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畢業論文:確認過眼神,是通宵謅的文(組圖)

作者:遲恩,辛迪,蘇胡  2018-06-04 08: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招聘會
擁擠的招聘會(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6月4日訊】導語:畢業季,快要走出校門了,可是怎麼也開心不起來:心中還殘留著對畢業論文的一萬句吐槽,就要草草畢業了嗎?面對或許是學生生涯的最後一段學術生活,學生和老師似乎都有著諸多無奈。這背後,隱藏的是什麼?

@數院本科僧M:「寫畢業論文是我本科打代碼最多的時候」

我的論文題目是老師直接給我的,而我的興趣一般般。

老師也不是很push,我更是拖延晚期。1月的時候找了導師,他給我一些閱讀材料。本打算寒假準備下,結果,毛都沒準備就開學了。到真正開始做論文,已經是離畢業只剩2個月的時候。

首先是瘋狂地打代碼,打完代碼又開始划水,真正寫其實也就熬了幾天,每天熬到凌晨四五點,熬到吐血。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是我本科打代碼最多的時候,也算是熟悉了這項技能。

答辯時,老師問有沒有創新的點。我說:「不好意思,沒有。」老師說:「哦,好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當然,老師也不會提前看論文,都是學術垃圾。

其實,我一開始還覺得畢業論文挺嚴肅的,覺得:唉呀,要好好做個論文。但真的要做的時候還是划水過去了。

一方面,我們真的很難做出東西來。要知道,現在整個數學的架構是非常完善的,想要做出一點點突破,一般需要博士的水平。其實大家做畢業論文基本上都是用一些別人用過的東西,稍微做一點點小改變,本質上還是那個套路,沒什麼重大突破,除非非常非常厲害。

另一方面,畢業論文對我們數學學院的本科生來說不太重要。數院本科基本都是在學,學完之後就考試,本科主要培養的是思維能力,以及讓大家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可以深造的方向。

我的本科論文做的是關於一類方程的解法,你說這個跟我以後學的東西有沒有關呢?也很難說。我寫畢業論文算是把本科學的東西複習了一遍,然後學了一下如何做研究(雖然也不算做了一個研究)。

吐槽這麼多,但畢業論文肯定是要做的啊,每個院都要寫畢業論文啊,這都是命。

招聘會
招聘會(Getty Images)

@社科碩士S哥:「寫完這篇野孩子一樣的畢業論文,感覺我的研究生白上了」

寫完這篇野孩子一樣的畢業論文,感覺我的研究生白上了。

我是衝著我熱愛的專業讀的研究生,開始是決心要在學術之路上走下去。

但,構思很豐滿,成果很骨感。經歷了「提交初稿」、「院裡評審」和「外部評審」的程序,但始終沒有任何修改意見的反饋。答辯前不到一週時,終於收到了一個「修改意見」,也只有寥寥百餘字冠冕堂皇的話。敷衍來敷衍去,稀裡糊塗就過了。

別人說,輕輕鬆松就畢業了,不是很好嗎?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閱讀量再大、田野做得再紮實,沒有老師的指點,就好比在研究生院裡交錢上了兩三年自習。我並不想佛系的啊!

剛開始導師說不干預我的想法,我還很歡脫,覺得自由狀態可以寫得很牛X。可越到後面越發現,不干預也就意味著不幫助,所有東西全靠自己摸索,這種感覺很可怕,覺得很無力。

在我的同學中,像我這樣在論文開題之前就進行了大量的田野、文獻閱讀並能提出問題的不多。但是因為我想做的議題和院裡的學術主流不合,中途導師還離職了,最後幾乎沒有老師在乎我的選題。

除了開題時被老師們痛批一頓,之後就再也沒有從老師那裡得到過任何實質性的建議。我也主動找了幾位老師,他們要麼忙,要麼說「你要多跟自己的導師溝通啊,他要對你的論文負責。」但我的導師早就離開了。

經歷了「提交初稿」、「院裡評審」和「外部評審」的程序,但始終沒有任何修改意見的反饋。答辯前不到一週時,終於收到了一個「修改意見」,也只有寥寥百餘字冠冕堂皇的話。

畢業論文
模板般的修改意見(網頁截圖)

