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業,雞飛狗跳(Pixabay)
【看中國2018年11月9日訊】人們常說,全世界最苦的是中國家長,這話一點不假。
前段時間,南京一位媽媽,因為孩子作業沒寫完,她著急大聲訓斥孩子,卻出現口角歪,手握筆困難等症狀,最後被醫生診斷為急性腦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孩子寫作業,成為廣大父母最大的糟心事之一,稍稍不慎,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很多家庭,不寫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平常看到孩子,覺得他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但是,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恨不得送人。
不信你看這些經歷過陪寫的父母都怎麼說:
「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要命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順其自然吧!」
「我此刻光榮的躺在急診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在讓我陪他寫作業。」
「我每次吼完就開始胸痛頭疼,等孩子睡著後拚命後悔,然而第二天晚上又開始繼續吼,真的太糟心了.」
「我已經準備把女兒送到老師那裡,寫完作業再回來,我怕我再陪下去,忍不住要揍她了.......」
陪寫作業到底有沒有必要?
看著大家的吐槽,字字都是血淚。
有人說,很多90後小時候都是自己寫作業,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卻要家長陪著?
教育界流傳著一句非常耐人尋味的話:一年級的時候認認真真抓上1個月,比六年級盯1年更有效。
一、二年級,是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很多孩子還不知道學習是怎麼回事,很多好的學習習慣也還沒有養成。
這個時候,父母正確的支持和引導,能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簡單來說,孩子低年級的時候,花短時間的陪,是為了以後不陪。
明確陪寫作業的目的
父母陪寫作業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三點:
1.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2.幫助孩子獨立;
3.陪寫也是一種親子陪伴。
很顯然,這三條多數父母都沒能完成,甚至還將陪寫作業變成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
我見過一些父母,為了孩子多做幾道題,多考幾分,每次陪孩子時,表現得比孩子還著急,各種批評、指責、不耐煩:「你看你這個字這麼難看、你這個答案都寫到橫線外面去了.....」
不僅破壞了孩子學習時的專注,也讓孩子失去了責任意識,過於依賴父母,這不是陪伴,而是高高在上的監督。
要知道,父母是不可能永遠陪孩子做作業,孩子才是學習的主角,在他學習的時候,父母盡力做到只陪伴、不過多干涉。
我們能做的是,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回家八部曲:放好書包換鞋衣;講究衛生把手洗;一定喝水吃東西;趕緊坐定先複習;再做作業心有底;檢查對錯需仔細;明天學啥先預習;收拾準備好歡喜。
當這些習慣都養成了,孩子離獨立學習就不遠了。
規矩先定好,做好時間規劃。
我認識一位媽媽,一到陪寫,也會變得面目猙獰。
據她說,兒子每天寫作業,磨磨蹭蹭要到十點,先慢慢悠悠地拿出書,一會找卷筆刀,一會缺橡皮擦,一會要喝水,好不容易全都準備好了,又來一句:「媽媽,我要上廁所!」
才20分鐘的作業,孩子每天花兩小時。
朋友說:「每天下班回來,累得半死,還要花幾個小時陪孩子寫作業,再好的脾氣都被這熊孩子磨沒了!」
像我朋友這樣的情況,最好的方法,是要幫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
當孩子放學時,和孩子溝通好,今天有多少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和孩子定好幾點開始寫,幾點結束,給他制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
如果孩子沒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讓他自己去和老師解釋,接受批評,有時孩子必須適時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陪寫作業,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心
我們都說陪寫作業,父母是最痛苦的,其實委屈的還有孩子。
很多被陪讀的孩子,常常被父母的吼叫傷害得遍體鱗傷。
前幾天,看到一則採訪,談起被爸媽輔導作業的經歷,很多孩子們說著說著竟然哭了出來。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有個孩子說:「媽媽每次輔導我做作業,我其實也很著急的,我也想很快去理解,我希望下次她能多一點耐心」
對孩子的耐心和理解是父母陪寫作業過程中最難得一件事。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一個激動,很多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
你眼睛瞎了不會審題嗎?
你是不是一個豬腦子?
這麼簡單怎麼就你不會!
我說了那麼多次,你還寫錯,你是豬嗎?
於是,每天的作業成了孩子最痛苦的回憶,試想,每天的作業時間,都要挨父母一頓痛罵,孩子怎麼可能積極地看待作業這件事?
而當孩子感到強烈的恐懼和威脅時,孩子大腦的逃生機制自動開啟,他也根本聽不進去父母所說的。
在這樣的高壓下,孩子的成績很難有起色,反而揹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陪寫作業,耐心才是最珍貴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