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決策 鄧小平判斷失准受騙 講話還被刪 !(組圖)
原標題:一評《關於三峽,不能不清楚的15個重要史實和事實》, ——是誰把歷史當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三峽(以下皆為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8年3月14日訊】前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博士於2016年7月11日在《能源》雜誌上發表《關於三峽,不能不清楚的15個重要史實和事實》文章,她在前言中寫道:「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我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在社會上再度成為討論熱點,其中,《三峽大壩何去何從》、《三峽大壩終將炸掉》、《三峽欠一個向國人跪地謝罪的最後儀式》等一些嚴重違背歷史、違背科學的文章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給很多不明真相的讀者造成了極大誤導,因為按照這些文章的觀點,三峽工程不僅不是「造福今人、澤惠子孫」的「千秋偉業」,反而成了「決策輕率、遺禍無窮」的「千古之罪」。歷史不能忘記,歷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社會各界如此關注三峽,那麼,「為什麼要修三峽、三峽工程是如何從設想變為現實、三峽工程的利弊究竟如何」等諸多原則性問題,必須尊重歷史、尊重科學,給予正本清源。為便於讀者更清楚瞭解三峽工程的前前後後和方方面面,筆者從四個角度指出關於三峽工程的不能淡忘、不能抹掉、不能篡改的15個重要史實和事實。」

但是把歷史當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不是別人,正好是三峽工程的決策者。

一、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

王亦楠博士在文章中寫道:「1985年1月,鄧小平同志在聽取有關匯報後指出「三峽是特大的工程項目,要考慮長遠利益,我們應該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

歷史事實是:說低壩方案不好的是鄧小平,但是說低壩方案好的,恰恰也是鄧小平。

1982年11月24日鄧小平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時,對三峽工程表態說:「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網易刊登的《毛澤東與三峽論證》一文是這樣記載:

「150方案。即‘低壩’方案:水庫正常蓄水高程為150米。這是80年代上半期的方案,考慮的重點是發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但電力日趨緊張,且煤炭運力嚴重不足,為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電子能源問題必須解決。這樣,三峽工程又提到歷史的前臺。」

「1981年,長江水利委員會(長辦)提出了4個候選方案:

一是200米高壩一次建成使用方案;

二是‘高壩中用’方案,即按200米高壩一次建成,分期移民,分期蓄水;

三是150米低壩方案,即分期建設方案,先期按150或128米建壩,預留加高的位置,爾後再加高至高壩程度:

四是分級開發方案,即在三峽河谷地區分別建幾個低壩代替一個大壩的方案。

經論證分析:分級開發方案經濟效益最差,高壩方案的綜合效益最好。但高壩方案一次性投資太大,移民較多,也有明顯的不足。

1982年,掂量利弊得失,鄧小平明確表態:我贊成搞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陳雲、李先念、胡耀邦、趙紫陽等亦先後對低壩方案投了贊成票。

於是,三峽論證按150米方案繼續進行。1983年3月,長委會(長辦)按低壩要求提出了《三峽可行性研究報告》。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准了這一報告,並最後確定: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150米,壩頂高程175米。工程定於‘1986年正式開工’。隨後,建立了‘三峽省籌備組’;首批施工隊伍開進三峽壩區搞前期準備。三峽工程開工在即。」

(參見:毛澤東與三峽論證,摘自《毛澤東百週年紀念》,http://news.163.com/06/0517/11/2HAPARM80001126S_4.html)

 「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這段話出自李鵬的《眾志繪宏圖 李鵬三峽日記》第65頁。根據李鵬日記記載,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到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參加廣東核電投資公司與香港核電投資公司合營合同的簽字儀式。簽字儀式結束後,鄧小平要李鵬和朱琳留下,進行了交談。李鵬根據回憶和筆記,整理了鄧小平談話的主要內容,中間有「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這一句。

這裡所指的中壩方案,不是現在已經實現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方案,而是海拔180米的方案。

2003年8月李鵬的《眾志繪宏圖 李鵬三峽日記》公開發表,這句話才為人們所知。在1985年1月19日到2003年8月之間,中國的媒體,包括紀念鄧小平逝世的文章,都沒有提到過鄧小平說過「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這句話。

按照常理,鄧小平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聖旨」,都有隨身的秘書記錄,在黨史和國史中都有記錄。不勞李鵬的大駕,根據回憶和筆記,整理鄧小平談話的主要內容,加以發表。如果說1985年1月19日那一天,鄧小平身邊沒有秘書,在場的只有三人,鄧小平、李鵬與李鵬的夫人朱琳。鄧小平已經去世,剩下只有李鵬與朱琳,這句話的真實性就要受到質疑。

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鄧小平在1982年11月24日說:「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兩年多過後,鄧小平又說:「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鄧小平這位改革開放的偉大設計師成了什麼?不就是一個不經思考、說話前後矛盾的傻瓜了嗎?

