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雄榜】顔杲卿收復十七郡 斷舌罵叛賊(組圖)


王羲之故居中的顏杲卿和顏真卿塑像,左側塑像是顏杲卿。(網絡圖片)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傳千古的作品《正氣歌》之中,列舉了歷朝歷代「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幾個忠臣義士,其中有「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張睢陽齒」,說得是氣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張巡固守睢陽,以身徇義的浩然正氣。而「顏常山舌」則是指大唐忠臣顏杲卿舌斷仍噴血罵叛賊的壯烈事跡。

在唐朝發生安史之亂時,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叛將史思明率賊兵進逼,常山軍民以微薄的力量抵抗,晝夜苦戰,但終因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擁兵不救,以至常山城破,顏杲卿與其三兒子顏季明被俘。叛軍用刀架在顏季明頸上,逼迫他投降,顏杲卿不答應,顏季明被殺。此後,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之時,歷數安祿山的罪惡,叛兵鉤斷了他的舌頭,他仍含糊大罵,至死不屈。

顏杲卿(692~756)字昕,唐朝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出生於鴻儒世家,與大書法家顏真卿同為顏師古的第五代孫,顏之推的第六代孫,他是顏真卿的堂兄。其父親顏元孫著有《干祿字書》,曾任濠州刺史。顏杲卿年輕時以祖蔭任遂州司法參軍,他為官清正、性情剛烈、處事果敢,深受百姓擁戴。唐玄宗開元年間,吏部侍郎席豫見顏杲卿有才能就舉薦他作了范揚(今北京)戶曹參軍。天寶後期,唐玄宗沉緬於聲色,怠於政事,寵信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安祿山蓄意奪取李唐政權,因積極籠絡人才,見顏杲卿幹練,欲引為己用,便在天寶十四年(755)推薦杲卿任營田判官、常山郡太守(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縣)。

安祿山舉兵反唐 顏杲卿密議平叛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率范陽、平盧兩鎮重兵十五萬人自范揚發動叛亂,向南進軍。叛軍兵鋒甚盛,加之安祿山對河北經營數年,許多郡守縣令為其所用,紛紛叛唐歸附於祿山,情形萬分危急。

安祿山的叛軍不日開到常山城下。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商議:叛軍一路未遇有效抵抗,氣焰囂張、鋒芒正盛;常山城內只有數百兵丁,如果倉促應戰,無異於以卵擊石,且又會殃及城中無辜百姓;不如假意歸降,避其鋒芒,日後再相機定奪。於是二人出城迎請安祿山。安祿山不費吹之力就佔領了河北重鎮常山,大喜之餘,便賞賜顏杲卿以紫袍、袁履謙以緋袍,以示褒獎。又擔心顏杲卿對自己有二心,便把他的幼子顏季明攜入軍中,扣為人質,並派他的乾兒子李欽湊帶兵七千駐守在常山附近的土門(在今井陘縣)。

安祿山發動叛亂,顏杲卿憂心如焚。叛軍過後,他稱病不出,把郡中一切事務交於袁履謙處理,私下裡卻與平原郡(今山東德州)太守堂弟顏真卿、太原府節度使王承業秘密聯繫,共謀平叛討安事宜。

常山城設計斬叛將 十七郡歸附振唐威

安祿山叛軍雖然沿途勢如破竹,然而各地都要派兵把守,兵力顯得有些不足,他便命部將高邈返回范揚搬兵。顏杲卿聞訊,便令藁城(今河北藁城市)縣尉崔安石設計擒之。高邈、何千年一行剛抵藁城,崔安石就依計會同參軍馮虔、壯士翟萬德等人到驛館設宴接風,高及何千年剛一入席,就被馮虔等人生擒。

幾乎同時,顏真卿派自己的外甥盧逖奔赴常山,約顏杲卿一齊起兵,截斷叛軍後路。顏杲卿聽聞大喜,認為常山、平原互為犄角之勢,相與起兵,定可挫敗叛軍的銳氣。於是假傳安祿山之命,讓駐守土門的李欽湊趕赴常山議事。李欽湊連夜趕到常山城下,杲卿以城門不宜夜開為由,安排他住到城外驛館休息,又命袁履謙、馮虔、翟萬德等人前去探望,並乘李欽湊醉酒之機把他殺死,屍體被拋入館外滔滔的滹沱河中。

安祿山一路過關斬將,唐玄宗聞風喪膽。為鼓舞朝中上下人心鬥志,顏杲卿命長子顏泉明、真定縣令賈深、內丘縣令張通幽等人攜帶李欽湊首級,並押解高邈、何千年赴京。途經太原,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欲把功勞據為已有,便厚賜泉明,並打發他回去。王承業又暗中命人欲將泉明殺害,怎奈壯士翟喬於心不忍,放過了顏泉明。唐玄宗聽信了王承業一面之詞,將其擢升為大將軍。後來事情敗露,玄宗拜顏杲卿為衛尉卿兼御史中丞,袁履謙為常山太守,賈深為司馬。