沒有人關心你寫了什麼,也沒有人關心你在做什麼。老師也好,行政也好,都只關心你能順利畢業,不要出事情。

但我的論文材料還是比較紮實,無論怎麼說也能夠達到畢業水平。但是想更進一步,做到優秀,卻很難。研究生院這個地方就是在教會你「乖乖聽話」,以及「製造平庸」。

也應了那句話,「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研究生三年沒有遇到一個能用人格魅力打動我的老師,退一步講,連一個真正關心學生的老師都沒有,這很遺憾。我要是有朝一日做老師,肯定不能這樣。

其實老師們大多是精英主義的。學生能跟得上就跟,跟不上那就沒辦法了,這個學術的圈子只有高智商的、聽話努力的人才能進得來。天賦低、智商不出眾的同學怎麼辦?沒人會搭理你。

我們作為一個人文社科的學院,最後老師一盤散沙、學生一盤散沙。在我看來,這就是無可辯駁的失敗,說得再多,都是打臉。

@人類學K老師:「被學生坑慘了,他們有的初稿交過來的時候,才7頁。」

我們這個專業,很強調基於實地調查來寫論文。但因為系裡很多同學以後都不會在這個專業深造,或從事相關行業,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有必要好好寫畢業論文。

本科畢業論文以2-4萬字居多,但今年,有的答辯組裡有好幾篇只有十來頁的論文,其中幾篇還是同一個老師指導的。那個答辯組的老師後來找該指導老師訴苦:「老X啊,你可害慘我們了。」沒想到這個X老師也是一臉苦相:「我是被他們害慘了,他們有的初稿交過來的時候,才7頁。」

答辯成了戰場。

有幾個同學的論文到了答辯當場才交,有的老師氣得乾脆拒絕看論文,拒絕點評。

有的論文題目,年代太過久遠,做不了什麼實地調查,只能靠翻翻文獻做出來。這在我們專業看來是不過關的。答辯時,不得不步步逼問:

「你做這個題目,訪談對象得有120歲喔?」

「你告訴我,這裡面有多少是你實地調查的資料?」

「你就告訴我你訪談了幾個人?」

「好好好,就算你這裡有一個,還有沒有?」

也有由於調查不夠深入,結論十分敷衍了事或經不起考量的文章,有些嚴格的老師會直接開懟:

「你這個結論裡,有多少是不需要經過調查就能得出來的?」

「我就問一句:Are you serious?」

但是生氣歸生氣,懟歸懟,系裡本科生的答辯是不會不給過的。每個答辯組的老師裡會有一個組長。當其他老師氣得不行,實在不想給某個同學及格時,組長還是會將TA們勸下。

聽隔壁系同學說,老師們在答辯前開過一個會。會上,領導說,去年其他院有一個同學因為畢業論文沒過就跳樓了。為此,領導意味深長地交代:「今年我們的答辯一定嚴格把關啊。」

答辯前,有同學戰戰兢兢,開玩笑說:「答辯不應該叫答辯,我們根本不會辯的,能答上來都不錯了。」

但是在這場答辯的戰役裡,贏的大概還是學生吧。

失敗的畢業論文,源於不完善的制度

畢業論文讓老師和學生兩頭叫苦,與當下大學教育制度問題息息相關。

完成畢業論文成為了畢業評價中的重頭戲,這種以知識生產為導向的考核方式本無可厚非,但在大學越來越變成「職業技術高等學校」,就業市場越來越不景氣的趨勢之下,原本作為知識創造的畢業論文的過程不僅被庸俗化,甚至直接淪為形式的空殼。

就業市場越趨靈活化,還沒出校門的學生需要提早面臨就業壓力。如今面試單位往往不是以科研和寫作水平為評判標準,而更在意求職者的社會實踐經歷。畢業前的一到兩年,大公司就到學校來招實習生,並將實習直接與畢業後就業掛鉤。臨近畢業,仍然在「積累經驗」的那些學生「白天上班、晚上熬夜寫論文」成為常態,這樣「趕」出來的論文,其質量可想而知。

唯知識論的考核體系與年輕人就業困難現實之間產生矛盾,要他們騰出積累實踐經驗的時間寫出一篇「宏篇巨著」,似乎顯得不近人情。

但即便是那些想要在學術領域深造,或者對畢業論文期待較高的同學,也未必能借畢業論文為自己的學業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畢業論文失敗的根因還在於市場經濟下「數量決定式」的學院制度。

