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新華社副社長 張浚生心臟病發猝死(圖)
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前副社長張浚生,19日在家中心臟病發跌倒,搶救後不治,享年82歲。(圖片來源:香港電台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2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在香港主權移交過程扮演重要角色的中聯辦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前副社長張浚生,19日在家中心臟病發跌倒,搶救後不治,享年82歲。張浚生在1985年、即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第二年被派往香港新華社工作,當時曝光率高、並不時高調批評英方政策。而曾與張多次「交手」的最後港督彭定康,昨日亦向張家任表示哀悼。
任內「開天窗」事件最轟動
張浚生生於1936年,祖籍福建,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張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浙江大學擔任教研組助教後,一直攀升至學系黨支部、浙江省杭州市市委、政法委書記。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的第二年,中共計畫找一批年輕及文化水平高的幹部到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統戰工作,張也是派往香港的人選之一。張在新華社香港分社擔任宣傳部部長,後來晉升至副社長兼新聞發言人,直到1998年香港主權移交翌年離任。
《明報》報導,張浚生生前在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擔任主席,據悉張19日在家中心臟病發跌倒,因家中無人錯過搶救時機,最終在杭州一所醫院不治逝世。其秘書陳振華表示,浙江大學將負責安排後事。
張浚生在港任內最轟動的事件,是1989年六四事件前、中共下達戒嚴令翌日,香港左報《文匯報》發表了「痛心疾首」四字社論的「開天窗」事件,最終動員了香港百萬同胞走到街頭抗議中共當局的屠城準備。2011年當年的時事評論員程翔過香港《明報》撰文透露,時任《文匯報》副總編輯兼代理總編輯曾敏之,在中共宣布戒嚴後翌日深夜致電社長李子誦,主動提出以「痛心疾首」四字開天窗,李子誦則與前總編輯金堯如商量,不過需要送往作為實質是中共香港工委的新華社香港分社審批,而時任副社長張浚生則是敲定「痛心疾首」四字的人。
《明報》曾分析涉事的4人在「考驗自己良心和良知的課題」的最後決定,包括提出者曾敏之在六四事件發生後「痛苦地掙扎了好幾個月,終於向現實低頭,『歸隊』了」;李子誦「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在電視機鏡頭前宣布從此不再跟共產黨」;金堯如「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退出共產黨,遠走異鄉」;而張浚生則是迅速『回到正確的路線來』,並且製造出一起《文匯報》事件來,以洗刷自己在『痛心疾首』問題上的錯誤(從中共立場看)決定。」
代表北京立場與英方針鋒相對
此後,張浚生在香港任內言論相當高調,並多次與英國政府及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針鋒相對。1992年彭定康提出推動民主政改方案,將港府權力更多地下放民眾,引起中方強烈反彈,並批評該方案「三違反」,並作出一系列反擊行動,包括成立臨時立法會以通過特區成立時「必不可少」的法律,包括《公安條例》和《社團條例》等,被港人批評「還原惡法」。張浚生亦惡言狠批彭定康「既要當婊子,又要立貞節牌坊」。
1997年,負責商討「一國兩制」實際法律條例的籌委會法律小組提出一系列法律建議,當時港府批評有關建議破壞香港法律制度。張浚生則高調將矛頭指向彭定康,指「這個帽子應該屬於港英政府,特別是彭定康自己戴在自己的頭上最合適。」
1998年,張結束在港13年的工作返回內地,在接受訪問時曾形容,自己48歲時調到香港,「把人生『最精華的年齡段』給了香港,並指香港的主權移交是自己的「事業」。
張浚生離港後仍十分關注香港動態。2017年受訪時提及2016年旺角騷亂,直指該次騷亂是「暴動」,並稱香港青年不理解《基本法》、「《基本法》起草時,這些同學你那時候還不知道在哪裏,說難聽一點是細胞還未形成」。
彭定康哀悼 前官員:一個年代最終過去
儘管昔日唇槍舌劍不斷,彭定康昨日透過傳媒向張浚生家人致以慰問,並對張的離世表示哀悼(I offer my condolences to his family)。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亦表示對張的離世感到難過,並指張生前「積極參與香港回歸事務、對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貢獻良多,離開香港後仍關心香港事務。」前特首梁振英則讚揚張「「積極參與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並對籌備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貢獻良多」。
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張炳良形容張浚生是「非常開放的知識分子型官員」,並認為近年不少曾經處理香港事務的內地官員相繼去世,是象徵「一個年代最終過去」。
在港英時期擔任立法局議員的民主黨張文光表示,自從八九民運、六四事件後,中方便與具支聯會背景的民主派斷絕來往,而張浚生則在香港經常與民主派針鋒相對,是「中央駐港機構的發言人」,言論尖酸。張文光憶述,張浚生要代表中央立場跟英國政府交鋒,其形象在香港民間並不討好,但表示張浚生離開香港後,評論有變得平實,相信其也是面對巨大壓力,並認為張對香港人的理解,「反而比現在的京官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