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荒謬的「愛國衛生運動」(圖)
正當成千上萬的農民死於飢餓的時候,衛生運動被要求首先抓緊……(網絡圖片)
1960年春天,正當成千上萬的農民死於飢餓的時候,3月16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這個《指示》中說:衛生工作,這兩年因為忙於生產大躍進,有些放鬆了。現在應該立即抓緊佈置,抓緊總結經驗,抓緊檢查、競賽、評比……中央提醒同志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把過去兩年放鬆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並且一定要於1960、1961、1962這三年做出顯著成績,首先抓緊今年的衛生運動。
1961年2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衛生部黨組《關於防治當前主要疾病的報告》,把浮腫、乾瘦、婦女閉經、子宮下垂等因飢餓所致的病態和其它常見疾病混在一起,用常見疾病來掩蓋飢餓致病。並且籠統地要求各地加強「疾病治療」。四川省委看到衛生部這個報告,立即下發通知,用「疾病」來掩蓋飢餓,用「衛生工作」來代替對飢民的救濟。通知說:「在搶治浮腫病、婦女病、小兒病等主要疾病的基礎上,結合進行四大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更進一步做好以食堂為中心的集體化衛生工作,防止傳染病的流行」。
接著提出了三項措施:一、開展防治腫病突擊運動,迅速清理現有腫病病人,集中免費醫治、營養、休息三結合的辦法突擊搶治;二、進一步加強以公共食堂為中心的集體衛生工作,辦好公共食堂;三、圍繞防治腫病這個中心,結合防治鉤蟲病、血吸蟲病、瘧疾、絲蟲病和季節性傳染病。
這些措施洋洋大觀,就是不提給農民增加糧食供應。從此以後,各地上送的報告,都把飢餓致病、致死,都說成「疾病」、「流行病」、「疫情」。
1959年8月9日上午,四川省委楊萬選自南溪報告說,長寧縣流行的水腫和腹瀉,自6月下旬以來發病人數佔總人數的13%。興晏公社一個生產隊今春以來死亡率達17%。發生這次「流行病」的原因,西醫說是缺乏維生素B以及食堂不衛生造成的,中醫說是濕氣和脾胃不和造成的。這個報告也提到糧食不足,就是不敢說因飢餓而致病致死。
1959年秋後不久,古藺縣因飢餓出現大量浮腫病人,餓死人的情況也相當嚴重。這時,從縣委到地委省委,統一口徑說古藺出現了「疫情」。12月7日,中共瀘州地委辦公室關於古藺縣疾病情況的匯報中,將發病人數縮小為403人,還說前次所報數字不准(實際前次報的數字是大大縮小了的),「把一般正常的疾病或富裕中農鬧糧無病叫病等都統計進去了」。
這個報告還誇大其它疾病的比重,縮小腫病的比重。說鉤蟲病佔86.6%。「腫病是鉤蟲病的晚期,並非急性傳染病,更不是吃代食品所致。」這個報告很符合李井泉的口味,第二天他就對這個報告作了批示:「這個報告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腫病和鉤蟲病往往結合著發生,在注意腫病的同時,要首先治鉤蟲病。請衛生廳對此加以研究,採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決。」這個批示進一步把人們的注意力從飢餓引向鉤蟲病。
12月12日,「瀘州專區古藺疫情調查工作組」上報了一份更符合李井泉口味的報告,這篇報告完全沒有糧食不足和飢餓的影子,還批駁了「有些人認為病是吃代食品造成的種種錯誤論調」,說是鉤蟲病佔31.9%,一般慢性病佔25.8%,感冒佔19.8%,胃腸道病佔13.8%,其它病佔8.7%。結論是:「當前應當立即行動起來,開展一個聲勢浩大的冬季除害滅病運動,大力抓好鉤蟲病的防治,大搞食堂衛生和積極預防冬季多發病和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省委負責人之一的杜心源於1960年1月2日在這個報告上批示:「結合開展春節以除害滅病為中心愛國衛生運動,進一步檢查和防治工作。」
