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這些「致癌高手」潛伏在身邊(圖)
煙熏食物雖然美味卻不利健康,少吃為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面對現代生活中如此高發的癌症,人心惶惶,誰都怕成為下一個被癌症盯上的目標,那麼,有哪些飲食會導致癌症發生的機率呢?
留意身邊的致癌「陷阱」
肝殺手: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禍首,它是由發霉的糧食、花生所長出的黃曲黴菌產生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肝癌多發於溫暖、潮濕、容易滋生黃曲黴菌的地區,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區。黃曲黴毒素是由黃黴菌產生的真菌毒素,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主要損害肝臟並有強烈的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國際癌症中心已將黃曲霉毒素定為致癌劑。
據調查,我國肝癌高發區,特別是溫濕的長江以南,肝癌發病率明顯增多,這是因為當地氣候很適宜黴菌的生長,食物霉變而汙染黃曲黴毒素的現象較為嚴重。黃曲黴毒素具有比較穩定的化學性質,只有在280攝氏度以上高溫下才能被破壞。
胃殺手: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可導致食道癌和胃癌,它存在於醃製食品中。鹹菜、鹹肉、酸菜等都含有亞硝酸鹽。亞硝胺是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而成的產物,而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均廣泛存在於醃酸菜、鹹菜、鹹魚、鹹肉、煙熏食物中,故減少這些食物的攝入有利於預防胃癌。
蔬菜中含有較多硝酸鹽類,煮熟後放置過久,在細菌酶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與胃內蛋白質分解的產物相作用,形成致癌的亞硝胺。
人們在吃了這些剩菜後,易誘發胃癌。另外,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人有吃蝦醬、蝦油的習慣,而其中亞硝酸胺鹽含量也十分高。
肺殺手:廚房油煙
來自上海的一項長達5年的肺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青年女性長期在廚房做飯時接觸高溫油煙,會使其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此外,油煙對腸道、大腦神經的危害也較為明顯。
婦女在日常烹調時一般喜歡將菜油加熱到高溫,對菜餚進行油煎、煸炒。研究表明,當食用油燒到150攝氏度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另外,廚房油煙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苯並芘的致癌物,苯並芘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長期吸入可誘發肺臟組織癌變。
結腸殺手:油炸食物、高脂肪飲食
近年來,城市居民的結腸癌患病率升高很快,這主要和人們的飲食高脂化傾向有關,特別是「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和低纖維素)所致,吃的油脂類食物越多,發病的可能性越大。
尤其是油炸類食物。衛生部近期曾發布公告指出,建議盡可能避免食用經過長時間高溫加工的澱粉類食品,如油炸薯片、油炸薯條和各種油炸食品,這些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較高,而丙烯酰胺是一種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