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癒力」是人體最好的醫生 激發五臟自癒力(圖)


人體大多數疾病都能自癒,治好疾病要靠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自癒力」是人體五臟最好的醫生,它是人體與生俱來的潛能,力量神奇!人體大多數疾病都能自癒,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只是協助激發和扶持人體的自癒力而已,真正能治好疾病的,要靠自己。

人體內其實蘊含著一個大「藥鋪」——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激素,這些激素就是「藥鋪」的藥材,將其排列組合,可以配出30多種藥方來。

不僅如此,人體內還配備了一位高度負責的貼身「醫生」——自癒系統,這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癒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等。

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這位「醫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並及時調動「藥鋪」中的各種激素,進行「配藥」、「用藥」,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體的這種能力遭到徹底破壞,即使華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愛滋病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問題是免疫系統遭到了滅頂之災。

60%的疾病都能自癒

德國《生機》雜誌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的疾病都能夠自癒。

比如不小心蹭破了皮、出了血,過一會兒就自動止血了;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後,痂脫了,皮膚恢復平整;再過一個月,皮膚已經復原。自動止血就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癒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或暫時關閉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以減少養分的消耗,或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症狀,如發燒,可能是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症,而發熱則是自癒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

如何激發自癒力?

現代醫學已經發現,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最高明的治療手段都是通過修復人體自癒系統的平衡,來提高人體的自我痊癒能力。因此,治療的方法不應該是單純中止疾病症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該完成的工作。

自癒力與生俱來,但天然的東西最怕不合適的干預。如何正確激發自癒力?

1、休息

勞累時,休息是恢復體能最有效的方法。「三分治,七分養」的「養」就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運動

運動能治癒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3、營養

營養在中醫裡也叫做「水穀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後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很重要,而對於處於恢復中的人體尤其重要。

4、心態

人類是身心統一的,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5、中醫調理

中醫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非常注重人體的自我修復力。早在幾千年前《黃帝內經》就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例如中醫常用的經絡養生法,就是開發自癒潛能最突出的例子。

有病先調理,優先使用副作用小的針灸、砭石、按摩等治療方法。實在不行,再用少量藥物輔助治療。

所以有經驗的中醫通常叮囑病人多喝水,多休息,禁食大魚大肉等肥甘厚味,避免加重腸胃的負擔,給身體一個修復的機會,從而促進機體自癒系統的恢復。

激發人體五臟自癒力

1、激發心臟、血管自癒力

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臟相連的,心臟自癒力上來了,血管有點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復。

(1)加點醋 減點鹽

為了增強心臟自癒力,少吃鹽,可以找些高鹽調味料的替代品,比如醋、番茄等。

(2)加點鉀 助排鈉

鈉吃多了,會降低心臟自癒能力,造成胸悶、心悸,高鉀食物(香蕉、海帶、菠菜)有利於排鈉,增強自癒能力。

(3)加點鈣 護血管

中老年人,每天喝脫脂牛奶250~300毫升,利於激發血管自癒力。

2、激發肝臟自癒力

肝臟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壞死組織,也可自我修復的器官。平常可以補充葉酸和B族維生素,特別是用大棗煮水長期喝,以激發肝臟的自癒力。

3、激發腎臟自癒力

很多人不知道,人類的腎臟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用黃芪熬湯煮飯是一個很好的方子,黃芪先熬水,然後煮飯,一天的用量在100克內。

4、激發胃腸道自癒力

胃腸道細胞是人體更新速度最快的細胞,平均一兩天就會更新一次。早餐可多吃全穀物食品,如老玉米和燕麥,而少吃粉、麵這種油脂重的,或饅頭、包子這種精製的食物。

5、激發肺臟自癒力

煙霧等嚴重汙染會加重肺臟負擔,破壞它的自我修復功能。視黃酸有助於肺臟自癒力激發。胡蘿蔔、紅薯和芒果要每天吃,量不應低於900毫克。

自癒力是人體最好的醫生

激發自癒力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善於運用自癒力自我調養的病人,康復得更快,不僅能省去一大筆醫療費,更是在遠期效果上對身體的真正負責。

當然,利用自癒力祛病健身的方法有一定應用限度,它適用於防治「未病」以及疾病初起時,也就是在疾病剛剛露出一點苗頭,機體自癒系統尚有修復力之時。如果是一些急症、重症或慢性病,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為主,介入醫學手段,對症治療。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