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流香】塵網苦羈縻 富貴真露草(圖)
紅塵苦短,何處是歸宿?(圖片來源:pixabay)
王守仁,號陽明子,後世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書法家、軍事家、教育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據載他精通佛家、道家、儒家,而且能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其學說世稱「陽明學」或「陽明心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王陽明畢生都對真理大道不懈地追尋和探索,如果追蹤他的人生軌跡,可以看到他從未停止對真理的探求和思索,在幼年時就發出了要做「聖人」這樣的大志。王陽明非常用心地拜讀過佛家、道家、儒家的典籍,有切實地打坐修煉的經歷。他對人生真諦的探尋有刻骨銘心的歷程,而且身體力行。
王陽明曾登泰山而留有詩作,其為組詩,由五首組成。筆者試解其中兩首詩,以饗讀者。詩中王陽明描述了自己山頂遇仙,並且在仙人的指點下修煉的經歷。
登泰山[五首其一]
(明)王陽明
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輝。
雲梯挂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遙送天衣。
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凌雲忽高飛。
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暉。凡軀無健羽,悵望未能歸。
(源自《王陽明全集》)
一早我就沿著泰山道登山,山中雲煙瀰漫,遠望山路朦朦朧朧、若隱若現。朝陽的光芒灑落在山巒溪谷上,這與秋天清冷的姿容相互輝映。山石掇成的階梯蜿蜒曲折通向山頂,如同雲梯掛在青翠的山壁上,向山上仰望彷彿一張細細微微的織網盤繞在山間。清風吹拂著海面,輕盈而灑脫,飄飄渺渺,伴著微風海面泛起波瀾,一望無際,海天相接,海風輕柔,吹動著天空中飄浮的彩雲,此景有如仙界,祥和而美好。
泰山頂處傳來了悅耳的仙樂,遙遙望見仙童依立出現在山頂。仙人從天而降,看到仙人,我心嚮往,慌忙整理衣服想前去禮拜神仙,然而仙童突然駕祥雲起空高飛而去。我趕緊揮手希望仙人能夠停留,仙人來去匆匆,很快就消失了,只留下仙人所乘彩霞祥雲留下的余暉。肉體凡胎的我既不能駕祥雲也無飛翅,只能悵然若失的看著神仙離去,我停留在泰山頂朝仙人離去的方向凝望,久久都不想離去。
登泰山[五首其四]
(明)王陽明
塵網苦羈縻,富貴真露草!不如騎白鹿,東遊入蓬島。
朝登太山望,洪濤隔縹緲。陽輝出海雲,來作天門曉。
遙見碧霞君,翩翩起員嶠。玉女紫鸞笙,雙吹入晴昊。
舉首望不及,下拜風浩浩。擲我玉虛篇,讀之殊未了。
傍有長眉翁,一一能指道。從此煉金砂,人間跡如掃。
(源自《王陽明全集》)
紅塵中世人被名利情所束縛、牽絆,就如同一張大網把世人緊緊捆綁,世人在其中苦苦掙扎。富貴名利不長久,如同露草一樣很快就凋落,何必費心追逐呢。白鹿絕非凡物,那是仙界的神物呀,騎著白鹿可以東遊入神界的蓬萊仙島。與其被名利情所網縛,不如潛心修煉進仙界。
清晨我登上泰山遠遠眺望,只見遠處波濤澎湃、雲霧氤氳、飄飄渺渺。太陽燦爛的光輝從海面和雲端交接處散發出來,彷彿是從打開的天門中放射出的光芒。極目遠眺,我看到女神碧霞元君,在員嶠仙山翩翩起舞的仙姿,神聖而美好。天上的仙女在晴空中吹著紫鸞笙,仙樂曼妙,殊勝而祥和。我被深深震撼了,長風浩浩,我在後面趕快遙遙下跪行大禮相拜,請求神仙指點迷津、救我脫離凡塵苦海。
仙人把可以修煉成仙的《玉虛篇》從天空中投擲下來,我趕緊接住仔細研讀起來,一時無法全部讀完理解。這時身旁出現了一位神仙,觀其身貌,我稱仙人為長眉翁,仙人一一為我指點《玉虛篇》中的要點和難以理解的地方。修煉是如此美好而殊勝,我要從此按照仙人的指點煉金砂、好好修行,絕跡人間,回歸仙界。
碧霞君,又稱為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中國自宋朝以來道教崇拜的一位重要女神,她來源於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泰山聖母」、「萬山奶奶」等。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
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民間有「北元君・南媽祖」或「北聖母・南媽祖」的說法。
員嶠是古代傳說中世外五仙山之一。據《列子・湯問》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從王陽明的詩作中可以看出,他雖然身在世俗,但心在方外,在紅塵中努力修行,對真理的渴望和探求從未停歇。
王陽明在詩中直接寫到自己遇到了神仙,並且還有修煉的經歷。可能有的讀者會有疑問,這是真的嗎?這難道不是王陽明想像的吧?浪漫主義?或者是寫詩創作上的藝術誇張?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人,他們本身就是修煉人,敬拜神明,敬天信神,通過修煉,他們中有的人看破生死,能夠通曉前世今生,甚至能夠預測未來。他們虔誠的信神,再通過修行,有的人因而得以見證神言、神跡,又在各自的作品中將這些神言、神跡記錄下來,流傳於後世。在古籍中這樣的事例不乏記載。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關於「修煉」的文化難道不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嗎?難道不是最精髓的部分嗎?難道我們不是稱自己的文化為「神傳」文化嗎?但是這精髓的部分卻在現代被經常有意忽略、剔除掉,動輒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
為什麼不相信我們的先人們呢?許多中國古代著名文人流傳下來的作品中都貫穿著一個主題,從不迴避,那就是對返本歸真的渴望,對生命本源的探尋和回歸的期盼,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也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美麗而親切的桃花源,也許這個桃花源就是我們對自己真正「家園」最真摯的懷念和期盼。
(學識、層次所限,釋義、理解不當之處,敬請讀者見諒。)
- 關鍵字搜索:
-
王陽明 修煉 泰山 神仙 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