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層少女的血肉掙扎 中國社會被搧耳光(組圖)


甘肅女娃和北京少年的生活(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看中國2018年7月20日訊】曾經,英國紀錄片《56UP》,耗時56年跟踪拍下14名不同階層孩子的人生軌跡。

如今,中國大陸導演鄭瓊花了6年時間,也製作了一部關於農村女娃和都市少女的生活紀錄片,充分體現出在中國大陸,有兩個世界。

女娃夢想:長大去北京上大學

馬百娟,甘肅白銀市會寧縣人,她就讀的小學叫「甘肅省會寧縣頭寨子鎮野鵲溝小學」,但實際上,這個「學校」只有2位老師和5名學生。馬百娟是這裏年齡最大的孩子,她12歲,上著小學二年級。

這裏的課堂小如棋盤,只有一塊黑板,灰色牆上掛著視力表和校訓。夾雜著西北口音的老師,叫著馬百娟的名字,「馬百娟,你來讀一下。」馬百娟則用稚嫩的聲音,朗讀著《我的家鄉真好》。


頭寨子鎮野鵲溝小學的簡陋樣貌(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當然,馬百娟不會去質疑書中的內容,但是那裡描繪的家鄉,與野鵲溝截然不同。

和許多農村孩子一樣,馬百娟很小就要學著照顧自己,從井裏打水,自己動手做「早餐」,幫助家裡做農活。

不過,這裡的早餐,就是將冰冷的饃饃掰碎,然後放入一碗水中,待饃饃泡軟後,把牠吃下。

放學後,馬百娟要馬上趕回家幫父母餵豬、做飯,並和父母一起收糜谷。


馬百娟幫家人做農活


馬百娟的夢想是去北京上學(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馬百娟說,她的夢想是:「長大了去北京上大學」。

然而,馬百娟的父母並不支持她。

馬百娟的父親說,「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了,」「除了嫁人,再沒有別的出路。」

受到父母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馬百娟沒能支撐得起她去北京上大學的夢想。2014年,17歲的她,和表哥結婚了。這樣的結局,對於未成年的她來說,不知是好還是壞?

北京少女輟學 還能去德國深造

袁晗寒,出生在北京,家境優越,她從小就涉獵鋼琴、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從小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直至進入中央美術學校附中。


袁晗寒生長在北京(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袁晗寒生長在北京(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不過,17歲的她,進入央美附中後,又選擇退學。

退學後,袁晗寒經常在北京四處閒逛,後來在南鑼鼓巷一眼看中一家鋪面,家人就毫不猶豫的花了2萬塊,將這家店面租下,用她媽媽的話說,「就當(給你)交學費了。」

之後,袁晗寒在那裡經營起酒吧。不過,沒多久,酒吧就倒閉了。 2012年袁晗寒前往德國杜塞爾多夫學習藝術方向的碩士學位。

雖然那裡聚集著全世界頂級的學者、藝術家,許多人夢寐以求那裡的資源,但對於袁晗寒來說,卻不以為然。

2015年,袁晗寒從德國歸國,先是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實習,後來開設了一家藝術投資公司,擔任公司CEO。

在談到將來想當怎樣的人?她說,只要「不會餓死就行了。」

中國貧富差距再次擴大

事實上,像馬百娟和袁晗寒這樣的案例,在中國大陸社會可以說是普遍現象。因為中國的貧富差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大,並形成了「一個中國,兩個世界」的落差。

《日報經濟新聞》報導,中國的貧富差距再次出現擴大。作為收入差距代表性指標的「基尼係數」,連續2年出現小幅上漲。富裕階層收入大幅增加,中間階層增長緩慢。

另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基尼係數為0.4670,較2016年上漲0.002個百分點。中國的基尼係數自2008年以後,持續下滑。
 
從統計局的其它調查也能看出貧富差距出現擴大。報導稱,將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5等份分組,2017年最富裕的「高收入組」收入增長幅度為9.1%,較2016年擴大0.8個百分點。在5個階層中增幅最大。

而屬於中間層的「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的收入增長率,分別為7.7%、7.2%、7.1%。增長率減小0.6至1個百分點,與富裕階層産生差距。
 
英國廣播公司(BBC)2016年報導,近30年來,中國大陸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 0.45以上。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以教育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學」,這樣勵志的話語,正在失去說服力。因為教育這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存在巨大的城鄉差距,尤其是城鄉差距非常顯著。

本文留言

作者黎紫曦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