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捨己救國的鑒湖女俠被處死前的一個要求(圖)

 2018-03-27 09: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5
    小字

於日本留學時的秋瑾
於日本留學時的秋瑾(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余被拘後,余室內有洋三百元,角子一千元,均被兵差搜去,請務必追出,代余助入平糶局,以惠平黎。」

白話大意:「我被捕時,室內還有三百多銀元,小銀幣一千元,都被兵差搜去,請務必追出,代我捐給慈善機構平糶局,用來救濟貧困民眾。」

臨刑之際,年僅32歲的秋瑾心中,仍然掛念著貧苦百姓……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後,上海女子師範學堂教師王璧華怕連累秋瑾,已託人與上海法國巡捕房聯繫好,讓秋瑾暫到法租界避避,並且派學生胡踵秋去紹興,護送秋瑾赴滬法租界避難。還千叮嚀萬囑咐,要胡踵秋拉著秋瑾去。但是,7月10日,胡踵秋見到秋瑾時,秋瑾已從報紙上瞭解了安慶起義的全部過程。此時秋瑾也陸續收到浙江多地會黨首領,因準備起義走露風聲,被抓捕甚至遇害的消息。秋瑾悲痛萬分,但仍鎮靜自若,沒有絲毫慌亂,胡踵秋力勸秋瑾到上海暫避一時,而秋瑾則毅然拒絕了,說:

「我怕死就不會出來革命,……如滿奴(指清政府,當時很多革命黨人,都如此稱呼腐敗的清政府)能將我綁赴斷頭臺,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犧牲我一人,可以減少後來千百人的犧牲,不是我革命失敗,而是我革命成功。我決不離開紹興,願與男女兩校共存亡。你回去同我們婦女同志說,要求男女平權,首先要做到男女平等的義務。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不斷有人勸秋瑾撤離,被秋瑾用各種不同的理由和藉口拒絕(這也是後世一些研究者搞不清楚,秋瑾到底是什麼想法的緣故。其實秋瑾是用她認為能說動此人的理由,來回覆此人,對不同類型的人,是用不同的說法)。

秋瑾11日給上海的徐小淑(徐自華妹,秋瑾學生)寫下遺書。這就是《致徐小淑絕命詞》:

「痛同胞之醉夢猶昏,悲祖國之陸沉誰挽?

日暮窮途,徒下新亭之淚;

殘山剩水,誰招志士之魂?

不須三尺孤墳,中國已無乾淨土;

好持一杯魯酒,他年共唱擺侖歌。

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

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壯志猶虛,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腸堪斷!」

……

7月12日,秋瑾早已經從多方渠道得到密報,知道清政府已派軍來追捕她。

命懸一線之際,秋瑾卻拒絕撤離,她說「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

她已決心堅守大通學堂,用自己的死來保全部下,用自己的死來激勵後人,喚醒國人。

秋瑾從容的銷毀文件名冊、指揮學生埋藏槍枝、遣散部下……囑咐家人避藏……將嫂子張淳芝傾囊幾次送來,催她撤離,供她路上用的幾百銀元,分發給撤離的部下……安全撤離疏散的起義人員,很多成為四年後,辛亥革命期間,浙江和上海等地起義軍的中堅力量。

7月12日,光復軍副統領王金發,冒險喬裝來到大通學堂,勸秋瑾撤離;秋瑾找藉口拒絕,王金發不忍獨自離去,秋瑾聲色俱厲的催促,才將王金發逼走。

7月13日下午,紹興知府貴福、山陰知縣李鐘岳、會稽知縣李端年等,會同浙江新軍第一連隊所屬第一大隊的300名清兵,在隊長徐方昭的帶領下包圍了大通師範學堂。

現在的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武藝高強,槍法精準的鑒湖女俠秋瑾,率部與清軍激戰後,力盡不屈被俘。實際上,秋瑾雖已抱定以死來激勵後人、喚醒國人的決心,但她並不願意師生和部下,作無謂的犧牲,而是命令他們轉移疏散,以圖將來。秋瑾當時的表現: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坐等清軍來抓她,武藝高強,身邊有手槍,沒有做任何抵抗,束手就擒。

7月14日,貴福將審訊交山陰知縣李鐘岳。李鐘岳早就仰慕敬佩秋瑾,常以鑒湖女俠「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的詩句,教育自己的兒子:「以一女子而能詩,勝汝輩多矣!」此時,對秋瑾以禮相待,如同招待客人一般,秋瑾揮毫寫下了「秋雨秋風愁煞人」(後常被錯傳為「秋風秋雨愁煞人」)。

7月14日,貴福收到浙江巡撫張曾敭回電,指示「……秋瑾即行正法……」。

貴福見審訊毫無所獲,斥責李鐘岳後,轉交幕僚余某,連夜用酷刑逼供。余某對秋瑾使用最殘忍恐怖的酷刑:「十字架」和「跪火磚」「跪火鏈」。「跪火磚」「跪火鏈」是獄中逼供的最後手段:在熾熱的火焰中燒烤磚瓦和鐵鎖鏈,施刑時,將人強按著跪在燒紅的磚或鐵鏈上。秋瑾身受火鐵鏈烙燒身體的酷刑,「咬牙閉目,忍受酷刑」,硬忍著巨痛,一聲不吭……酷刑致使秋瑾雙目凸出約二寸,紅絲亂轉,慘不忍睹。最終,貴福幕僚余某等只得偽造供詞,慌亂中年齡都寫錯了。

