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任律政司司長 袁國強任內的4件大事(圖)


任內充滿爭議的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昨日正式辭職。(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6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昨日確認辭任的袁國強從梁振英時代開始出任律政司司長,並順利過渡到林鄭月娥政府,其5年6個月又5天的任期中,國際社會首次以「法治崩壞」來形容香港,到底袁任內發生了甚麼?

《BBC》報導,現年53歲的袁國強出身基層,從小在公共屋邨長大,當時當上律政司司長,相當於港府的第四大官職,曾造就一段佳話。不過港媒發現,袁國強是首名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律政司司長,大律師公會素來被認為屬親中親建制陣營,而袁上任前已有被指「染紅」。袁於2008年1月角逐連任大律師公會前夕,被傳媒披露獲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現任政治局常委汪洋邀請,出任廣東省政協委員。

斯諾登事件 私下會見中共外交特派員

袁國強就任律政司司長不到1年,美國國安網絡洩密者斯諾登(Edward Snowden)於2013年5月來香港藏身,期間接受多家媒體採訪,稱美國國家安全局以「棱鏡」網絡竊聽計畫,向中國大陸及香港網絡進行竊聽。當時美國政府向港府提出引渡斯諾登回國受審的要求,但港府保持沉默。而斯諾登則於6月23日落跑,從香港前往俄羅斯莫斯科,美國當局曾指責港府故意放走斯諾登。

至於事件的爭議處,則是袁國強當時曾公開否認故意讓斯諾登逃跑,不過在媒體追問下,承認了因「事件涉及外交成分」,因此港府「曾與中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溝通」,引起違反「一國兩制」原則的質疑。而事後中港雙方又要求美方就斯諾登所形容的竊聽計畫作出交代。

推政改8.31決定 司法打壓反對聲音

2013年10月,時任特首梁振英宣布成立專責小組,由袁國強、當時仍是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組成的俗稱「政改三人組」,負責統籌2016年立法會選舉與2017年特首選舉法的改革。

袁國強曾公開批評民主派提出的「公民提名」、俗稱「真普選」方案「違反香港《基本法》,但又無法給出合理法理依據。直到人大常委頒布8.31決定,對立法會及特首選舉辦法作出決定,在該決定下,特首候選人由1200名選委會委員篩選出後,再由香港市民「一人一票」決定人選,引起港民不滿、批評「假民主」,更引發「佔領中環」、並於2014年9月爆發「雨傘運動」。

而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最終在2015年6月被立法會否決。8月開始,以袁國強為首的律政司就開始對「佔領運動」系列案件的參與者提出公訴,包括就「公民廣場案」的「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等佔領運動參與人士提出控訴。在法庭裁判包括「三子」在內的多人社會服務令、並完成服刑後,律政司又上訴至高等法院,要求增加有關人士刑罰,最終包括「三子」在內的多名年輕社運人士被重判入獄。此舉引起國際社會反彈,各國法律專家、前官員、官員、議員、人權領袖等均發表聲明譴責港府,並史無前例地形容香港「法治崩壞」、「一國兩制受到空前打擊」、「律政司不再以捍衛香港法治為重,而是以政治任務為先」。

「宣誓風波」 連環取締非建制派議席

在「雨傘運動」清場告終、政改被否決的背景下,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開始出現「本土派」、「自決派」等新興政黨,而當中青年新政梁松恆、游蕙禎及香港眾志羅冠聰等年輕人當選議員,反映香港新一代政治勢力抬頭。然而,上述3人及傳統泛民陣營的梁國雄、劉小麗及姚松炎,被梁振英及袁國強以「宣誓不當」提出覆核議員資格的訴訟,而中共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則主動提請人大常委釋法,最終在11月通過第五次人大釋法,上述6名議員被取消議席。

此舉嚴重打擊立法會內的反對聲音,使立法會內建制派佔壓倒性人數,亦促使了其後通過修改《議事規則》及一地兩檢等具爭議法案。

一地兩檢爭議 割讓司法管轄權

2017年8月林鄭月娥接任特首不久,港府即公布在香港西九龍總站內劃出「內地口岸」、並在口岸區內行大陸法律的「一地兩檢」方案。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受訪時表示,一地兩檢劃地予內地口岸區是屬於租賃方式。「我們先不要看基本法,打個比喻,業主現在租了一間屋子給我,然後他想向我再租回一個房間用,那我這個租客有權再租給他嘛。」袁的言論隨即引起社會譁然。部份網民表示,律政司司長竟可不重法律,而是用一種不適合、不在一個法律層面的比喻,實有混淆市民視聽的嫌疑。

港府其後在立法會獲得建制派支持後,便與廣東省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並於12月上報人大常委,人大常委隨即作出行政決定,在缺乏法理基礎的情況下,宣布一地兩檢「合憲合法」,並首度公開表明「人大對《基本法》有最終決定權」,而港府則力挺人大的說法。

港媒曾一度流傳袁國強會在完成一地兩檢這個政治任務後就會離職,而袁國強確實在昨日正式宣布辭任律政司。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