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慕武大郎!對比紅朝和宋朝的住房差距(圖)
武大郎能住上單門獨院的複式小樓,相比現今中國白領,幸福指數高多了。(網絡圖片)
羨慕宋朝武大郎!「宋朝是個美好的時代,看《水滸》,一個殘疾人,靠賣燒餅,還是沒自己鋪面的那種低級小販,能有自己的住房,能養活不工作的漂亮老婆。」
曾經在《新水滸傳》熱播期間,中國大陸的地產大亨潘石屹轉發這一微博並發感慨「嚮往宋朝」。另一個地產大亨任志強則拿潘石屹的身高開起玩笑,評論道「是想當武大郎嗎?」
如今,趙曉一段談論武大郎的微博迅速獲得了數萬條轉發,內容是:「朋友讀《水滸》,最大的發現是武大郎的住宅。武大家住陽谷縣紫石街,臨街樓房,至少兩層,居住面積該在200平米以上,沒聽說有房貸。就算是租的,也相當可以了。一位沿街賣燒餅的小販,居住條件如此之好,靠得是什麼?」
這段微博再次把當今中國人對武大郎的羨慕推向了高潮。
武大郎為何值得羨慕?這位清河縣人士,武松的哥哥、潘金蓮的丈夫、著名點心師——武大郎先生在宋朝到底過得怎樣?事實是,一個略有殘疾的個體戶,就靠每天賣點炊餅(類似饅頭的「蒸餅」),都能住上單門獨院的複式小樓,尤其令人羨慕的是,還可以養活一個漂亮的全職太太,這些和21世紀火箭時代的中國白領相比,幸福指數高了去了。
別看人家武大郎個頭矮小、其貌不揚,可人家的住房條件比咱現代的大多數人好多了。首先,武大郎家的客廳相當寬敞,後面還有工作室(武大郎做炊餅的地方)。後來潘金蓮看上了武松,想著法子把他弄到自家住,還收拾出一間臥室。而這棟小樓和其他人家連在一起,通俗說,那叫連體別墅。更厲害的是,人家這小樓還臨街,一樓完全可以作為店舖使用——是典型的商住兩用的,商業價值很高,王婆不就是利用一樓做生意嗎?
從書中描述的場景來推算,武大郎住的這棟小洋樓,佔地面積至少有200平米,按容積率來算,建築面積也有200平米,何況人家還有一個小院子。那年代應該沒有按揭貸款一說,可以確定是全款付清的。要是出租的話,租金絕對可觀!
看來,傳說中「積貧積弱」的宋朝社會應該是很富裕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搞得不錯,房價不是很高,窮人也買得起房子。要不是武大郎的漂亮老婆不小心一竹竿打著了西門大官人,武大的後半生應該還是很幸福的。
文學作品總是會折射某些社會現實,但千年之後的民眾會反應如此強烈,可能是太羨慕武大郎的「幸福生活」了,其中的焦慮與窘迫可見一斑。人們羨慕武大郎的背後,更多的是羨慕宋朝普通人幸福和安定的生活,羨慕武大郎所生活的那個時代。
宋朝無疑是一個非常富裕的社會,這一點似乎沒有什麼爭議,《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北宋城市的繁華,搬到現代社會也不落後。
不僅如此,宋代官方對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保障主要表現在,醫療救濟、養老救濟、喪葬救濟等等。
元符元年(1098年),宋朝官方頒布居養法,規定對鰥寡老人、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每月供給米豆,病者藥之,死者葬之,一切免費。朝廷設立了一些社會福利保障機構:如「居養院」是收容乞丐的地方;「安濟坊」是免費給窮人醫治疾病的地方;「漏澤園」是貧窮人死後安葬的地方。窮人死後,官方甚至還負責聘請僧人為死者超度亡靈。各州縣設置的居養院、安濟坊,都是由中央財政撥款,面向全社會開放,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制度。
宋朝不僅窮人有保障,同時也是一個文人輩出和文人幸福的時代。君不見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朝堂之上,包拯唾沫橫飛,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絹拭臉,而老包卻只當不見,仍然慷慨陳詞;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筆生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宋朝,中國知識份子活得多滋潤啊——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創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
試看紅朝,文人能有這等身份和地位?紅朝,「莫言」才能得獎。敢講話?不僅有機槍、坦克,還有黑頭套、人間蒸發。
與宋朝人生活相對應的是一位現代「北漂」網友在日記中所記載的生活。他說他在北京,至少是十餘年來,沒有去過一次劇院,沒有看過一場電影,沒有聽過一場音樂會,沒有遊過一次公園……是沒有錢嗎?不是。是沒有時間嗎?也不全是。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心情!頭上頂著新的「三座大山」;耳邊聽著一則又一則悲慘的、恐懼的新聞;身旁發生著一件又一件「下崗」、「拆遷」的事情;口裡吃著一碗又一碗的「二惡英」、「三聚氰胺」、「地溝油」、「轉基因」……你說,我有心情買一張票,坐到輝煌的大廳裡,去聽高雅的交響樂嗎?
兩廂一對比,一種祟敬之情油然而生。所以,請允許我向武大先生致以深沉的敬意。假如我生活在他的時代,我一定會為他撰寫一篇長長的唁文,並親自在追悼會上朗誦,告訴他不要覺得命苦,一千多年之後,同在這片土地上,有很多人過得遠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