7月14日當晚,貴福命令李鐘岳監斬,處決秋瑾。李鐘岳仍想保全秋瑾,爭辯說:「供證兩無,安能殺人?」(供詞和證據都沒有,怎麼能殺人)。在貴福的威脅和恐嚇下,李鐘岳無奈,只得帶兵前往獄中。李鐘岳「淚隨聲墮」的向秋瑾宣布這一結果,身邊的衙役們看到這個情景也都「相顧惻然」。

秋瑾聽完,平靜的提出4個請求:「1、准寫家書訣別;2、勿袒衣;3、勿梟首示眾」。李鐘岳答應了後2個請求。秋瑾表示感謝後,最後一個請求是:

「余被拘後,余室內有洋三百元,角子一千元,均被兵差搜去,請務必追出,代余助入平糶局,以惠平黎。」(我被抓時,室內還有三百多銀元,小銀幣一千元,都被兵差搜去,請務必追出,代我捐給慈善機構平糶局,用來救濟貧民百姓)。臨刑之際,秋瑾心中,仍然掛念著貧苦百姓……

7月15日凌晨三點,刑架兵給秋瑾帶上粗重的鐵鐐,把她的雙手反綁在背後。大批舉著火把全副武裝的士兵簇擁著秋瑾,秋瑾帶傷的腳髁拖拽著沈重的鐵鐐,每走一步,都疼痛萬分……周圍的士兵試圖架扶起秋瑾,秋瑾向成群的士兵厲聲喝道:「吾固能行,何掖為!」(我還能走,不用來扶!)……從監獄到行刑的軒亭口,大約至少有六、七百米的路程……

刑場周圍早已聚集了大批群眾,他們吵嚷一片,嘈雜地要看「革命黨女首領被殺頭」,現場人聲鼎沸。

秋瑾被按在刑具旁,劊子手抓住秋瑾的肩膀讓她跪在指定的地方。秋瑾忍受著最後痛徹全身的痛苦,平靜從容的向舉起屠刀的劊子手說:「且住!容我一望,有無親友來別我?」秋瑾張目四望,從容平靜,閉目吩咐:「可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浙江省博物館裡有個姓裘的老木匠,他曾於1907年7月15日凌晨,親眼看到了秋瑾被殺的全過程。那年,裘木匠才十二歲。後來,他把自己當年的親眼所見講給年輕的同事聽。他說秋瑾被砍腦袋的時候,一刀下去,頭沒有砍下來,砍了好幾刀,才砍下來的。太慘了。很慘的,很淒慘的,一刀下去沒有死,再第二刀,第二刀還沒斷,再第三刀。……」

……

「祖國陸沉人有責」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

「余被拘後,余室內有洋三百元,角子一千元,均被兵差搜去,請務必追出,代余助入平糶局,以惠平黎。」

秋瑾死後,紹興的居民,紛紛傳誦著秋瑾臨刑前作的這個交代,很多人流下了眼淚……

「誰為濟時彥?相與挽頹波」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天生才氣非無意,震盪乾坤待轉旋」……

在秋瑾被害後的一百多天內,主持對秋瑾行刑的山陰縣縣令李忠岳備受煎熬,連續自殺三次,最終自縊而亡。

「悲哉秋之為氣;慘矣瑾其所懷」……

有人說:「慈禧,以一國換一己之福。但又有誰,拿一己,換一國之福。」

有人說:「秋瑾選擇以死殉國,實則是以死喚醒億萬民眾,激勵後來者。她的死,推動了辛亥革命。」

有人說:「秋瑾非為個人而死,非為女界而死,實為我男女四萬萬人共有之國家而死……」

有人說:「古往今來,秋瑾這樣的能有幾人?端莊秀麗,劍氣俠風,文采蓋世,毀家紓難,仗義疏財,如此大氣磅礡,有過如此瑰奇的經歷,具備這樣強烈的個性色彩,敢於以自己的頭顱來喚醒民眾,慷慨赴死,其壯舉讓中外為之震撼,讓清王朝在世人面前,徹底喪失了道德存在感,以一己之力,拯斯民於衽席,奠國運如磐石。一個具大才、立大業的弱女子能夠力挽狂瀾,成為辛亥革命的中流砥柱,百年之後,依然受到後人永遠敬仰崇拜的,只有秋瑾。」

註:

1.「祖國陸沉人有責」—秋瑾《感時》;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秋瑾《光復軍起義檄稿》。

2.「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浙江省博物館裡有個姓裘的老木匠,……」—原浙江省博物館館長毛昭晰老先生回憶。

3.「危局如斯敢惜身?願將生命作犧牲」—秋瑾《贈蔣鹿珊先生言志且為他日成功之鴻爪也》;

「誰為濟時彥?相與挽頹波」—秋瑾《感事》;

「天生才氣非無意,震盪乾坤待轉旋」—秋瑾詩詞集《秋雨秋風集》;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秋瑾作於1904~05年留學日本期間。

4.「悲哉秋之為氣;慘矣瑾其所懷」,秋瑾就義當天,刑場軒亭口出現的對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