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知人善任 重用降臣潘濬(組圖)
唐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敦煌莫高窟156窟壁畫。(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三國時期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成為三國時期的一代大帝。雖然孫權繼承父兄的基業,但在動盪的時局中,要想守住基業並非易事。孫權能成就帝業,成為明君,所憑藉的一條就是知人善任。
比如孫權收降潘濬,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潘濬,字承明,原本是關羽的部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軍襲殺關羽,佔領荊州。荊州將領全部歸附孫權,唯獨潘濬稱疾不見。
為了安慰他,孫權親自登門拜訪。
吳主勸降
唐閻立本《帝王歷代圖卷・吳王孫權》。(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到孫權來了,潘濬百感交集,伏在床上痛哭流涕。孫權勸慰他,稱呼他的字說:「承明,昔日周武王任命俘虜觀丁父為大軍將帥;楚文王任命彭仲爽做令尹(宰相)。這二個人都是楚國的先賢,最初雖然被囚,後來都受到重用,成為楚國賢臣。唯獨愛卿不肯歸降,是不是認為我沒有古代君王那樣的雅量呢?」
孫權說著,派近侍以手巾幫他擦臉。潘濬終於想通,下地拜謝,歸降吳國。他將荊州軍事部署詳細地告訴了孫權,吳主拜他為輔軍中郎將,由他領兵。
孫權勸慰潘濬,潘濬下地拜謝,歸降吳國。
潘濬在蜀國默默無聞,在吳國卻受到重用。他一心為國,為官很正直,在軍事上也有建樹,曾領兵平定武陵樊冑之亂以及大破溪蠻。輔佐孫權治理東吳,立下了不少功勛。
勸諫吳主停止射雉
潘濬為官正直,敢於勸諫。孫權喜歡射鳥雉,潘濬常為此勸諫吳主。孫權說:「上次和你分別後,就沒有像以前一樣經常射鳥雉了。」
潘濬說:「眼下天下未定,萬事待興,很多事需要處理。射雉又不是急事。弦和弓壞了都能造成危害,特意懇請您,為了臣下停止射雉吧。」
潘濬退出王宮,看到用雉雞的羽毛做成的華蓋,於是用手扯掉羽毛,弄壞了華蓋。從此以後,孫權就戒掉了射雉的喜好。
眼光精準以小見大
武陵從事樊伷誘導煽動蠻夷,企圖將武陵獻給劉備。地方官上報給吳主孫權,希望國君派遣萬人大軍前往征討。孫權沒有同意,特意召來潘濬,徵詢他的看法。
潘濬說:「派五千士兵前往,足以擒拿樊伷。」孫權問:「愛卿,你為什麼那麼輕視他呢?」
潘濬說:「樊伷是南陽人,平日很會賣弄唇舌,而實際上卻沒有辯論之才。臣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先前他曾說要為州人準備宴會,但是到了中午,都還沒有東西吃。當場就有十幾個人自行離開了。這就像看到侏儒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他的全貌了。」孫權聽後大笑起來,就派潘濬統領五千人前往,果然平定了樊伷。
昔日,潘濬在關羽麾下,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歸降吳國後,受到孫權重用,縱橫江東,施展才能,成為吳國一代重臣。
孫權眼光精準,他任用周瑜擊敗曹操,任用呂蒙擊敗關羽,任用陸遜擊敗劉備,任用潘濬為吳國立下大功。東吳大帝知人善任,這也是他成就帝業的原因之一吧!
(據《三國誌‧潘濬傳》卷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