「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自新世紀以來,隨著中央財力的大大增強,國家調整了對學界的治理技術,一方面加大了對學界的資源投入,另一方面通過「數目字的管理」,以包括各類各級課題、基地、學位點、獎項等在內的各種專項資金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界。」

——應星《且看今日學界「新父」之朽敗》

該機制於20世紀40年代由北美高校借鑒企業經驗而建立,在1993年後逐步被清華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引入。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申請到的課題及科研經費的數量等,成為大學教師晉升與評比職稱的重要標準。同時,青年教師們還面臨著「非升即走」的競爭淘汰機制。新聘任的教師(一般是助教或講師)在試用的期限內,其科研成果、論文發表數量等如達不到晉升到副教授等更高級別的考核標準,將遭到淘汰解雇,或者調至非教研崗位。

老師、學術與學生的關係發生了異變。在生存壓力之下,老師中的一部分人要麼強行規定學生選題,讓學生完成的學術成果「搖身一變」,成為自己學術成績的一部分。

要麼則認為指導尚不成熟的學生畢業論文無益於自己在學術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進而不願意在其中花費過多心血。

而另一部分對學術和大學教育抱有敬意的教師,則因揹負沈重的經濟與學術壓力而「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不得不減少指導學生的精力。

2017年3月8日。51歲的廣東金融學院金融系財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劉某軍在乘坐去往醫院的公交車時猝死。家屬稱,去世前一晚,劉某晚上八點才處理完教學事務,並在回家後感到不適。隨後,其又在家批改學生論文至凌晨兩點。信息來源:廣州日報

畢業論文:確認過眼神,是通宵謅的文

就學生而言,當他們成了組成就業率的一個個數字,自然不會有人來關注他們的不同畢業需求。當「大學教育應學以致用」等論調被不斷強調時,它的意義便發生了扭曲。在這種情況下,畢業論文這一看似與就業並無直接關係的設置,便被部分學校、專業和師生輕視,進而變得形式化:只要學生能就業,只要學校的就業率能上去,便萬事大吉。

從多元考核開始,回歸教育初心

當學生的畢業論文只是走個過場,老師們幹得心酸棄療,真心想要研究學術的同學累覺不愛時,對畢業方式進行創新的呼聲正越來越高。

香港的部分大學正在採取「分而治之」的畢業考核方案或許值得借鑒。各系的老師會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決定學生畢業的方式。比如社會科學專業會為學生們提供「實習三個月」與「寫畢業論文」兩個畢業考核選項,來分別適應工作和讀研的同學。

而理科院系的同學既可以「參與研討會」,也可以「做自己的畢業項目」。那些畢業後希望直接就業的同學可選擇參加一個學期的研討會,每週跟著教授讀一些文獻,學生只要對任意一篇文獻做一個課堂報告即可畢業。而對於那些自己做項目的「學霸」,可以用項目報告就獲得畢業資格,而只有研究出了有價值的結果,教授才鼓勵他們撰寫論文。

而在這背後,教育資金、教學體制是否能夠支持老師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以及對教育到底屬於誰的細心思考與回答,才是每一個身處校園、關心教育者應當反思的關鍵。畢業考核多元化只是一個方案之一,而我們更期待的是,教育能夠回到它樹人、育人的初心,而不是異化為數字競賽和血汗剝削,任由功利主義給個體帶來無盡的失落。

參考:

龔刃韌.中國大學教育失敗的四個緣由:http://edu.qq.com/a/20150609/039949.htm

愛思想網.高校教師,你還好嗎?——5138位高校青椒接受調查,揭示背後沈重問題:

https://mp.weixin.qq.com/s/my3x6acGNxLyN_jiUkGBNQ

戴春晨,王鵬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考核評估體系亟需完善:

http://www.21jingji.com/2017/4-28/4NMDEzNzlfMTQwNzk4Ng.html

最牛論文抄襲背後是最雞肋論文制度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237240

七高校取消本科畢業論文照搬國外惹爭論http://edu.people.com.cn/GB/5878402.html

學者建議取消本科畢業論文兩方網友炸開鍋你怎麼看?

https://mp.weixin.qq.com/s/hCXLOjD9ueB0bpqoljGBqQ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土逗公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