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到了應該選擇的時候 保不保匯率?(圖)
自從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掉頭向下。(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自從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掉頭向下,21日,人民幣匯率創5個月來新低。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匯率下跌破7是大概率事件。中國需要在保經濟增長、房價和匯率之間做出選擇,中國金融官員的文章引發關注。
6月21日,在美元走強之際,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6.50關口,幾乎抹去了今年以來的全部升幅。這是5個多月來的最低水平,與一週前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1.5%。
近期人民幣匯率頻頻出現劇烈變動。中國央行21日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120基點,報6.4706。上一跤易日(20日)中間價6.4586。上一跤易日官方收盤價報6.4715,上一跤易日夜盤收盤價報6.4750。
有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美元持續走強是導致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自低位快速上漲。進入5月後,該指數依舊漲勢不改。3月22日,美聯儲開啟年內首次加息;6月14日,美聯儲再次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1.75%-2%,並將2018年全年的加息預期提升到四次。更高的利率推動了美元進一步走強。
另有部分分析人士認為,中美貿易衝突導致市場的情緒不佳。中國外匯分析人士韓會師發文稱,即期匯率持續在中間價上方運行,並且是在有些「定價偏低」的中間價上方運行,可能意味著市場總體上對人民幣的情緒仍然偏空,市場結售匯偏逆差的概率較高。
路透社引述一位中資銀行交易員報導稱:「一季度人民幣漲得厲害,二季度以來市場也不相信人民幣會快速貶值,還是有支撐。這幾天有點相信,是因為中美貿易形勢惡化……如果貿易戰深入,貶值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回顧中美貿易衝突的時間表,可以看出4月2日是重要的匯率轉折點。4月1日深夜,中國宣布對自美進口的128項產品加徵15%或25%關稅。這也是貿易摩擦升級的標誌,加征關稅從鋼鐵和鋁等產品擴展到更大範圍。
4月2日,人民幣一改年初以來的升值態勢,掉頭開始貶值。儘管以美元計價的4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2.9%,進口同比增長21.5%,但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卻開始一路向下狂奔。從那時起,在不足3個月時間裏,人民幣匯率已經下跌了二千多個基點。
6月20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將「運用定向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
據《證券時報》6月21日報導,海清FICC頻道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從以往經驗來看,定向降准距離落地往往只有一週左右的時間。這是跟隨經濟形勢的變化,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並且人民幣匯率下跌破7是大概率事件。在中美經濟走勢分化、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美元升值週期下,中國政策層絕不應重演2014-2016年的「棄外儲、保匯率」悲劇,而是應當效仿歐洲、日本(2014-2015年歐元、日元大幅貶值20%,反而促進了歐洲、日本的經濟),應避免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化干預。
中國需要在保經濟增長、保房價和保匯率之間做出選擇,這是很有難度的事情。今年是中國承諾的金融開放年,怎麼進行一貫的資本管制,就到了考驗中國央行智商的時候。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中國樓市目前已經被限售等政策「凍」住,鎖定了流動性,那麼中國央行將在匯率上花些心思。貿易戰最後一定會落到金融戰上。美元指數向上拉升,新興市場國家就一片告急之聲,阿根廷、土耳其等央行都叫苦不迭。從歷史上來看,每次美元走強都使一些國家資本大量流出產生各種危機。
中國金融官員撰文似乎做出表態,將對匯率採取更多措施。
6月21日,中國財政部金融司司長王毅稱,如果在監管不完備、市場不成熟、國內企業抗衝擊能力較弱的情況下,貿然像小國開放型經濟體那樣徹底放開匯率、利率等關鍵調控要素,不僅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展,反而可能會產生較大衝擊,形成新的風險。
王毅署名文章寫道:「近十年來,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平均水平為6.97%,高於發達國家的歷史水平。這種趨勢對不對,是不是可持續,也需要思考。」
文章並稱,回顧中國國情,近兩年的「金融熱」和金融亂象,已經說明瞭金融和經濟本末倒置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在實體經濟方面,實體企業大量投資金融,甚至放棄主業全力投入金融領域,導致產業空心化和金融過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