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政府新聞處圖片)
【看中國2018年10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日在一個港台節目上表示,「全世界中文發展都以普通話為主」,並質疑香港人用廣東話學中文「將來或會失去優勢」,引起香港市民廣泛震驚與不滿,被批評「未卜先知廣東話必然滅亡」,今日又緊急澄清,指自己被誤會。
楊潤雄在節目中表示,「廣東話對香港而言是優勢」,但隨即表示「但同一時間在日常用語中,你能夠多些用普通話表達、或者去學,是否會好些呢?」
他又指:「全世界學中文,有哪些地方用廣東話?其實沒有,最多澳門……即是說整個世界將來的中文發展,是以普通話為主。香港700萬人社會用廣東話學中文,將來會不會長遠有分別,令我們失去優勢呢?這個要專家去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前高級講師歐陽偉豪昨日在臉書質疑,用普通話學中文是否才是理想的情況,並指出,如果教育局感覺廣東話沒法「沒法長遠發展」,「那更要加一把勁幫幫廣東話」,而不是直接放棄。
他也指出,近年政府掛在口邊的「大灣區」,其實都是廣東話流行地區,不解為何香港當局質疑廣東話無法長遠發展。
事實上,香港政府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的政策已經多年。早前香港就掀起了一股關於「母語」的爭論。當時,教育局上載了一篇名為〈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的文章,該文章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榮譽專業顧問宋欣橋。宋欣橋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僅持有學士學位,以及曾在國家教育部及國家語委等工作。
宋欣橋簡歷。(圖片來源:中文大學網頁)
這篇文章開首便評論「對『母語』的再認識」,並引述多份內地出版書籍,指「母語是民族語,不僅屬於個人,而粵語是一種方言,方言不能視為母語」、「粵語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語』,而是『母言』」、以及「普通話就是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文章又「分析」指,「中普合併」是必然趨勢,認為香港教育部門應該「因勢利導」,又稱普通話能夠「增強中國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引起香港社會廣泛回響,各界名人都砲轟當局的行為,包括藝人杜汶澤及黃秋生等。
但這並不是香港政府第一次矮化自己的「母語」--廣東話。
根據2015年統計處的調查數據,香港6至65歲人士中,88.1%的母語為廣東話、3.9%為普通話,3.7%為其他中國方言,1.4%為英語及餘下的2.8%為其他語言;而日常生活中用語,廣東話的使用比例高達90.6%至96%。
不過,當局卻「致力推動」以普通話取代廣東話,作為香港的主要語言。
其中包括「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普教中)」計劃。這是2008年起港府開始推行的計劃。香港在主權移交之前,實施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主權移交後,則以廣東話為主要教學語言。不過近年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香港應該與大陸接軌」,當中不乏旗下持有辦學團體的親中組織。
2008年後,港府以鉅額撥款、執意推動部分學校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並指有關措施可以「改進學生閱讀和書寫能力」。目前香港有超過7成學校設有普通話教學班別,當中有25%為全校採用普通話教學。
香港不少中小學已經推行以普通話教學的政策。(Getty Images)
被執意強行取代的廣東話
然而,香港大學去年12月進行一項大型國際研究,評估全球50個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小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行為和閱讀態度。香港方面,研究對象包括了香港139家小學、共3533名學生和3499名家長。2011年港大曾進行相同研究,當時香港學童的閱讀能力名列榜首,但最新研究顯示,香港學童閱讀能力分數下跌,並下降2名至第3名,由俄羅斯名列榜首、新加坡則列第2名。而使用普通話教學的學生,其閱讀能力較以粵語授課的學生更低,反映在香港以普通話教中文並不會特別提升學生的中文閱讀水平。
2012年香港出現「國民教育爭議」,教育局當時刊登一篇為題《語文教學支援》的文章,文中否定了香港社會中粵語的語言地位,指粵語並非「中國法定的方言」,而「普通話才是法定語言」並指其反映「內地與香港經濟及文化的緊密聯」,引起港人不滿。
然而,有香港大學生推動保留廣東話的社會行動,卻被指是「搞政治」。
不少香港人質疑,中國有50多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語言,而廣東話作為中國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之一,因為北京當局定義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就遭到逐步抹殺。有來自上海的移民表示,大陸政府對待上海話等非普通話的語言也一樣:「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方言,一定要你學普通話。但作為上海人,說上海話我覺得是正常不過的,現在學校裡都不教上海話,老師也不會說,年輕一代的都不會,很可能過了我們這一輩,上海話就要消失了」。
有香港人指出,廣東話也面臨同樣的壓迫:「在北京眼中容不下多元的文化,他們覺得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硬要全中國人接受,包括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愛國就要愛黨諸如此類,目的就是摧毀整個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文化,他們喜歡的、可以利用的才留下」。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