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剛開始中國兩大金融部門就吵了起來(圖)
中國的央行和財政部傳出不「和諧」的聲音。(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8年7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後,中國的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受到了考驗,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央行和財政部傳出不「和諧」的聲音。7月15日,中國央行官員發文指責財政部的政策。7月16日,中國財政部官員發文予以回擊。
中國的央行和財政部要內訌?
自從中美兩國開始互相加征部分進口商品25%的關稅,輿論普遍認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爆發貿易戰。並且,距離全面貿易戰只有一步之遙,因為美國並沒有停止採取進一步措施的腳步。最新信息是美國宣布擬對價值2,0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的清單。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表明這份清單是對此前301調查產品清單(對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的修訂和擴展。
有專家認為貿易戰打下去,外資撤離、人民幣貶值、股指下跌,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嚴重蕭條。這就到了考驗中國的經濟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時候,並且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的金融系統將受到衝擊。中國經濟智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說,由於債券違約、人民幣貶值、流動性緊張、美聯儲加息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中國的經濟「極有可能進入金融恐慌」。
中國央行繼續不斷釋放流動性給予金融系統,除了日常的公開市場操作,今年以來還實施了三次定向降准大規模釋放貨幣到金融系統。並且,日前在貨幣委員會第二季度例會上,確認「流動性基調」由「合理穩定」切換為「合理充裕」,穩定到充裕,說明中國央行的政策重點,已經不再是貨幣中性而是寬鬆。
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央行和財政部傳出不「和諧」的聲音。
綜合中國國內媒體7月16日報導,中國財政部官員化名青尺發文表示,央行究局局長徐忠博士發表專欄文章,稱積極財政政策不夠積極,財政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和支柱,「思考財政問題,一定要站在國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門的立場。在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為,要真正發揮逆週期宏觀調控職能。」
並且諷刺央行沒能管理好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地方債亂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著‘共謀’或‘從犯’的角色。地方政府不規範舉債的各類形式、各個環節,幾乎都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參與,其包裝操作之複雜,遠超出基層財政部門的工作水平。」
該文章還指責央行稱,「金融市場產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扭曲了市場定價,擠佔了投向實體經濟的金融資源」;「只要中央政府沒有窮到打白條挂賬的地步,質疑中央財政沒有真正掏錢,這種說法是很不專業的。」
7月15日,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撰文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的,財政政策的結構性特徵比較明顯,有發揮作用的很大空間。「目前,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夠積極,甚至是緊縮的。中央財政要發揮逆週期的宏觀調控作用……財政政策近年來做了很多事情,財政部的同志經常加班加點,財金23號文、《關於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從文件本身寫得都挺好,但是近期市場上對財政政策的詬病也比較多。」
並且,「中國的財政透明度很不夠,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眾監督,不要說人大代表看不懂財政報表,我也看不懂。沒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實上監督制衡無法實現。」
貿易戰對中國GDP的影響有多大?
中國會在這場貿易戰中遭到怎樣的衝擊呢?美國知名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新發布的一份關於中美貿易戰的研究報告,就談及了這件事。這份報告指出,目前美國對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產品施加的25%的制裁關稅,會導致中國的GDP下降0.1個百分點。
但如果美國繼續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那麼這對中國GDP的直接影響就會增加到0.3個百分點;而在間接影響方面,貿易全球化的特質則會令2000億關稅攻勢對中國GDP額外造成0.2到0.3個百分點的影響。
在摩根斯坦利看來,中美貿易戰如果持續升級和擴大,就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明顯的衝擊,甚至會讓中國明年的GDP增速跌到5%的範疇。
此外,另一位來自摩根斯坦利的經濟學家還指出,如果美國政府在貿易戰的過程中決定對中國出臺高科技領域出口禁令,禁止晶元、軟體等中國目前很依賴美國的這些產品出口中國,那麼這更會對中國造成很大的損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