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六四涉及軍事犯罪 軍方機密文件曝光(組圖)

作者:端木珊  2018-06-06 03: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4
    小字

1989年6月4日,當局出動軍隊鎮壓民眾
1989年6月4日,當局出動軍隊鎮壓民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導)六四事件已過去29年,時至今日,北京當局仍不敢面對開槍鎮壓學生的話題,更無人承擔下達開槍命令的責任。然而,根據最新披露的軍方資料,以及當年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的前戒嚴部隊士兵證詞,當時,當局不僅下令開槍鎮壓,更用可以擊穿敵方坦克盔甲的達姆彈,來對付那些穿著夏裝的平民。

軍方機密文件:高層曾承認開槍

六月初在臺灣出版的新書《天安門殺戮》,第一次披露了罕見的軍方「機密」內部檔案。《中央社》記者從該書編輯部獲悉,經過和其他軍方出版品比對紙質,這份軍方內部文檔可信度很高。

書中披露,儘管中共從未承認在六四事件中開槍,但機密文件曝光中共軍隊高層有承認開槍,同時故意焚燒軍事裝備,嫁禍給平民和學生。

書中援引《環球郵報》記者Jan Wong描述:「令人吃驚的是,軍隊使用了戰場武器……他們射出的達姆彈可以擊穿敵方坦克的盔甲,但卻用來對付那些穿著夏裝的平民。……那天夜裡有很多人中彈,因為軍隊不斷向人群開槍。」

軍方更為自己的開槍辯解,在屠殺後的6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軍隊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在戒嚴部隊第二次政工會上辯解稱:「我要特別講一下開槍的問題。在一夥暴徒瘋狂進行打、砸、搶、燒、殺的情況下,部隊忍無可忍,被迫自衛,鳴槍警告,是完全必要的,是正義的、正確的。不這樣做,就不可能迅速平息暴亂,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對於軍隊縱火焚燒軍事裝備嫁禍給平民和學生的理由,楊則宣稱,對人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我們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從這個意義上講,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六月初在臺灣出版的新書《天安門殺戮》,披露了軍方「機密」內部檔案。
六月初在臺灣出版的新書《天安門殺戮》,披露了軍方「機密」內部檔案。(圖片來源:中央社)

書中還首次提及,戒嚴部隊指揮部發布的軍隊鎮壓學運的口號,是以「保黨」為由要「堅決鎮壓暴徒!」

此外,書中還提及有軍人脫隊想保護學生,結果被判入獄18年。該書編輯組認為,這顯示不是所有的軍人都聽命於上級開槍鎮壓民眾的決定。

六四戒嚴部隊士兵親述當年進京過程

六四事件時,執行天安門廣場清場的前戒嚴部隊士兵張世軍近日打破沉默,對外披露當年他和所在的快速反應部隊接到命令後,於5月20日從河南營地火速趕到北京的過程。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張世軍透漏,1989年,中國政府調集多達30萬正規軍隊,進入北京執行戒嚴令。

張世軍回憶,29年前,北京的大學生由悼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引發遍及全中國的民主運動。當時在部隊中,大家普遍都同情學生,認同他們的一些主張,並希望學生通過努力,能夠更快更好的促進中國的進步。但是,情況發展變化很快。

5月中旬,軍隊內部突然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軍隊內部營一級的官員,突然全部被換掉了。……當時氣氛就不對了。軍隊內部開始搞政治教育,動員。當時我所在的54軍162師486團進京執行戒嚴任務的氣氛,已經非常明顯了」。

張世軍透露,6月3日,上級下達命令,部隊「化整為零」,各營以「走街串巷」的方式,向天安門廣場強行進發,途中曾開槍射擊。

張世軍說:「我所在的部隊是在傍晚時分,在一個空曠的一條河邊的地帶,直升飛機飛過來,空投了很多子彈,部隊裝上了子彈,開始往北京挺進。進京路線是說不清楚的,為什麼?軍隊是以營為單位開進的,一個團有幾個營,而且在慌亂之中,每一個營都有不同的行軍路線,基本上有路就走。大路,小路,穿村過戶,大街小巷,有路就去靠攏」。

六四事件涉及軍事犯罪

「六四事件不只是公平正義的的問題,也牽涉到軍事犯罪」,《中央社》引述《天安門殺戮》編輯組表示,那些廣場上前一刻還活生生喊口號的人,後一分鐘已成為被坦克輾過的肉餅。他們對於一個政權用這樣的方式消滅自己的人民耿耿於懷。

書中認為,六四不是孤立事件,同時也給中國帶來長期的惡劣影響。至今在中國西藏、新疆上演的高壓治理,以及在宗教信仰領域的打壓,和對維權律師越來越嚴格的管控,放大來看,都是六四事件帶來的致命後果。中國人至今仍生活在當年六四的後果當中。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