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美味又健康 買魚時千萬要小心!(圖)


海魚裡的健腦冠軍是三文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如何挑魚、吃魚可是門學問。另有研究發現:每天吃魚,可以預防糖尿病、腎病,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魚是營養學家極力推崇的健康食材,其所含的蛋白質及魚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魚中還含有一種特殊脂肪酸,對人體的大腦和眼睛發育、預防動脈硬化等也有著重要影響。

魚肉健康,但萬一沒挑好,不僅不好吃,還可能不安全。如何練就火眼金睛,挑一條新鮮又安全的魚呢?

挑魚也是門技術活,遇到下面這幾種魚可得好好考慮了。

一、大型肉食魚

我們都聽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的說法。在食物鏈越高等級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害物質相對越多,大型肉食魚類處於水生食物鏈中的高等級,因此更容易含汙染物質。如:劍魚、旗魚、方頭魚、鯊魚等。

千萬不要盲目聽信偏方,以免適得其反,危害身體。

二、個頭過大或過小的魚

相同品種的魚,個頭越大,一般來說年齡也更老,不僅肉質會粗糙,而且根據上面所說的原理,體內可能富集更多的汙染物。

個頭太小的魚雖然安全,但是還尚未長大成熟,食用起來往往刺多肉少,不夠鮮香。

不過,大家也別認為吃大魚就一定會傷害健康。只要平時在正規超市或菜場購買,能夠保證魚的來源和品質,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因為正規市場賣的大多是養殖魚,食物充足,生長週期短,長得快,累積的汙染物會少一些。

三、來源不明的野生魚

有的人總喜歡吃野味兒,認為野生魚營養多更健康。但其實不一定,由於環境汙染的不確定性,野生魚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會危機生命的物質,甚至還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四、醃製的魚

醃製的鹹魚是不少人的心頭愛。不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把中國式鹹魚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建議大家平時盡量少吃。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組發布的《膳食、營養與慢性病防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式鹹魚會致癌,經常吃鹹魚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吃魚能補腦嗎?

事實上,吃魚還真的能補腦!

因為魚中含有DHA和EPA。DHA與EPA同屬「Omega-3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它們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對於中樞神經和視力的早期發育不可或缺。其中,DHA能促進神經系統發育,EPA能促進血管健康。

魚的哪個部位更補腦?

魚的頭部和腹部都富含DHA,但是腹部含量高一些。所以,要想吃魚補腦,這兩個部位都不要放過了。

不過近來「魚頭不能吃」、「吃魚頭等於吃砒霜」等相關言論,引起了人們吃魚的顧慮。

首先,魚中不可避免會有汙染物,而在魚類汙染中,危害最大的是汞。但不同魚中汞含量差異非常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幾微克,高的每公斤超一千微克,關於魚的種類、生長條件、生長期等因素都會產生影響。

所以說「魚頭不能吃」的說法並不科學,關鍵是要選擇汙染低的魚。

吃多少魚能補腦?

雖然說吃魚補腦,可適量就好。而且並不是越貴的魚,補腦效果就越好。其中,海魚裡的健腦冠軍是三文魚,淡水魚裡的健腦冠軍是鱸魚,不過相對來說,鯧魚、帶魚性價比更高。

美國FDA推薦成年人每週吃8~12盎司(約220~340克)低汞的魚。膳食指南也建議每週吃魚2~3次,每次2~3兩左右。選擇刺少的深海魚,相對來說營養更好。

魚眼、魚子、魚膽能吃嗎?

有的人尤其偏愛魚中奇奇怪怪的部位,比如魚眼、魚子、魚泡、魚膽等,這些部位能放心吃嗎?

對常人來說,魚眼、魚子、魚泡都沒有什麼有毒有害成分,但食無妨。

但魚子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控制好量,偶爾適量吃一點就好。

可魚膽就要小心了,魚膽中毒,由於沒有特效藥,死亡率曾經高達20%左右,是僅次於河豚的殺手。對於成年人來說,一般只要幾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魚膽治病、魚膽明目不可信,不管生吃、熟吃還是泡酒,依然會導致中毒。

不過,並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像烏魚、鯰魚的膽,是無毒的。生活中要特別小心青、草、鰱、鱅四大家魚,還有鯽魚、翹嘴鮊、團頭魴(武昌魚)等。

都說魚是好食材,蛋白質豐富、脂肪含量低,是營養學家極力推崇的白肉。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建議:

1.聞味道:盡量不要買哪種聞起來有酸臭味、氨水味兒的魚。

2.看魚眼:盡量買魚眼是清洗明亮、有一點鼓起的魚。

3.看魚鰓:盡量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

4.看背部肌肉:盡量挑選魚背有彈性(彎了能回復的)的魚。

5.買冷凍或冷藏的魚肉:盡量挑那些肉質顏色還沒有發暗、發黑的肉。

提示

深海魚一般都是冷藏或是冷凍魚,一定要保證新鮮度;而且價格較貴,小攤販中難免有魚龍混雜之物。因此,盡量到當地正規超市購買。

除了上文提到的注意事項,糖友更要注意三件事。

1.一定要選擇新鮮的魚

糖友的腸胃系統相對較差,一些糖齡較長的人,稍微一受刺激就會拉肚子。夏季氣溫漸高,魚類又很容易變質,一定要購買新鮮的魚,盡量不要吃過餐魚。

食用中毒怎麼辦?

當魚不新鮮或腐敗時,魚體中的游離組氨酸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當組胺積蓄到一定量時,人食後可能引起中毒。食用中毒後,一定要及時催吐,並妥善處理可疑食物,前往醫院接受正規診治。

2.多蒸煮,少高溫煎炸

魚肉,本是高蛋白低脂肪肉類,相比於紅肉,更適宜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但如果烹調時,高溫煎炸,不僅會破壞營養物質,還會增加油脂,使魚肉變硬不易消化,食用價值就大幅降低了。

3.被魚刺卡,不要盲目用偏方

「人常吃魚,難免不被魚刺卡」,萬一被卡住了,一定不要盲目吞飯、喝醋、徒手摳、拍背!

因為吞飯、徒手摳、拍背,很可能使魚刺等異物更深入呼吸道,造成嗆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險,也可能刺破血管、食管,形成膿腫甚至大出血。

喝醋,對魚刺的軟化作用幾乎沒有,即便是完全浸泡,效果也很微弱;而且醋酸對食道、胃黏膜有刺激性,很可能會灼傷,尤其是小孩、胃部或食道疾病患者。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