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出不了馬斯克?

【看中國2018年2月22日訊】二月份,如果只有一個人會載入歷史,一定是馬斯克

美國時間2月6日下午,馬斯克創立的SpaceX公司,成功地發射了載著一輛特斯拉跑車的獵鷹重型火箭。SpaceX的遠景是在2022年執行火星貨運任務,2024年執行火星載人任務。馬斯克「實現星級移民,在月球建立大型基地,在火星建設城市」的夢想已經向人類招手。

「我始終相信,如果我們能解決再生能源的問題,並一步步把人類打造成跨星球的物種,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能夠自給自足的文明,防止可能發生的人類滅絕危險,人類就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樣就太棒了。」這是夢想家馬斯克的願景。對他來說,企業是夢想的載體,做什麼產品是在表達自己對世界有什麼期待。雖然失敗概率遠高於成功概率,但「失敗只是一個選項,假如你從未失敗,只能說明你不夠創新」。

為什麼是馬斯克而不是其他人成為全球新的商業偶像?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網際網路發展了20多年的今天,絕大部分企業的目標都不是「冒險創造全新的行業和偉大的想法」,而是「通過取悅消費者,以及批量生產簡單應用和廣告來賺快錢」。和馬斯克一起創立了PayPal的彼得•蒂爾感嘆:「我們想要一輛會飛的汽車,得到的卻是140個字元」(指類似Twitter的網際網路應用)。Facebook早期工程師傑夫•漢姆巴徹說:「我們這代人中最聰明的大腦都在思考如何讓人們點擊廣告,這太糟糕了。」

美國是網際網路超級大國,但社會對網際網路一直存有另一種聲音。著名經濟學家、西北大學教授羅伯特•戈登在《美國增長興衰》一書中指出,歷史上真正持續帶動經濟增長的是電、內燃機、城市給排水系統這樣的發明,這是1870到1970年這一「特殊世紀」所發生的變革。而1970年以後的技術進步主要在娛樂、IT行業,衣食住行等人們生活的大部分領域都沒有革命性進展,比如飛行速度沒有快多少。在網際網路大爆炸時代,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速只是過去50年的三分之一。他由此斷言:「19世紀末以來,每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水平都會超過父母一倍,如今的年輕人還能做到嗎?本書的結尾對此表示懷疑。」

而馬斯克的意義在於,他不僅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新者,而且在多個實體經濟領域有重大突破。這種突破既是夢想驅使的結果,也是腳踏實地找到新商業邏輯的結果。2002年6月,馬斯克創立Space X公司時曾說,他的目標是用通用火箭成本的1/10來造火箭。為此,Space X公司在動力系統選擇、箭體設計、導航控制等方面盡力做到通用;在零部件和工藝設備上儘可能用成熟技術和現成設備,比如噴注器採用阿波羅計畫中登月艙發動機上的同種產品,燃料箱殼體的2195鋁鋰合金是太空梭外置燃料箱中用過的成熟材料;最後,馬斯克要求從零部件到整個系統力爭做到可重複使用。最早的「獵鷹-1」的80%部件在設計時考慮了重複使用,發動機可由工程師在控制臺通過遙控隨時關閉,而傳統火箭發動機一點火就無法回頭。馬斯克發現燃料費用在火箭發射總成本裡的佔比非常低,所以如果其他方面能重複使用,相當於大大節省了固定成本,在航天發射市場會極有競爭力。

馬斯克是改變未來的夢想家,也是能夠洞察到可持續商業路徑的企業家。一身具備兩種稟賦的人極為稀缺。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馬斯克?差距何在?在眾多網友的留言裡,特別盛讚的是這樣一段話:

「真正的差距就是美國人在送上太空的特斯拉的引擎上刻了這樣一行字:‘made on earth by humans’。人類製造,產地地球,而不是‘made in America’。特斯拉轎車裡循環播放的是英國搖滾音樂人、偉大的藝術家David Bowie在70年代創作的飽含對太空幻想的一首Space Oddity,而不是美國國歌。車裡放了一本被譽為科幻小說聖經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創作者是英國作家Douglas Adams。這首歌、這本書將和這輛車一同在太空漂浮10億年。當人類都不一定存在時,人類文明的火種(科學與藝術)依然在太空某個角落等待被外星人發現。真正讓奇蹟變為現實的是人類的探索與冒險精神,並不是要和誰掰腕子的精神。」

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馬斯克想把人類打造成跨星球物種,在地球之外建設「諾亞方舟」,相當於投身人類的復興問題。阿里巴巴的馬雲也表示:「我對他(馬斯克)的遠見、勇氣、膽略非常之欽佩」。

(原文有刪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秦朔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