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退一步,讓中國經濟海闊天空嗎?(組圖)
【看中國2018年11月1日訊】最近,中國深圳市委原常委、副市長張思平在「第三屆野三坡中國論壇」上表示,如果在國企與民營經濟問題上,國有經濟後退一步的話,那民營經濟就會生機勃勃;而在資源配置方式上,若政府後退一步,中國經濟將會海闊天空。
其實,官方此前也曾明確指出,「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中國國務院也多次提出,要「簡政放權」。為此,2017年1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甚至還發布了《關於創新政府配置資源方式的指導意見》。但現實情況呢?完全不如人意。
張思平認為,從政府掌握的七個方面的資源配置來看(見下圖),中國國內各級政府在實踐中將大量資源通過不同的方式,基本都配置給了國有企業,這使得國有企業成為政府用行政手段配置資源的工具、平臺、載體,扭曲了資源配置在政府、市場、企業之間的關係,完全背離了「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中國政府掌控的七個方面的資源配置(來源: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
他指出,這一方面形成了國有企業的市場壟斷地位和不公平競爭的環境,妨礙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市場機制的發揮,另一方面還鼓勵國有企業憑著特殊的地位和政府的政策,盲目擴張,擠佔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國有經濟布局不合理、產能過剩、「國進民退」的格局,給國有企業發展帶來長遠不利影響。此外,中國的國有企業靠政府資源優勢取得的經營業績和資產增值,掩蓋了國有企業在經濟效率、經營成本、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利於促進國有企業內部機制的改革。國有企業對政府資源的長期依賴,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競爭主體。
張思平認為,政府資源的配置方式還會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包括大大降低資源利用效率,還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損失;行政配置造成的國有企業壟斷,給消費者和國家壟斷行業的改革造成巨大影響。
從提升城市競爭力來看,也是如此。他以深圳為例說,深圳的成就來源於其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市場機制,這使得大量的生產要素依靠市場的力量聚集在深圳。事實上,深圳市政府這些年來幾乎沒有在國內外招過商。
因此,他建議要解決好政府和市場、國企和民企的關係問題,應該從廣度和深度大力推進改革。具體來看,他認為,可以從五方面著手。
第一,大幅度減少政府在資源配置的權力。盡最大可能將目前政府手中的經濟資源通過市場化的改革,推向各類市場,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大幅度減少政府手中掌握的各類資源,並改革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真正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宏觀調控體系。
第二,政府手中必須掌握的少數的經濟資源,要引進競爭規則,為不同所有制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不再直接用行政手段配置給國有企業。對於一些非經營性經濟資源,如用於公共服務的政府全部投資項目的建設,可以通過競爭方式實現代建代管。一些有部分收費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可以採取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方式,利用競投等方式選擇合作對象。
第三,堅持政資分開、政企分開的改革大方向,徹底割斷政府與國有企業的「父子」關係。在壟斷資源和優惠政策方面,政府要逐步對國有企業「斷奶」,把國有企業真正推向市場。國有企業要面向市場,消除對政府資源和優惠政策的依賴性,公平地從市場取得自己生存和發展所需的各類資源。
第四,加快壟斷行業的改革,建立各種所有制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重要的壟斷行業放開准入條件,降低行業門檻,引進民資、外資等多種所有制企業,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環節和領域,引進社會資本,形成多種所有制企業有限競爭局面,同時政府加強價格管制和對其服務質量的監督,形成「必要成本+合理利潤」的自然壟斷行業的盈利模式。
第五,加強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加快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退出,形成國有企業有進有退的機制。近期重點對嚴重產能過剩的「殭屍企業」,對處於競爭激烈領域的商業、物流、外貿、服務業、製造業等國有企業,除極少數已經做強做優做大的企業以外,絕大多數要抓緊退出。從長遠來看,在競爭領域可以生存發展但不符合國有經濟長遠發展方向的國有企業,以及經營風險大、國有企業內部動力機制和風險承受機制不能適應的領域的國有企業都應該有計畫有步驟地退出。
其實,張思平先生不是不清楚,這些對中共政府來說都不是問題。可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果這些問題得以理想化地解決,那麼中共的權貴階層和利益集團們,可不僅僅是「情何以堪」了,還有更嚴重的後果,他們難道會不知道嗎?
你懂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