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還缺什麼?(圖)
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遭到美國政府制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1日訊】在美中貿易戰風起雲湧之際,中國電信巨頭中興遭到美國政府制裁事件在中國輿論和社交媒體上成為討論的焦點。面對要求中國發展國產晶元產業的一片呼聲,也有學者提醒國人應冷靜尋找自身差距和深層次原因。
兩週前,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零部件。中興稱美方的制裁「極不公平」,並承認禁令,尤其是涉及晶元的禁售可能導致該公司進入癱瘓狀態。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隨後發表評論稱「中國肯定要反擊,加重美國企業的損失」,並稱此事會「帶動中國上下關於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晶元等半導體核心技術的思考」。
該報主編胡錫進更是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支持中興,力挺華為」、「今晚我們都是中興人」的貼文。類似的立場得到了很多網民的相應。有人呼籲中國應拿出當年攻克「兩彈一星」的魄力和精神,「舉全國之力把晶元業搞上去」。
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過去數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均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長期超過石油進口額。2017年起進口額佔據中國進口總額的接近15%。晶元貿易被稱為中國貿易逆差的最大「黑洞」。
「中國芯」不差錢
但有業界人士告誡公眾事情不那麼簡單。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4月22日在清華大學的一場學術年會上表示,「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元產業」是危險的。他指出中國晶元產業的孱弱,主要不在於缺錢,比如,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晶元基金規模就達4000億。他認為,應該跳出「政府拚命砸錢就能搞好產業」的思維怪圈,因為「有許多深層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社會和財經專欄作家劉遠舉則在FT中文網撰文指出,渴望獲得完整的科技樹、產業鏈是「國人特有的迷思」。他認為自力更生,本質上是產業趕超。「某種程度上,中國改革開放之前,就是一部充滿血與淚的趕超史。直到改革開放,中國才從趕超戰略中走出來。」
「晶元行業僅僅跟隨性發展,就涉及巨大的投資。若要站在世界領先水平,更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這些研發投入大、見效慢、週期長、且充滿風險。顯然,這需要給企業家以長遠而穩定的預期;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透明、公開的科研體系,遠非一蹴而就之事。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涉及更加基礎的制度。所以,某種程度上,如果說晶元如果是工業的皇冠上的明珠,那麼,它同樣是一系列制度的結晶。」
劉遠舉認為,用非市場方式,試圖快速的掌握完整的科技樹,「往小處說,是小農意識在國際關係、國際貿易領域的體現,往大了說,體現出的是中國對和平與發展的不信任,必然會引發外界的進一步反彈」。作者認為,中國未來的各產業趕超戰略,仍需尊重市場機制,國家競爭終究應該為國民服務,「給人民以晶元,而不是給晶元以人民」。
短視還是高不可攀?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功潤則在《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的「華爾街見聞」專欄發文,從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國國人「實用至上」的觀念,即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對自身短期的最大效用。
文章舉例說:「比如晶元產業。一條生產線至少需要兩三百億人民幣,沒有幾百億人民幣,連一條線都做不出來,而且晶元生產的裝備還只能依靠進口。如果要把產業鏈做進去,從材料、工藝、製造、生產、測試、封裝到市場,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源和人才投入。」因此企業都選擇外部採購,而非自主研發。但從長遠看,這阻礙了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據新華社報導,儘管中國政府有大力的政策加持,大量的政府資金湧入半導體產業,龍芯、飛騰等國產公司紛紛立項。這些公司或多或少曾在自主研發上進行嘗試,但研發進展緩慢。
《北京青年報》不久前的報導援引晶元製造領域的專家介紹,一顆晶元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一條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2000-5000道工序。
多位行業研究人士對該報表示,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是系統性落後,整體提升需要從基礎性研究和人才培養來做,需要比較久的時間,「我們需要先培養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基礎人才。這些人提上來後,再由他們培養跟其他學科交叉的人才。」
吃相與規則
中興事件之後,「在核心技術上中國不能受制於人」似乎成為中國官方與民間的共識。FT中文網首席財經評論員徐瑾的分析是: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最大的力量一定不是由政府主導的所謂的各種攻關,而是由自由企業自己進行的海量試錯。……這個過程一定是由企業作為主要的攻城大軍,而不是由一個充滿著官僚氣息的政府部門的意志與公文能夠決定的。」
徐瑾指出目前討論的一個誤區:「現在對於核心技術呼籲,潛台詞在於似乎有了核心技術之後,就無需再受制於人,所謂規則或者知識產權之類約束就不復存在。這是虛假的幻想。……掌握核心技術要求我們做的不是不合作,而是更多的合作,也不是不受制於人,而是更深的相互制約、彼此合作。」
中興受罰的最直接原因是沒有切實執行其在違反制裁伊朗、朝鮮禁令後與美國商務部達成的和解協議。社交媒體討論中出現較多的對中興的一個批評是「不注意吃相」,「不是說你不能這麼幹,但你吃相要好,跟伊朗交易得有個白手套,答應美國要處分員工,至少名面上開除……」。這種「責其笨,而不責其違規」的觀點也遭到了許多人的駁斥。
FT中文網評論員徐瑾認為,「中興應該接受的教訓首先不在於掌握(全部)自主技術或者將懲罰政治化,更在於最簡單平實的教訓,那就是遵守規則。中興在2017年在合規方面投入超5千萬美元,計畫組織超過6.5萬名員工合規培訓,這本是題中之意,只是開始。對比曾經被美國給予重懲的東芝、波音、高盛等公司,中興並不是孤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