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時,渤海及附近各郡鬧飢荒,盜賊四起,太守不能制止。宣帝要選一個能勝任的人,丞相御史,推薦了龔遂,皇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當時龔遂已經七十歲,宣帝召見他,見他身材短小,不如傳聞的威武,心生輕視。問他:「用什麼方法可平息盜賊?」
龔遂答:「渤海郡地處偏遠,沒有沾沐聖上的恩惠教化,那裡的百姓為飢寒所迫,地方官不知加以救濟,致使您的子民,拿著您的兵器在水池邊耍弄。您希望我剿滅他們,還是安撫他們?」
宣帝聽後,臉色好轉,說道:「選用賢良人才,自然是想要安撫他們。」龔遂說:「微臣聽說管理亂民,好似整理亂繩,不可心急。希望丞相、御史,暫且不要以條文法令,來約束微臣,使微臣可以不用請示,看情形便宜行事。」
宣帝答應了他。
於是,龔遂坐著四匹下等馬拉的驛車,到了渤海邊。郡吏聽說新太守來到,帶兵相迎。龔遂讓他們都回去,並命令所屬的縣撤除專管追捕盜賊的官吏,手拿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對他們問罪。手拿兵器的人才是盜賊。然後,龔遂獨自乘車到郡府。盜賊聽到龔遂的教令後,立即解散,拋棄兵器,改持鋤頭等耕田器具。
馮夢龍評曰:
漢制為太守獨斷掌管一郡政事,生殺之權在握,而龔遂還說,「希望丞相、御史,不要以條文法令,來約束微臣」。民少官多之世,怎能冀望有卓越的政績呢!
古代的優秀官吏,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只求為朝廷安撫百姓而已。如今卻不是這樣,無事弄得有事,小事弄成大事,弄出事情不認為有罪,事情平定後反而認為有功。官員貪婪淫蕩,人心蠢蠢欲動,拚命想要造反。這是誰的過錯呢?
(筆者附言:在中共治下,「手拿農具的人」,以及「手拿工具的人」,以及「手拿文具的人」以及「手拿菜刀具的人」……都成了維穩對象、都成了顛覆國家的對象、都成了任人驅逐的低端人口!嗚呼哀哉!)
(據明代馮夢龍《智囊全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