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傳奇人生(一)(圖)
【園丁文苑】看電影《馮夢龍傳奇》隨筆(一)
明朝晚期的文學家和戲劇家馮夢龍。(網絡圖片)
馮夢龍,字猶龍,是明朝晚期的文學家,戲劇家。南直隸蘇州府常州縣(今蘇州)人。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曾考取童生。但官運不順,屢試不第,直至崇禎三年(1630年),在他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授丹徒縣訓導。崇禎七年(1634年)任寧壽知縣,任期四年,1638年回到故鄉。他興趣廣泛,多才多藝,二十多歲就創作戲劇。他筆耕不輟,一生寫了三千多萬字的作品,涉及經濟,地方志,史學,文學,論著,戲曲,民歌等,最有名的代表作是「三言」白話小說,即《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2017年,中國北京銀夢影視藝術公司,推出了電影《馮夢龍傳奇》。編劇是邨雲,導演高峰,主演閻維文。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馮夢龍當年從蘇州至寧壽,由為文而從政的傳奇經歷。主要政績是為當地人民「除三害」,即滅虎患,抗倭寇,禁溺女嬰,表現他愛民,務實,清廉的高尚品德。其中也穿插了他與蘇州名妓候慧卿(影片中,名為邵慧卿)的一段感情往事。
我從視頻上看到了這部電影,下面敘述的故事,因是用我的語言記錄的認知,觀感,故稱「隨筆」:
影片序幕是明末崇禎七年,蘇州吳縣馮埂上村,黃曆八月十五,在人們過中秋佳節熱鬧氣氛中,影片主人翁馮夢龍在河邊邊走邊想:「活到今天,才知道要的不多。三不朽,那也都是寫在紙面,《春秋》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為三不朽。」畫面轉入馮夢龍在書房寫作,屏幕上繼續顯示他的心想字幕:「垂垂老矣,仍眷戀著世間的點點滴滴,恩恩怨怨,悟不出來的千絲萬緒,悟出來的那一點點便寫在了書上,了卻了讀書知禮的心願。」
此時鏡頭轉到了馮家大院內,家人熱熱鬧鬧的忙著擺香案,上水果,月餅等盤盞,接著家人在香案前叩拜,分吃團圓餅。然後馮夢龍吩咐家院馮喚:「準備東西,全家人到湖邊去走月。」正待出門,忽然吏部文書到,送文書人宣讀誥書。這誥書就是任命馮夢龍去福建寧壽縣當縣令的委任狀。馮在送文書人走後,展看誥書。此時屏幕映出《馮夢龍傳奇》片名。
接下來的鏡頭是在繁忙的劉家港碼頭上,馮夢龍在馮喚陪同下,來至碼頭,佣人將沈重的幾個貼著封條的大箱子,抬上船,有人還嘟噥一句「有官船不乘,偏要搭乘魚船。」正欲乘船前往赴任,岸邊來了一行人,匆匆忙忙簇擁著一乘轎子。馮喚道:「蘇松巡撫祁大人前來送行。」
這祁大人是馮夢龍的摯友,也是推他為寧壽縣令的舉薦人。他要登船送馮夢龍一程。船啟航後,馮隨口吟出一句「喜踏柔情水,哀愁結伴行。」祁說:「馮兄真是善感之人啊!」馮說:「馮某心思難有人懂啊!」於是二人在船上邊小酌,邊推心置腹。祁說:「你我既是手足,又是文友,當然知道為兄的心思了,活了一個甲子,仍舊抱著立德,立言,立功的宗旨。這立德嘛,仁兄算是人品中的上乘;立言你著書立說成就斐然哪;只是這立功,你鮮有成效,兌現立功並非為官,但是坊間總是拿此說項,誰的官大,誰的功高。熊師與我,薦你去寧壽做這個縣令。」馮接著問:「是為了完成我的心願?」祁以三個手指示意,馮說:「三不朽。」祁點頭稱是。並鼓勵他說:「盡力做吧,不要留下什麼憾事。」馮感嘆的說:「這立功並非要為官,可為官必定要立功,這功十分講究啊。」祁說:「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講究。」