所以,有人開始修改歷史了。鄧小平在1982年11月24日說的「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這句話,就被改成了「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沒有「我贊成低壩方案」這幾個字了。

在三峽集團的網頁上(http://www.ctgpc.com.cn/sxgc/ldgh1.php),同樣是上面那張照片,鄧小平講的話少了「我贊成低壩方案」這七個字。

這張照片陳列在三峽工程展覽館中。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網站的領導關懷專題中,也保留了這張照片和文字http://www.ctg.com.cn/sxjt/_300821/ldgh/index.html。

這是什麼行為?在過去,這叫篡改聖旨,是殺頭之罪。誰敢改動皇帝說的話?

就在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說「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這句話後,中國媒體報導,鄧小平於1986年3月31日接見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時說:「中國政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人民。對興建三峽工程這樣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中國政府一定會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時,才會決定開工,是絕不會草率從事的。」 (參見:中國網:三峽工程建設大事記,http://www.china.com.cn/news/zhuanti/zgztk/2008-12/08/content_16914993_2.htm)

鄧小平對傅朝樞的講話表明,到1986年3月31日這一天鄧小平尚不知道三峽工程的哪個方案是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當然就不會有1985年1月19日的「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這樣的判斷,更不會有「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的表態,因為鄧小平表示,一定會周密考慮,絕不會草率從事。

可見,中國媒體公開報導的鄧小平對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與李鵬記錄和公開的鄧小平1985年1月19日的「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講話,是互相矛盾的。

如果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表態,「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是真實的,那麼鄧小平1986年3月31日對傅朝樞的表態,就是欺騙行為,欺騙海外華人,欺騙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兩個月後,1986年5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指出:「(上)三峽工程有政治問題,不上三峽工程政治問題會更大,只要技術和經濟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就應該上。」(參見: 李兵:鄧小平談建設三峽大壩:不上它 政治問題會更大,黨史博覽,2017年7月19日,http://news.ifeng.com/a/20170719/51456903_3.shtml)童懷平:鄧小平說三峽工程是政治問題,摘自《鄧小平八次南巡紀實》,http://digest.creaders.net/articleViewer.php?atid=207918&id=207918)

查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86年》,並未記錄該年5月份中共中央召開過政治局常委會議。

李鵬在《眾志繪宏圖 李鵬三峽日記》中也沒有記錄1985年5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關於「上三峽工程有政治問題,不上三峽工程政治問題會更大,只要技術和經濟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就應該上。」的這句話。

筆者以為,鄧小平講這句話,是針對全國政協中的三峽工程反對派,他們反對國務院在1984年4月原則批准三峽工程150米方案。關鍵是這個150米方案是個騙人方案,正常蓄水位海拔150米,壩頂高程海拔175米。移民按海拔150米計算,三峽工程移民只有三十多萬。防洪蓄水至海拔173米,防洪蓄水會淹沒六、七十萬人,三峽工程讓這些人去「跑洪」,就是暫時離開家,到山上更高的地方去躲避一下,等洪水退後,再回到家中。全國政協委員大鬧懷仁堂,要追查國務院不搞民主、科學決策的責任,要求全國政協在三峽工程決策中有知情權和參與權。而鄧小平認為全國政協中民主黨派要奪權,所以放出「上三峽工程有政治問題,不上三峽工程政治問題會更大」的狠話。對比鄧小平與傅朝樞的講話,一個是粗暴,一個是謹慎;一個是不講理,一個是很負責。

二、鄧小平在三峽工程決策上上當受騙的事實

鄧小平於1980年7月11日乘「東方紅32號」輪從重慶出發,順江而下經三峽地區,在船上一直聽取原林一山的秘書魏廷錚關於低壩方案的匯報。鄧小平一上船就問魏廷錚:「有人說三峽水庫修建以後,通過水庫下來的水變冷了,長江下游連水稻和棉花也不長了,魚也沒有了。究竟有沒有這回事?」魏廷錚回答說:「長江通過水庫下泄的水量年平均為4510億立方米,而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年過水量的8%,江水會不斷進行交換,水溫變化不大,不影響農業和漁業。」

首先,從鄧小平提出的這個問題來分析,可以看到,鄧小平對視察三峽地區並沒有認真做功課。當時提出的質疑是,三峽水庫修建以後,通過水庫下來的水變冷,影響白鰭豚、中華鱘等稀有魚類產卵和生長,而不是泛指一般的魚。這個問題涉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而不涉及農業和漁業的生產問題。長江下游是這麼廣袤的一個地區,建設一個三峽工程後連水稻和棉花也不長了,這還需要鄧小平用來考察嗎?魏廷錚回答說,不影響漁業,這是針對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而言,而四大家魚的繁殖生長並沒有生態價值。

如果鄧小平有一點點判斷能力的話,聽到長江在壩址處的年平均水量為4510億立方米,而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年平均水量的8%,就應該知道,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十分有限。1954年長江洪水,鄧小平應該還有記憶,4月至10月汛期的水量為4975億立方米,7月至9月的洪水量為3256億立方米。三峽水庫的庫容只有4510億立方米的8%,如何能夠起到卡住洪水的作用?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阿斯旺大壩工程,水庫庫容1689億立方米,活動庫容1379億立方米,尼羅河在壩址處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909億立方米,活動庫容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51.7%,這樣的水庫才有大的調節能力,有大的防洪效益。再說,4510億立方米的8%等於360億立方米,這是200米方案的庫容。目前實現的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的三峽水庫,號稱活動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怎麼正常蓄水位只到海拔150米的方案,活動庫容就有360億立方米?