這是一場掩蓋事實真相的鬧劇,用「愛國衛生運動」代替了對飢民的救助。
然而,愛國衛生運動救不了飢餓的農民,「疫情」繼續發展。省委除災滅病辦公室1961年1月18日報告,瀘縣到1月8日止,有腫病人20626人,比去年12月下旬增加30%以上。資中縣1960年12月下旬腫病人比10月份增加了四倍。但這個數字還不是腫病人數的全部。各地都少報、瞞報。長寧縣原報腫病人4000多人,經查至少在8000人以上,江安縣上報7709人,實際至少有2萬名。在一個公共食堂,幹部上報16個腫病人,實際有116個。瀘縣死亡率已佔總人口的7%,死亡還在繼續,1961年1月4日到8日,五天就死281人。
既然是疾病,就得治療。因此,四川省委下令,各地要組織醫療機構,加強治療病人。其實,治這種「病」最有效的藥品就是糧食。由於政府把住糧食不鬆口,要求供應糧食就是「鬧糧」,而「鬧糧」就是右傾機會主義。因此,各地開出了治療腫病的種種藥方。
1960年4月16日,內江地區一份給省委和內江地委的報告中講到資中縣腫病又有所發展。當地的治療處方是:雞蛋一個,白酒(50度以上)一兩,雄黃二錢。三者混合均勻後一次生服。效果很好,不再復發,無負作用。
1960年10月23日,萬縣除害滅病辦公室在開縣召開中西醫座談會,提出了治腫病的多種驗方:水夜合、荀兒皮各適量,熬後去渣,用汁煮稀飯吃。可消腫、健脾復方糠丸。細糠1斤,黃豆4兩,車前子4兩,陳皮一兩,將糠、豆磨細、炒熟後,混合做成5錢一丸,日服三次,每次2丸。老虎姜、貓兒皮(草藥名)何首烏、臭草根、路邊姜,兌紅糖熬水喝,或用汁燉黃豆吃。夜關門、餓馬黃、炮桐子樹根、山胡椒根、川牛夕熬水兌紅糖喝。高梁桿根熬水喝,可消腫強心。高梁篼切成一寸長,加水煎(一斤濕高梁篼加2斤水,干高梁篼加4斤水),煎一半後放紅糖5錢,為一日服量,分三次服用。
各地發現的藥方都向省委匯報,由省裡向其它地方傳播。但藥方都離不開紅糖,黃豆,藥材,有的還要雞蛋,一般農民是得不到這些極為珍貴的東西,而幹部卻從這裡得到了雞蛋、紅糖、黃豆的供應源。
四川省委曾多次發出突擊搶治腫病的通知,要求各地把病人集中起來治療。各地利用中小學教室、祠堂,牛棚建立臨時病房。1961年3月,省委除害滅病辦公室報告說,全省已辦起臨時腫病醫院27005個。已集中治療病人952000多名。
但是,這些所謂臨時醫院條件極差。一是缺醫少藥。涪陵縣黃旗公社集中了600多名腫病人,不分重病輕病,一律吃大鍋煮的草藥。榮縣有些臨時醫院,病人集中了10多天後,沒有藥吃。二是經費不足。有的公社醫院墊付資金,連工資都發不出,南充縣95個公社,有42個公社醫院發不了工資。農村醫務人員70%-80%都集中治療腫病,沒有業務收入。
病人大量集中以後沒人管理。有的臨時醫院管理不好,接連發生事故。合川縣永興公社在半個月內就發生6起燒傷和跌傷事故,燒死3人。
江北縣仁睦公社中建大隊醫院集中了病人158人,只有一個醫生,而且生病臥床,三個護理員不懂業務。醫院沒有菜吃,沒有開水、熱水,冬天病房沒有烤火,病人也沒有藥吃。
江北縣石壩公社六耳大隊醫院集中了172個病人,只有8間病房,30多張病床。只好幾十個人擠在一個地鋪上,地鋪上草很少,30%的病人感冒,沒有燃料,有的病人長時間沒有洗臉洗腳。
涪陵縣明家公社醫院收有63個病人,其中重病人53個,不懂醫務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兼院長,兩個醫生中一個原來是會計,兩個護理人員中一個是11歲的孤兒。病房臭氣難聞,連護理人員也不願進去。
