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不快樂的原因幾乎千篇一律(圖)
屏幕時間與幸福指數息息相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憶文編譯)多希望能快樂一點!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的願望。問題是,我們無法控制決定幸福的眾多因素。由於基因不同,一些人自帶玫瑰色眼鏡,他們看到的多是世界的美好;另一些人眼前則是揮之不去的黑暗。
值得慶幸的是,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我們可以控制,那就是如何利用我們的閑暇時間。因為這和幸福指數密切相關。
屏幕時間與快樂息息相關
據《財經》報導,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簡·特溫吉(Jean Twenge)等科學家對100萬美國青少年的問卷調查進行了分析,研究青少年如何度過自由時間,哪些活動與幸福相關,哪些活動使人難以獲得幸福感。最新研究結果揭示出2012年以後青少年幸福感大幅下降的根源。
1991年以來,美國每年對八、十、十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問卷中問到青少年如何使用他們的閑暇時間,及這一年總體的幸福感。研究人員發現:花更多時間與朋友相處、鍛練身體、參加體育運動、參加宗教活動、閱讀,甚至做作業的青少年更加快樂。而那些花更多時間上網、玩電腦遊戲、流連社交媒體、發簡訊、視頻聊天或看電視的青少年都不那麼開心。
也就是說,屏幕與快樂息息相關。花在屏幕上的時間越少,幸福指數越高。如果青少年的上網時間超過5個小時,那麼他不快樂的可能性是上網少於1小時人的兩倍。
社交媒體降低了快樂指數
在一項實驗中,人們被隨機地分為兩組,一組人不看臉書,另一組人繼續使用臉書。一星期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不看臉書的人比持續使用臉書的人更快樂,他們感到孤獨和抑鬱的比率較低。
另一項實驗專門針對年輕人是否擁有工作臉書賬戶,研究發現:被要求放棄工作臉書賬戶的青年人比保留的青年人更快樂。
此外,一些縱向研究表明,屏幕時間會導致人不快樂,但不快樂並不會導致更多的屏幕時間。
這些研究對人很有意義,也很簡單:放下電子產品,你就會比較快樂。
新一代心理健康問題增加
「如何利用閑暇時間」與「幸福指數」密切相關,這一研究結果也引起了科學家的擔憂。因為現代青少年花在屏幕上的時間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與2006年相比,2016年青少年上網時間翻了一番。2008年,12年級青少年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比例是51%,現在已增加到82%。
2012年,美國青少年的幸福指數突然暴跌,因為那一年大多數美國人擁有了智能手機。與此同時,青少年的自信心和對生活的滿意度也大幅下跌。他們對朋友的滿意度更是如此,年輕人在一起所能享受的樂趣,以及整個生活品質都驚人地下降。
一些研究發現,在幸福感下降的同時,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急劇增加,包括抑鬱症狀、重度抑鬱、自我殘害和自殺等都在增加。相對於樂觀積極的千禧一代,新一代人不那麼自信,反而更抑鬱。
經濟不是幸福指數的主因
成年人也出現類似的趨勢:同樣都是30歲以上的成年人,現在的人比15年前的快樂程度低。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可能很多,成年人花在屏幕上的時間更多,與伴侶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減少,這是一個原因,但經濟衰退會不會是更主要的原因呢?
在2008-2010年經濟大衰退期間,失業率高漲,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幸福感都在下降。2012年後,經濟復甦,但幸福指數並未隨之反彈,反而繼續下降。可見,經濟蕭條並非幸福指數下降的主因。
貧富加劇會不會是幸福指數的影響因素呢?如果是這樣的話,1980年代,收入不平等開始加劇,幸福應該也不斷下降。但實際上,成年人的幸福指數在2000年開始下降,而青少年是在2012年。當然,也有可能是在2000年初,人們對就業市場和收入不平的擔憂達到了臨界點。
快樂不是完全放棄
研究人員的另一項發現出人意料:每天使用數字媒體不超過1小時的青少年比完全不使用的更快樂。隨著屏幕時間的增加,幸福指數在逐步降低。因此,最幸福的青少年是那些使用數字媒體,但時間有限的人。
所以想要快樂並不是完全放棄,而是採取中庸之道,一切適可而止。用手機去做一些很酷的事,然後放下它。利用它而不依賴它,左右它而不被它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