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鱼肉美味又健康 买鱼时千万要小心!(图)

 2018-05-19 00:0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海鱼里的健脑冠军是三文鱼。
海鱼里的健脑冠军是三文鱼。(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何挑鱼、吃鱼可是门学问。另有研究发现:每天吃鱼,可以预防糖尿病、肾病,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鱼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健康食材,其所含的蛋白质及鱼油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鱼中还含有一种特殊脂肪酸,对人体的大脑和眼睛发育、预防动脉硬化等也有着重要影响。

鱼肉健康,但万一没挑好,不仅不好吃,还可能不安全。如何练就火眼金睛,挑一条新鲜又安全的鱼呢?

挑鱼也是门技术活,遇到下面这几种鱼可得好好考虑了。

一、大型肉食鱼

我们都听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的说法。在食物链越高等级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相对越多,大型肉食鱼类处于水生食物链中的高等级,因此更容易含污染物质。如:剑鱼、旗鱼、方头鱼、鲨鱼等。

千万不要盲目听信偏方,以免适得其反,危害身体。

二、个头过大或过小的鱼

相同品种的鱼,个头越大,一般来说年龄也更老,不仅肉质会粗糙,而且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体内可能富集更多的污染物。

个头太小的鱼虽然安全,但是还尚未长大成熟,食用起来往往刺多肉少,不够鲜香。

不过,大家也别认为吃大鱼就一定会伤害健康。只要平时在正规超市或菜场购买,能够保证鱼的来源和品质,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因为正规市场卖的大多是养殖鱼,食物充足,生长周期短,长得快,累积的污染物会少一些。

三、来源不明的野生鱼

有的人总喜欢吃野味儿,认为野生鱼营养多更健康。但其实不一定,由于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野生鱼可能富集了一些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会危机生命的物质,甚至还有一些未知有毒物。

四、腌制的鱼

腌制的咸鱼是不少人的心头爱。不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建议大家平时尽量少吃。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专家组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式咸鱼会致癌,经常吃咸鱼会增加鼻咽癌的风险。

吃鱼能补脑吗?

事实上,吃鱼还真的能补脑!

因为鱼中含有DHA和EPA。DHA与EPA同属“Omega-3长链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对于中枢神经和视力的早期发育不可或缺。其中,DHA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EPA能促进血管健康。

鱼的哪个部位更补脑?

鱼的头部和腹部都富含DHA,但是腹部含量高一些。所以,要想吃鱼补脑,这两个部位都不要放过了。

不过近来“鱼头不能吃”、“吃鱼头等于吃砒霜”等相关言论,引起了人们吃鱼的顾虑。

首先,鱼中不可避免会有污染物,而在鱼类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汞。但不同鱼中汞含量差异非常大,低的只有每公斤几微克,高的每公斤超一千微克,关于鱼的种类、生长条件、生长期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说“鱼头不能吃”的说法并不科学,关键是要选择污染低的鱼。

吃多少鱼能补脑?

虽然说吃鱼补脑,可适量就好。而且并不是越贵的鱼,补脑效果就越好。其中,海鱼里的健脑冠军是三文鱼,淡水鱼里的健脑冠军是鲈鱼,不过相对来说,鲳鱼、带鱼性价比更高。

美国FDA推荐成年人每周吃8~12盎司(约220~340克)低汞的鱼。膳食指南也建议每周吃鱼2~3次,每次2~3两左右。选择刺少的深海鱼,相对来说营养更好。

鱼眼、鱼子、鱼胆能吃吗?

有的人尤其偏爱鱼中奇奇怪怪的部位,比如鱼眼、鱼子、鱼泡、鱼胆等,这些部位能放心吃吗?

对常人来说,鱼眼、鱼子、鱼泡都没有什么有毒有害成分,但食无妨。

但鱼子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控制好量,偶尔适量吃一点就好。

可鱼胆就要小心了,鱼胆中毒,由于没有特效药,死亡率曾经高达20%左右,是仅次于河豚的杀手。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只要几克胆汁就能导致中毒。鱼胆治病、鱼胆明目不可信,不管生吃、熟吃还是泡酒,依然会导致中毒。

不过,并不是所有鱼胆都有毒,像乌鱼、鲇鱼的胆,是无毒的。生活中要特别小心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有鲫鱼、翘嘴鲌、团头鲂(武昌鱼)等。

都说鱼是好食材,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白肉。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建议:

1.闻味道:尽量不要买哪种闻起来有酸臭味、氨水味儿的鱼。

2.看鱼眼:尽量买鱼眼是清洗明亮、有一点鼓起的鱼。

3.看鱼鳃:尽量买鱼鳃是鲜红色的鱼。

4.看背部肌肉:尽量挑选鱼背有弹性(弯了能回复的)的鱼。

5.买冷冻或冷藏的鱼肉:尽量挑那些肉质颜色还没有发暗、发黑的肉。

提示

深海鱼一般都是冷藏或是冷冻鱼,一定要保证新鲜度;而且价格较贵,小摊贩中难免有鱼龙混杂之物。因此,尽量到当地正规超市购买。

除了上文提到的注意事项,糖友更要注意三件事。

1.一定要选择新鲜的鱼

糖友的肠胃系统相对较差,一些糖龄较长的人,稍微一受刺激就会拉肚子。夏季气温渐高,鱼类又很容易变质,一定要购买新鲜的鱼,尽量不要吃过餐鱼。

食用中毒怎么办?

当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当组胺积蓄到一定量时,人食后可能引起中毒。食用中毒后,一定要及时催吐,并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前往医院接受正规诊治。

2.多蒸煮,少高温煎炸

鱼肉,本是高蛋白低脂肪肉类,相比于红肉,更适宜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但如果烹调时,高温煎炸,不仅会破坏营养物质,还会增加油脂,使鱼肉变硬不易消化,食用价值就大幅降低了。

3.被鱼刺卡,不要盲目用偏方

“人常吃鱼,难免不被鱼刺卡”,万一被卡住了,一定不要盲目吞饭、喝醋、徒手抠、拍背!

因为吞饭、徒手抠、拍背,很可能使鱼刺等异物更深入呼吸道,造成呛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险,也可能刺破血管、食管,形成脓肿甚至大出血。

喝醋,对鱼刺的软化作用几乎没有,即便是完全浸泡,效果也很微弱;而且醋酸对食道、胃黏膜有刺激性,很可能会灼伤,尤其是小孩、胃部或食道疾病患者。

責任编辑: wendy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