涪陵五馬公社醫院糧食不足,病人上頓不接下頓,經常斷炊,沒有菜,以鹽水代菜,每天都有病人死亡。病人住院後工分掙得少,糧食分得少,出院後生活下降,加劇了飢餓和死亡。
蘆山縣清源公社蘆溪大隊的臨時醫院,病人自己做飯,缺炊具、缺柴燒,20多個病人用一個洗臉盆輪流做飯。雅安天全縣大坪公社住院88個人,兩個月後,死亡33人,轉重的4人,沒有改變的16人。省委副秘書長周頤在雅安考察時看到不少腫得很嚴重的病人,問他們為什麼不去醫院治療,他們說:醫院條件很壞,在那裡死得更快些。
金堂縣五星管理區的腫病醫院是牛棚改的,清潔衛生沒有搞徹底,臭氣難聞。病房沒有門,四周沒有牆,90%的病人睡地鋪,鋪草很薄。有的病人沒被子,白天還喊冷。廣漢縣金魚公社醫院院長黃某,把活人裝進棺材埋掉。金堂縣棲賢公社二管區腫病醫院常住病員八九十人,只有醫生一人,「保育員」兩人,病房是包谷桿搭的草棚棚,睡的是谷草地鋪,男女病人混住一房。
廣漢興隆公社腫病「療養院」病人住的是「檐口邊、拌桶內」;西外公社「重病院」的病人水腫破皮不能料理自己,被蓋、鞋、襪、褲子都是濕的,有的人睡著吃飯、屙屎,無人護理;中興醫院有的病人死了無人處理,同室的病人挪得動步子的只好搬走,走不動的「伴同死人住了三天三夜」。廣漢松林公社醫院半年內收治腫病人250人,地委幹部王樹本去瞭解情況時,已死亡97人,去的當天又死2人,第二天死3人,他離開時只剩下的67人,估計將近一半活不到半個月。
長期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上飢餓的折磨,把婦女們的身體完全摧垮,婦女病廣為流行,最常見的是閉經和子宮脫垂。婦女們突然之間都不來月經了,正常的生理活動週期中止了,伴隨而來的是頭暈腦脹,腳酸手軟,腰腹脹痛,面黃肌瘦,鄉下人稱之為「干病」。同樣因極度虛弱和勞累的原因,導致子宮懸吊組織鬆散,脫垂出體外,鄉下人稱之為「吊兒腸」(「兒腸」即子宮),長期磨擦,感染潰爛,痛苦不堪。溫江縣除害滅病辦公室1960年6月份作了一個調查,全縣18到45歲的「經期婦女」5萬多人中,停經的達兩萬多人,另有子宮脫垂的2000多人,他們並認為這個數字「可能偏小」。
據他們在金馬、永興兩個公社重點瞭解,前者停經婦女佔經期婦女一半,後者達60%。金馬公社896名停經婦女中,18歲到25歲的青年婦女有334人。一份來自溫江湧泉公社華豐管區的調查說,全管區15到50歲的124名婦女中,停經的達90人,佔婦女的70%以上。
婦女病也要求集中突擊治療,但大部分「醫院」和腫病醫院一樣條件惡劣。明明餓出來的病,卻得不到營養的供應;治不好,又要治醫生的罪。情急之下,醫生就下猛藥,結果釀出大禍。邛崍雙江公社魚唱管理區「療養院」醫生李明征,將草烏、南星等有毒草藥加進處方,護理員又未按操作方法泡製,就讓病員服了。醫院條件太差,醫護人員晚上都在外面去住。兩小時以後,服藥的29人全部發作,呼天搶地,無人照應。凌晨五點鐘,醫生李明征聞訊趕到,發現已經有四人死得硬梆梆,還有一些奄奄一息者,他就跑出去投河自殺了。
「醫療」解決不了飢餓。「疫情」繼續發展。1961年7月5日,宜賓地委除害滅病小組「關於腫病發展情況的報告」稱,自6月中旬以來,我區腫病又有發展,從6月18日到7月2日,15天上升了29%。死亡情況也比較嚴重,7月2日比6月18日死亡增加了40%。
宜賓縣月波公社光輝大隊金竹生產隊去年年底總人數是192人,到今年7月2日,只有147人,減少45人,將近死了四分之一,最近幾天又死了主要勞動力6人。由於大量死人,田土大版荒蕪。宜賓縣安邊公社總耕地面積13171畝,拋荒2506畝,佔總面積的19%。
中共宜賓地委一再聲稱要採取措施挽救危局,但飢荒還繼續發展,1962年2月2日發出的「宜賓地委關於當前治病情況的電話匯報」中說:「我區病情到1月29日止,全區出現腫干病123832人,比5天前上升了10%,死亡還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