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於以色列允許持異見的美國女生入境求學(圖)


以色列的城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30日訊】十月二十日,「以色列知行-知以文化」微博發了一則新聞:

「(入境)以色列最高法院判決許可美國一名女學生進入希伯來大學讀書。10月2日她在入境時被攔截在機場,因為涉嫌參與抵制以色列的活動,此後兩週她不斷上訴,最終高法認為:儘管這名學生的行為存在進入以色列的障礙,但這種行為並不支持政府認為她是一名抵制以色列活動的「臥底」的論點。法官稱,是否允許進入以色列的法律,旨在保護國家主權、公眾安全,它沒有對以前的不良行為進行懲罰和報復的要件。」

讀完之後,我轉發了這條微博,並順手點了個讚。

我感覺,以色列接受不同政見的美國學生入境求學,這當然與這名學生來自於盟國有關,倘若換了其它國家,也許女生就不會有這麼好的運氣了。但是,畢竟是曾經參加過抗議活動的人,要接納她還是要有寬闊的胸懷的。從這次風波中,我們可以看到法治國家的自信和理智的心態。

女生被拒絕入境之後,她有權進行申訴,最高法院的法官及時進行了審理,並在兩週之內給出判決結果,這堪稱高效率。

法官給的可以入境求學的決定,沒有附加什麼先決條件,沒有要求女生放棄自己原來的觀點立場,要求女生「熱愛」以色列。法官對女生的「對以色列和猶太教的好奇心,以及她準備進行開放、互相尊重的對話」的態度表示肯定,然後決定讓她進來讀大學。

以色列是中東一個小國,人口不足千萬人,但在國際上卻有很大的影響。自從建國以來,它在阿拉伯世界的夾縫中生存,善於跟盟友和敵人打交道,也善於化敵為友,爭取和平。

同樣在這個月,發生了另一件事。沙特著名記者拉舒吉只因常常批評國內政治,被權勢人物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終於,他落進了陷阱,在土耳其某領事館遭到暗殺肢解,釀成駭人聽聞的國際事件。

對待異見者,兩個國家,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什麼是自信,什麼是狹隘;什麼是文明,什麼是野蠻;什麼是法治,什麼是獨菜和轉制。

由此我又聯想到上個月開學初發生的一件事,一位網名為「貴州省省草王英俊」的學生,在微博上發表不愛國、不理解軍訓等言論。發言者很快被人肉出來,原來是湖南省城市學院的一名新生。眾人對這些言論紛紛表示憤慨。學校領導很快做出決定,取消了這名叫王棟的新生入學資格,相當於把他開除了。

相對於廣大的愛國者來說,王棟宣稱不愛國,他是個異見者。以色列對外國異見學生都能給她申訴的機會,最後容納了她;而中國對本國有異見的學生卻開除了事,沒有申訴和商量的餘地,這就做得不太好了。

王棟畢竟考入本校的學生,他不是敵對分子,也不是恐怖份子,只是年少不懂事,偏聽偏信,頭腦裡有些糊塗觀念和錯誤認識而已,他沒有觸犯法律。這正好給該校教育者提供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好機會。他畢竟是中國人,可以教育好,可以轉化他,用春風化雨,逐漸改變他不愛國的思想。用嚴格的法治意識和程序,讓他感受到社會的公平合理。可惜這些學校都沒做,而是受制於網路輿論的挾裹,將他趕出校門。這樣做,王棟就會愛國了麼?開除不愛國者,國家就可愛了麼?懲罰不愛國者,愛國的人就會多起來麼?

鄙人以為,王棟說錯了,但可以原諒,他畢竟是個大學新生;城市學院的領導錯了,不可原諒,他們都應是中年以上的人了。面對犯了錯的學生,不教而誅,不包容不原諒不教育,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個學校的師德師風表現在哪裡?

開除畢竟不是暗殺,只是讓學生捲鋪蓋回家而已,回家之後,活路還是有的。湖南城市學院的老師,雖不如以色列官方那麼開明,但比沙特權貴還是文明不少,仁慈不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用在城市學院的老師們的身上,很合適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塗鴉居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