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們」突然蜂擁甩賣海外資產的真相!(圖)
【看中國2018年1月18日訊】「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 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如果要用一首歌來形容那些在匯率風雨飄搖的年頭,採用內保外貸的形式瘋狂轉移資產的大佬們此時的窘狀,《嘻唰唰》這首歌的兩句歌詞無疑最為貼切。
1月16日晚間,萬達酒店發展公告披露,將以356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3.15億元)出售公司在英國倫敦的項目—萬達One Nine Elms(萬達·倫敦ONE)60%的股權,餘下的40%由萬達香港持有。同時,買方同意代表倫敦項目公司向萬達酒店償還債務約1.5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4.12億元),兩項總計17.21億元。
王健林賣掉了大連萬達集團的這個首個海外項目,獲得17億元。2013年買入這個位於英國倫敦的項目時,萬達將其視作全球化布局的開始。如今,賣掉這個標誌性的項目,意味著萬達全球化戰略的終結。
萬達全球布局的第一個海外地產項目——倫敦ONE(網路圖片)
萬達酒店發展在公告中表示,出售倫敦項目可有利於公司增強流動資金及財務狀況。出售項目所獲得的款項淨額將用於償還萬達香港的貸款和利息,同時為公司物業發展項目的營運及發展提供資金。
筆者認為,為了區區17個億,雄心勃勃的萬達就甩賣標誌性的進軍國際市場的項目,好像不太符合其一貫的性格,也不太符合王首富的風格。但是,債務是剛性的,在國際評級機構下調萬達評級、國內銀行抽貸、監管機構發力的情況下,萬達要償還當初擴張期間的巨額海外債務,似乎只剩下甩賣海外資產這條路可走。
作為曾經商業地產的龍頭,債務在萬達的發展中舉足輕重。萬達因為評級被下調而出發外部債務危機,成為萬達拋售海外地產的導火線。2017年10月17日,據彭博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由於萬達商業的信用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觸發了一項提前償還部分境外貸款的條款。目前,萬達商業正與各家銀行商談重新安排部分債務的事宜。
觸發強制性提前還款條款的貸款額總計逾10億美元,其中包括2019年6月到期的4億美元貸款、2019年12月到期的4.875億美元貸款及2018年5月到期的5億美元貸款。
筆者認為,本次萬達甩賣倫敦地產,無疑是萬達海外還債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萬達表明自己態度的最好機會。否則,只要國有銀行大規模抽貸,萬達的資金鏈必然崩斷,下一個「樂視」非萬達莫屬。
2017年11月17日,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萬達計畫將海外位於英國、美國與澳大利亞的五個項目以50億美元打包出售,五個項目分別是英國倫敦的One Nine Elms摩天大樓,芝加哥的Vista Tower,美國洛杉磯的One Beverly Hills,還有兩處位於悉尼的項目。目前,最終的買家還未確定,仍處於接洽階段。而此次萬達出售的英國倫敦項目就在列其中,證明了空穴來風,未必沒有依據。
接下來,萬達會繼續甩賣剩餘的4個項目,甚至直至拋售掉所有的海外項目,解決自身債務的同時,緩解外儲流失的壓力,成為一個徹底的大陸型公司,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筆者認為,正在這麼干的遠遠不止萬達一家。去年那些被監管層通報點名批評的企業大佬,都正在通過甩賣海外資產,糾正當年扭曲的三觀,力圖得到認可。
前幾天,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海航集團正考慮出售位於紐約、倫敦和其他大城市約20處總價值60億美元左右的地產,其中包括位於曼哈頓中城、倫敦金絲雀碼頭和舊金山教區的高級寫字樓,位於法國波利尼西亞的度假村和澳大利亞的建築。海航集團在全球擁有價值約140億美元的商業地產,待售資產佔該公司海外地產組合的很大一部分。
旗下擁有太陽馬戲團、地中海俱樂部和葡萄牙最大銀行千禧銀行的復星也在澳大利亞出售地產基金。英國《金融時報》稱,復星將其在一隻房地產基金中持有的份額以1.5億澳元(約合7.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合作夥伴Propertylink。2015年復星向Propertylink的一個辦公地產基金投資了1.17億澳元,成立該基金的目的是投資悉尼北部商業區的一座辦公樓。
去年初,外儲急劇下降的勢頭沒有減緩,短短一年半的時間,外儲急劇下降萬億美元,震驚世界,系統性風險的提法由此而生。
而萬達、海航和復星,正是去年被銀監會授信風險重點排查的對象。你們不是說海外投資的錢是你們賺的嗎?不是說沒有花一分錢的外儲嗎?那就讓銀行馬仔抽貸,看看你們「內保外貸」的模式怎麼玩?
央媽這一招果然夠狠,結果就是眾多大佬紛紛認慫,乖乖變賣海外資產,或者將自己變成融資平臺,繳納投名狀。
截至2017年9月的外債總額為16800億美元,對比2016年末的14207億美元,增長了2593億美元,而這些債務中大部分都是政府和央行之外的平臺所借。說白了就是商業銀行、央企國企、房企所借,而民營企業在境外債上越來越搶眼,比如傑克馬、萬達王、騰訊馬、皮帶許等一些大佬為了繳納投名狀,讓自己成為借入外債平臺,通過讓境外機構持有國債或企業債的方式吸取外匯資源。
「皮帶哥」恆大今年打破亞洲記錄的66億美元境外融資剛剛收尾,傑克馬11月就宣布重返國際市場融資,發行70億美元債,超過恆大,成為亞洲本年度非銀企業境外美元債的魁首……而就在前幾天,騰訊在境外發行美元債券50億,也算是大手筆,「精神可嘉」。
套用紅樓夢式的話來說:但凡像樣點的家庭,但不能靠變賣家產和借債度日的,破落也是遲早的事。從這點上來看,當前人民幣這種空城計式的上漲,是無法持續的,最終結果必然是泄氣後打回原形。
筆者始終認為,不管是當前那些民企大佬們廉價甩賣海外資產,還是將自己變成外幣融資平臺,可謂殊途同歸,都是有強烈的大局觀的表現。從未來走勢看,類似漏網之魚樂視老賈的人際遇,已成為廣陵散式的絕響,空前絕後。
而這些2016年前在國際市場曾經叱吒風雲的所謂「國際化大公司」,最終也只不過是像孔乙己那樣,將那些值錢點的海外資產一點點扔進當鋪,兌錢還債之餘,能維持基本的運轉,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