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稱地方債不兜底 最後誰買單?(圖)
地方債很可能經過層層包裝轉嫁到民眾身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日前,中國財政部在報告中表示,將研究出臺地方債終身問責及倒查責任制度。越來越龐大的地方政府債務帶來的風險不可小覷,被公認是中國的「灰犀牛」風險之一。也有分析認為,地方債很可能經過層層包裝轉嫁到民眾身上。
中國財政部在《關於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情況的報告》中表示,要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報告中顯示,截至2016年末,中國法定限額內政府債務餘額27.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負債率(債務餘額/GDP)為36.7%;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5.32萬億元,債務率(債務餘額/綜合財力)為80.5%。
據官媒12月25日報導,中國財政部透露,個別地方政府繼續通過融資平臺公司、PPP、政府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中國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主要原因有四個:一些地方官員為了保政績;一些金融機構放鬆風險管控要求,大量違規提供融資;地方政府違規融資行為未被問責;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相關違法違規行為處罰不嚴。
中國財政部還表示,將開好地方政府規範舉債融資的「前門」,適度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規與社會資本合作,支持市場化融資和擔保。及時有效防止違約風險擴散蔓延,防範存量債務資金鏈斷裂風險。
地方債被公認是中國的「灰犀牛」風險之一,「灰犀牛」一詞來源於一本美國的商業暢銷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在7月發布多篇文章評論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稱,金融領域風險點多、涉及面廣,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危害性強,必須格外小心,審慎管理。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由此,「灰犀牛」成為今年中國最火熱的財經詞語之一。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作者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是否往實體經濟注入了更多資金,而非僅僅投資於投機性金融資產。在米歇爾看來,這個「最大的風險」集合了所有中國已經識別出來的「灰犀牛」危機。例如,影子銀行、房地產市場泡沫、資本市場的潛在衝擊和地方政府債務等。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對於地方政府債務的解決方案,官媒《新華網》曾發文稱「資產證券化或為地方債救命稻草」,結合財政部剛剛表態「支持地方政府合法合規與社會資本合作,支持市場化融資和擔保」來看,巨額的地方債將很可能變成「理財產品」、「信託產品」或「資產管理計畫」等,經過層層包裝之後轉嫁給中國民眾。
而據中國媒體12月25日報導,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則建議,取消中央政府對地方發債的規模控制,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能否發得出去、以什麼價格發出去,都要接受金融市場的甄別和篩選,不必擔心地方亂髮債。
財經分析人士齊俊傑認為,未來一定會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瞭解風險,買者自負。所以未來必然會有一大堆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者血本無歸,這其中信託和資產管理可能是重災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