關於三峽工程的發電量,魏廷錚不假思索地從容回答道:「年發電量1100億度,接近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總量。以每度6分計,可收入66億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數字。」鄧小平聽了很激動。在這裡,魏廷錚又一次騙了鄧小平。現在實現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安裝32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外加兩臺5萬千瓦的發電機,一年最高發電量也只是接近1000億度。怎麼正常蓄水位只到海拔150米的方案就能生產出1100億度電,比中壩方案還要多的電力來呢?

鄧小平結束了這次考察,在武漢東湖賓館百花村召見胡耀邦等人,說:「輕易否定搞三峽工程不好!」鄧小平認為:三峽工程對長江的航運影響並不大,對生態的影響也不大,但對防洪所起的作用卻很大,發電效益很大。而鄧小平認為防洪和效益都很大,恰恰說明鄧小平的上當受騙,魏廷錚把200米方案的效益當作150米方案的效益賣給了鄧小平.

緊接著在1982年11月24日表態說:「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於是就有了1983年3月,長委會(長辦)按低壩要求上報的《三峽可行性研究報告》和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准了150米低壩方案的決策。否則,請王亦楠博士解釋一下,為什麼國務院會在1984年4月原則批准低壩方案?難道國務院在批准低壩方案之前沒有請示鄧小平嗎?如果國務院批准低壩方案是得到了鄧小平的同意,那麼鄧小平為什麼要在1985年1月19日說「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呢?

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三番五次地上當受騙,所以必須把歷史當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隨便改,來掩蓋鄧小平這位「偉大的改革開放設計師」的錯誤。

其實,修改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聖旨」,就和修改井岡山紅軍會師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油畫一樣,是有歷史經驗的。

三、井岡山「紅軍會師」

中國共產黨黨史網2017年4月5日刊登《「毛林會師」變回「朱毛會師」竟跟一個老外有關》的文章,講述井岡山紅軍會師這段歷史隨意更改的事實:一會兒是朱德和毛澤東會師,一會兒又變成毛澤東和林彪會師,後來又成了毛澤東和朱德會師。文章中引用了兩張油畫,一張是「朱毛會師」,另一張是「毛林會師」,描繪是同一事實。是誰把歷史當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朱毛會師


毛林會師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和其他中共領導登上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1951年初,中宣部、文化部籌備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週年,計畫舉辦畫展,就組織了幾十名畫家突擊創造。中央美術學院37歲的董希文教授接受繪製《開國大典》的任務。(參見:落葉方知秋臨:《開國大典》油畫竟然幾經波折,原畫修改多次劉少奇被抹去!)http://k.sina.cn/article_5909805149_16040785d0010021cz.html


董希文繪製:《開國大典》,1952年版

在這副大型《開國大典》油畫上,11位中央領導人入畫,他們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董必武、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

1955年董希文奉命對《開國大典》進行修改,用一盆鮮花取代在1954年被撤職並自殺的高崗。這是第一次的「修改」。


抹去高崗的版本

1968年董希文抱病對《開國大典》再次進行修改,將文革中已經倒臺的劉少奇刮去,補上原本只有半張臉的董必武。


《開國大典》,缺少高崗、劉少奇的版本

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歷史。到底是是誰把歷史當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五、結束語

現在把筆者已經收集到的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全部表態羅列在下:

1980年7月鄧小平在武漢說:「輕易否定搞三峽工程不好!」

1982年11月24日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時,對三峽工程鄧小平表態說:「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在聽取李鵬的匯報後指出「三峽是特大的工程項目,要考慮長遠利益,我們應該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些好的東西」、「低壩方案不好,中壩方案是好方案,從現在即可著手進行」。」

1986年3月31日道鄧小平在接見美國《中報》董事長傅朝樞時說:「中國政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人民。對興建三峽工程這樣關係千秋萬代的大事,中國政府一定會周密考慮,有了一個好處最大、壞處最小的方案時,才會決定開工,是絕不會草率從事的。」

1985年5月,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指出:「(上)三峽工程有政治問題,不上三峽工程政治問題會更大,只要技術和經濟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就應該上。」

1992年1月21日下午在深圳迎賓館接見廳,鄧小平說「三峽工程也爭論很多,我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我是堅決主張搞的。今天還有很多人不同意,有人甚至亂罵。怕什麼,看準的就要堅決搞。」

如果有遺漏,請網友予以補正。

請王亦楠博士解釋一下,為什麼要把鄧小平的表態:「我贊成低壩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改為「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

再請王亦楠博士查證一下,現在的三峽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所有的技術指標是否都超過了魏廷錚向鄧小平匯報的150米低壩方案:防洪庫容36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發電量1100億千瓦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王維洛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