與摯友分別後,帆船繼續行進。他們下了水路又上陸路,來到福建建甌城,這裡是建寧府所在地。馮夢龍在這裡交換了文書,馮夢龍坐肩輿,馮喚等跟隨進入閩東山區,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的緩行,繼續趕路。他在途中觀看文書,得知壽寧建縣一百七十八年,尚無縣志,他決心為寧壽寫縣志。在山上突然遇到變天,暴雨即將來臨,他們停止前進,立即搭帳篷避雨。馮夢龍在外察看,暴雨下,山石滾落砸傷了他的腳,眾人將他攙回帳篷,採來草藥給他止血。雨沒停他又想上路,突然巨大山石崩落,幸好未傷人,天晴後,方知此處叫「鬼門關」,有三不能走:颳風不能走,下雨不能走,打雷不能走。隨後他們繼續啟程,馮夢龍望著雲霧妖嬈,蜿蜒起伏的山巒,隨口吟出:「峭壁遮天半,捫蘿未得門。鑿開山混沌,別有古乾坤。鎖嶺盡當要,臨溪勢覺尊。筍輿肩側過,猶恐礙雲根。」此時已經來到石門隘(ai)驛館。在驛館馮夢龍將詩作記在紙上,馮喚道:「這是先生來壽寧地界寫的第一首詩。」剛收存好。這時來人報:「劉縣令造訪。」於是馮夢龍更衣,穿上官服到外面見劉縣令。言談中,馮夢龍得知,劉縣令是在倭寇快進城時棄城而逃。一見面,劉就急於交印。馮問他:「你未曾與倭寇謀面,更不知縣城中百姓如何……」劉忙解釋說:「壽寧收入拮据,未曾有兵丁派駐,只有十幾個衙役,我拿什麼跟倭寇對擋呀!」馮夢龍問他:「還有什麼要交待的?」劉答道:「就一個字,窮。窮山惡水,匪悍民刁。」劉匆匆交印上轎,一邊走一邊又探出頭來補充道:「還有,惡虎傷人,盜搶之風盛行……」。馮夢龍惦念城內百姓遭難,令隨行馬上離開驛館,繼續前往縣城。
此時鏡頭轉到了縣城裡被倭寇搶劫後的場面。被洗劫後的縣城,有的民眾正在發喪,有的叫苦連天,市面一片狼藉,縣衙被洗劫,門面被砸。民眾見縣丞戴營帶領一些隨行巡街,就哀求他為百姓做主。馮夢龍一行來到縣衙,天色已晚,只有師爺一人見他,也不見其他人接應。當晚他們就地而睡,天明時戴營來到縣衙,見馮夢龍等正在熟睡,又見他帶來的貼著封條的大箱子,就用手試搬輕重,這時馮夢龍醒來,自我介紹說是新來的縣令。戴營帶著馮夢龍,來到一座荒涼的宅院。戴營說,這是萬曆年間戴鏜縣令曾住過的宅子,戴鏜是個清官,自從戴鏜走後,這宅院已經荒廢多年無人住了,前任縣令住驛館,也不住這。馮夢龍說我就住這。馮在這裡寫下:「縣在翠薇處,浮雲似錦棚。三峰南入幕,萬樹北遮城。地僻人難到,山多雲易生。老梅標冷趣,我與爾同清。」戴營說,前幾任縣令也說要做清宮,可是沒有一個能做得到的。
戴營通知說:「官員們在縣衙等候你去議事,轎子已經備好了。」馮夢龍說:「不乘驕了吧。能否請諸位帶我走走,咱們邊走邊議。」
馮夢龍與眾官員走在街上,來到裴記茶樓食坊前,馮夢龍叫他們當眾匯報並傾聽民眾議論。馮夢龍得知寧壽確實存在「三害」。戴營當眾匯報縣財政開支,拿出賬冊給馮看,並說「縣收支拮据無兵可養,倭寇肆虐,惡虎猖獗,都無計可施。」此時,本地山鄉大戶,也跪地訴說遭土匪侵擾,家境敗落,無處安身。要求剷除匪患。慧卿跪地,訴說隨父到此做生意,參與除虎患,其父與夫君均葬身虎口,她要求除虎患。有人見馮縣令已年邁,甚至提出:「請大人趁早離開此地,讓戴營做縣令。」馮喚站出來說:「人在做,天在看,馮縣令乃堂堂姑蘇漢子,豈能未上堂就先打退堂鼓!」
馮夢龍走後,戴營,師爺和典吏三人在茶樓竊竊私語,師爺對馮夢龍能否勝任,將信將疑,戴營說他對馮夢龍不看好,典吏說,怎麼說也動搖不了縣令大人留下來的決心。(未完待續)
註釋
肩輿,是古代有身份的人乘坐的代步器具,比轎子簡易,適合走山路用。肩輿是有靠背的座椅,旁邊用兩根長桿固定,前後兩個人用肩抬著行走。在四川山區有類似的器具,叫滑桿,是用藤椅和竹竿做成的,滑桿是普通人都可以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