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央行和财政部传出不“和谐”的声音。(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18年7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受到了考验,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央行和财政部传出不“和谐”的声音。7月15日,中国央行官员发文指责财政部的政策。7月16日,中国财政部官员发文予以回击。
中国的央行和财政部要内讧?
自从中美两国开始互相加征部分进口商品25%的关税,舆论普遍认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并且,距离全面贸易战只有一步之遥,因为美国并没有停止采取进一步措施的脚步。最新信息是美国宣布拟对价值2,0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关税的清单。美国贸易办公室(USTR)表明这份清单是对此前301调查产品清单(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关税)的修订和扩展。
有专家认为贸易战打下去,外资撤离、人民币贬值、股指下跌,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严重萧条。这就到了考验中国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时候,并且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金融系统将受到冲击。中国经济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由于债券违约、人民币贬值、流动性紧张、美联储加息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中国的经济“极有可能进入金融恐慌”。
中国央行继续不断释放流动性给予金融系统,除了日常的公开市场操作,今年以来还实施了三次定向降准大规模释放货币到金融系统。并且,日前在货币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上,确认“流动性基调”由“合理稳定”切换为“合理充裕”,稳定到充裕,说明中国央行的政策重点,已经不再是货币中性而是宽松。
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央行和财政部传出不“和谐”的声音。
综合中国国内媒体7月16日报道,中国财政部官员化名青尺发文表示,央行究局局长徐忠博士发表专栏文章,称积极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思考财政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门的立场。在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要真正发挥逆周期宏观调控职能。”
并且讽刺央行没能管理好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其包装操作之复杂,远超出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水平。”
该文章还指责央行称,“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只要中央政府没有穷到打白条挂账的地步,质疑中央财政没有真正掏钱,这种说法是很不专业的。”
7月15日,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有发挥作用的很大空间。“目前,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中央财政要发挥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政策近年来做了很多事情,财政部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财金23号文、《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文件本身写得都挺好,但是近期市场上对财政政策的诟病也比较多。”
并且,“中国的财政透明度很不够,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众监督,不要说人大代表看不懂财政报表,我也看不懂。没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实上监督制衡无法实现。”
贸易战对中国GDP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会在这场贸易战中遭到怎样的冲击呢?美国知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新发布的一份关于中美贸易战的研究报告,就谈及了这件事。这份报告指出,目前美国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的产品施加的25%的制裁关税,会导致中国的GDP下降0.1个百分点。
但如果美国继续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10%的关税,那么这对中国GDP的直接影响就会增加到0.3个百分点;而在间接影响方面,贸易全球化的特质则会令2000亿关税攻势对中国GDP额外造成0.2到0.3个百分点的影响。
在摩根斯坦利看来,中美贸易战如果持续升级和扩大,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明显的冲击,甚至会让中国明年的GDP增速跌到5%的范畴。
此外,另一位来自摩根斯坦利的经济学家还指出,如果美国政府在贸易战的过程中决定对中国出台高科技领域出口禁令,禁止芯片、软件等中国目前很依赖美国的这些产品出口中国,那么这更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损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辛荷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