語堂的業餘編輯、校對、繕寫,還是他的第一個讀者。常常是忙完一天的家務,把孩子們都哄睡後,又在燈下幫助夫君抄寫稿子,這樣一幹就是幾十年,始終無怨無悔。

即便是林語堂寫作進入低谷,編輯的刊物發行不暢,提倡幽默寫作被人批判,研製中文打字機賠了12萬美元,幾至傾家蕩產時,她也對林語堂不離不棄,和他一起度過難關。所以,林語堂對妻子終生抱有感激之心,每當廖翠風生氣時,林語堂總是默不作聲,忍耐承受。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在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著她生氣。」

林語堂自己滴酒不沾,廖翠鳳卻是海量,因而,他喜歡看太太喝酒,也鼓勵別人喝酒,更喜歡聽喝酒的人豁拳行令。每有應酬,必帶廖翠鳳出席,他往往手持一杯白水,卻不停地調兵遣將,點名叫人對飲或划拳,鼓勵大家較量較量。而如果廖翠風喝高了,他又十分體貼地關照妻子,幫她解酒、洗涮,非常耐心,紳士風度很讓人讚嘆。

廖翠鳳還是個非常豁達的人。林語堂在名作《京華煙雲》中把他的初戀對象陳錦端寫進了小說,並在筆耕之餘還經常畫一個留著長發的女孩,並告訴女兒陳就是梳著那樣的長發。而通情達理的廖翠風知道這些事後並不吃醋,一笑了之。

林語堂逝世後,廖翠鳳將陽明山宅園及林語堂藏書、作品部分手稿等贈給臺北市政府。當年五月,這裡成為「林語堂紀念圖書館」對公眾開放。1987年4月8日,廖翠風在香港去世,享年90歲。

伉儷
錢鐘書與楊絳(網路圖片)

錢鐘書與楊絳

說到錢鐘書與楊絳,大家都比較熟悉,主要是因為電視劇《圍城》的播出。這也是一對典型的「書香伉儷」,兩人都是讀書人,學者才子,都從事文化事業,都成就斐然,都名氣不小。

不妨聽聽著名作家冰心是如何評價這一對「書香伉儷」的,「要寫錢鐘書就不能不寫他的夫人楊絳,因為他們是現在中國作家中最美滿幸福的一對,學者才人,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他們送了我許多書,我從書櫥中檢出的有錢鐘書的《圍城》、《舊文四篇》和《談藝錄》。有楊絳的《倒影集》、《干校六記》、《喜劇二種》、《錢鐘書和圍城》、《回憶兩種》、《將飲茶》等共六卷。在這些書的扉頁上,他們謙虛地稱我為「師」,自稱為「後學」,其實誰都知道,我除了大過他們幾歲之外,論學問、論才華,我都遠遠地落在他們後面。我對他們的印象是,他們有風骨、風度,又有風趣,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可敬可愛的一對朋友。」

錢鐘書的文化成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其代表作,博大精深的《管錐編》,詼諧幽默的《圍城》,情趣高雅的《談藝錄》,便是難以逾越的文化高峰,有人把他形容為當代「文化崑崙」,不無道理。楊絳的才華橫溢,機智敏銳,也常被學界引為美談,她的《干校六記》雅人逸致,《洗澡》淳樸典雅,《我們仨》清新爽目,也都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德文等。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上海公演楊絳創作的話劇《稱心如意》,曾使楊絳的名氣比錢先生還要大。她翻譯的西班牙名著《堂吉訶德》也受到國內外,包括西班牙國王的讚賞。

兩人的姻緣,也頗有傳奇性。1932年春,楊絳毅然推掉了當時來之不易的出國留學機會,考進了清華大學研究院讀外國文學業,因此認識了錢鐘書。多年後,她的父母便開玩笑說:「阿季(楊絳)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唸唸只想考清華。」

那時,清華大學的女生還不多,研究院裡的女高材生當然更少。當年的清華同學回憶說:「楊絳進入清華大學時,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當偶者70餘人,謔者戲稱為七十二煞。」她仍芳心未許,或許是天意,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錢鐘書。兩人一見如故,談起家鄉,談起文學,興致大增,加上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靈的默契交融,這一切使他們一見鍾情。也成就了這一對最為人矚目的學界「書香伉儷」。他們夫妻,相得益彰,互相扶持,比翼雙飛,實現了人生的共同輝煌。

伉儷
王元化與張可(網路圖片)

王元化與張可

與錢鐘書並稱學界「北錢南王」的著名學者王元化,生前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著有《向著真實》、《文學沉思錄》、《文心雕龍創作論》、《清園夜讀》、《讀莎士比亞》等。妻子張可,原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莎士比亞研究專家。

王元化和張可相識的那年,兩人都才18歲。張可出生於蘇州的一個世家望族,師從鄭振鐸、李健吾學習英國文學。是一位氣質高雅、秀外慧中的名門閨秀,總穿一件淡藍竹布旗袍,衣著簡樸、素淨,相貌美麗。不過,她和他的最初交往,通常是在一起談文學、談創作、談讀書的歡聚中度過的。在文化氛圍很濃的思想與情感交流中,王元化和張可之間萌生了愛情,並藉此迅速得到培育、發展。1948年3月,兩人在雙方親人的祝福聲中舉行了婚禮。婚後,他們度過了幾年幸福生活,事業和愛情都得到極大發展,一起讀書、寫作,夫唱妻和,琴瑟和諧,很有點南宋李清照、趙明誠的味道,被人稱為神仙眷侶,令人羨慕不已。

不料,1955年,風雲突變,王元化因胡風案隔離審查,從此身陷困厄。張可也被人以書打臉,逼迫冤枉丈夫,她堅決拒絕。由於遭受迫害,王元化一度患了心因性精神病症,張可悉心照料著丈夫的飲食起居,卻從不透露自己所蒙受的種種勒逼和羞辱。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王元化沒有工作,只拿生活費,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張可的工資,非常緊張,捉襟見肘。在這對夫妻十分困難相濡以沫的日子裡,他只好借給出版社翻譯書稿為謀生手段,每天伏案筆耕近十個小時,以掙一點稿費來貼補家用。由於勞累和極度缺乏營養,王元化繼而得了肝炎,又在張可的千方百計努力下,使他得到較好的醫療,張可自己節衣縮食,充分保證王元化的營養,使他一個月身體就完全恢復,可以繼續讀書和翻譯。而張可卻因缺乏營養,得了浮腫病,腿上一捏一個坑。

1979年6月,高強度的工作和精神壓力讓張可不堪重負,突然中風病倒,在醫院裡,她一連七日昏迷不醒。王元化衣不解帶,整整守護了她一個多月。後來,她的病情基本穩定下來了,人也漸漸恢復了神智,可由於大腦受損,竟完全喪失了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就這樣,在王元化的精心照料下,已喪失自理能力的張可又活了20多年,最後,在經歷了骨折、失語、吞嚥功能的喪失,輾轉一年多後,於2006年去世。幸而,王元化與夫人張可此生唯一一次學術合作的結晶——30本羊皮精裝本《讀莎士比亞》在王老在88歲那年正式出版,這是他與夫人60年生活與愛情的見證。不久,他便長辭於世。

其實,推而廣之,在中國文化界,梁思成與林微因、巴金與蕭珊、丁玲與陳明、冰心與吳文藻、賀敬之與柯岩等,都可稱為「書香伉儷」,都有可圈可點之處,都有動人故事,有心的讀者,可細細訪查,耐心挖掘,肯定會滿載而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貓眼看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