安祿山大將李欽湊被殺的消息極大地振奮了朝野上下的民心士氣。唐玄宗啟用郭子儀、哥舒翰、李光弼等人討伐安祿山,傳檄詔告河北,稱王師二十萬由山西入土門。


大唐忠臣──顏杲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公元756年1月,顏杲卿正式首義起兵平叛。他派人曉喻河北諸郡:朝廷大軍已下井陘,朝夕當至,先平河北諸郡,先下者賞,後下者誅!河北諸郡聞聽紛紛響應,河北道二十三郡中,除有叛軍重兵把守的六郡外,其餘十七郡重新歸附了朝廷。

孤軍守常山臨危不懼 斷舌罵叛賊壯烈殉國

常山郡是河北重鎮,北控燕薊,南通河洛,是安祿山南北通道的咽喉,又是唐軍出井陘下河北的要衝。所以,顏杲卿義旗一舉,切斷了安祿山從洛陽至范揚的驛路,叛軍的供給線受阻,給安祿山一個沉重的打擊,有力牽制叛軍西進速度。安祿山在洛陽聞報,只得撤回進攻長安的一部分兵力,派史思明率領回救河北。顏杲卿兵單力孤,只得向太原節度使王承業數次求援,但是王承業思謀竊取他的功勞,巴不得城破,所以坐視不理,擁兵不救。顏杲卿苦戰數日之後,彈盡糧絕,常山城陷,與長史袁履謙一同被擒獲。

賊兵脅迫他歸降,見他不答應,就把他的兒子顏季明抓來。史思明把刀架在他脖子上說:「降我,你兒子就能活命!」顏杲卿視而不見也不作答。於是顏季明與盧逖同時被殺。史思明不敢擅自作主,便把顏杲卿、袁履謙二人押至洛陽見安祿山。安祿山責備顏杲卿說:「想你本是一個小小的范揚戶曹,是經我的提拔才當上了常山太守。你今天卻來反我,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呢?」顏杲卿圓睜二目痛斥道:「你原本是一個羯族的放羊奴隸,大唐天子提拔你作了三鎮節度使,對你寵幸無比,你不知感恩圖報,反而反叛,天子又有哪一點對不起你呢?想我顏家世代為唐朝忠臣,恪守忠義二字,雖然我是由你舉薦提拔的,難道那就能夠和你同流合污嗎?我為國討賊,死而無憾,唯一遺憾的是不能夠親手殺了你,以報答皇上的隆恩!」安祿山被罵的暴跳如雷,將顏杲卿綁在天津橋柱上,用刀割下他身上的肉生吃,顏杲卿不顧疼痛,依然痛斥安祿山的罪行不止。叛賊怒不可遏,命人鉤斷他的舌頭,說:「如何?還能罵嗎?」顏杲卿嘴裡,依舊含糊不清的罵不絕口,直至命喪當場,得年六十五歲。

小人詆毀忠臣蒙冤 真相大白杖殺奸臣

顏杲卿以身殉國,死得非常慘烈。然而,當時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褒獎。這都是因為奸臣張通幽與太原節度使王承業狼狽為奸,他們向奸相楊國忠報告,假說顏杲卿投降叛軍之後,因與叛將史思明爭權,被史思明殺掉了,並非是為國盡忠。奸相楊國忠居然絲毫不察,轉而將此話上奏給皇帝唐玄宗。致使忠良九泉含冤,小人揚眉得志。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唐軍收復兩京,史思明投降。當時,顏真卿正在蒲州刺史任上,他讓顏泉明(顏杲卿的長子)四處尋找顏杲卿的屍骨。顏泉明多方查找,最後才在洛陽找到了當時負責行刑的劊子手。劊子手告訴顏泉明,顏杲卿被害的時候,先被砍斷了一隻腳,與袁履謙同埋在土墳之中。根據這個線索,顏泉明找到了父親的部分屍骨。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顏真卿和顏泉明叔侄倆兩人多次上書為顏杲卿伸冤。當時,唐玄宗已經退位為太上皇了。他派人詳加查探,最終弄清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悔恨交加的唐玄宗一怒之下將奸臣王承業和張通幽當即杖殺。朝廷下詔追贈顏杲卿為太子太保,謚忠節,封其妻崔氏為清河郡夫人,盧逖、顏季明等追贈五品官;建中中期(約781年),又追贈顏杲卿為司徒,位列三公。

本文留言

作者貫明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