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暴利,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圖)

【看中國2017年12月19日訊】我們知道,遠古時期開始產生商品交換行為之後,人們自己確定交換方式,開始的時候是以物換物,但這種方式極不方便、效率很低,比如:你自己有羊,要交換茶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牽一隻羊過去進行交換,基本是沒法完成的。

此後,人們開始使用一般等價物作為交換媒介,這種一般等價物的確定就需要市場中所有人普遍接受。開始的時候人們使用貝殼、食鹽、米、皮張等承擔一般等價物的職責,這種方式比以物易物前進了一步,但依舊不完善,效率受到制約。最終,人們使用金銀作為一般等價物,成為數千年來一直使用的貨幣,具有充分的普遍接受性,所有民族、所有人都接受它。


人類初期最簡單的物物交換形式(作者博客)

古希臘哲學的進展不僅推動了社會的進程,也奠定了曠古以來最暴利的生意機會。古希臘哲學認為貨幣代表的是信用。有幾個最明確的特徵:第一,群體普遍接受。這裡的普遍接受不是比例關係,像我們現在的選舉制,某候選人獲得多高比例的選票之後就可以當選總統。而是群體內的所有人都接受,在今天的說法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接受。任何民族(無論多少人)甚至任何一個人不接受的話,都可以讓對方使用其它的交易方式,否則交易就無法完成。當然這是理想化的貨幣,還會有很多非理想化的貨幣存在,比如現在的非洲部分部落(地區),依舊使用食鹽作為交易貨幣,既不用金銀也不用美元。第二,貨幣的信用可以長期保持。按哲學的含義來說,這有穩定和長期兩個含義。長期是屬於歷史性的,不是幾年、幾十年也不是幾百年,而是長期;穩定意味著不能波動,我們知道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信用水平不斷降低,是與此不符的;如果不斷上升,也不符,這都會對經濟活動造成壞的影響。第三,信用可以使用任何東西來承擔,既可以使用商品、金銀、紙片(現在的紙幣)、數字(數字貨幣),也可以什麼都沒有,只是一句承諾,所以,中國古代有一諾千金的成語,就是這個含義。

古時候,人們使用稱重的金銀作為交易媒介,童叟無欺,交易過程中沒有第三者實現絲毫的利益,因為金銀承載了恆定(注意這兩個字,比如英國金本位時期,黃金的購買力基本是恆定的,既不會明顯上升也不會明顯下降)的信用。但古希臘哲學發展之後,就開始誕生了逐漸走向暴利的生意(當然利潤是從低到高的過程),古希臘城邦開始使用鑄幣,此時,交易的雙方開始出現不平等,因為鑄幣的重量開始小於雙方交易所需要的實際重量。之所以產生這種情形,是因為鑄幣是需要成本的,沒有成本因素存在,鑄幣體系就無法維持下去。

鑄幣體系誕生的基礎是階級的產生。階級誕生之後,就有了國家或部落,而鑄幣就是國家或部落管理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工具,鑄幣過程中成本和利潤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基礎性條件。

這僅僅是開始,相當於小荷才露尖尖角。

從哲學來說,由於貨幣僅僅代表的是信用,本質上與貨幣的實用價值、重量等,沒有絲毫關係。所以,人類社會就開始不斷地削減貨幣的成本,在鑄幣時代,人們不斷地削減鑄幣中金銀的含量或重量,追求鑄幣過程中的利益最大化,為發行者服務。所以可以看到,無論古羅馬後期還是中國的兩漢後期,都拚命地鑄造一些小錢或金銀含量低的錢。當開始使用紙幣之後,紙幣總是不斷貶值的(無度發行),無法保證購買力(無法保持信用),實際也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這其中的利益,現在稱呼為鑄幣稅。

從古到今,從鑄幣到紙幣,鑄幣稅的盈利水平越來越高。比如現在加印一張100美元紙幣,其成本很低,給貨幣發行部門帶來至少是90美元以上的鑄幣稅。如果「加印」的是數字美元,這種鑄幣稅就近乎100%。

無論鑄幣還是紙幣,都是主權貨幣,是主權機構發行的,也藉助主權機構進行推廣,讓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們接受並使用。這與通過群體普遍接受性確立的貨幣擁有根本的不同。

但是,過度徵收鑄幣稅,就會帶來通貨膨脹,讓上層的利益最大化,讓底層人們的生活難以為繼。也所以,中外歷史上的主要朝代,幾乎毫無例外地都亡於貨幣貶值。

自從古希臘哲學對貨幣的內涵進行解釋之後,在小小貨幣之上進行的是一場歷史性的博弈,那就是人性的貪婪與信用保持之間的博弈。這種貪婪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在等級社會中體現的是上層的貪婪,它們希望最大力度地榨取下層的勞動,也所以,很多國家的主權貨幣壽命很短,就源於這種貪婪。這些國家一般不會主動進行對外戰爭,因為其社會的基本矛盾體現在社會的兩個階層之間,主要的利益交換也在兩個階層之間。基於南美以往是歐洲的殖民地,階層分化嚴重,所以,南美國家現在極少主動對外發動戰爭,可內部卻動亂不斷,這以上世紀後期以來的巴西阿根廷、本世紀的委內瑞拉為主。這些國家的貨幣自然沒有信用,換幣是正常的、頻繁的遊戲。第二,光榮革命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每個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而貨幣的價值穩定是這種保護的主要措施之一,所以,它們的貨幣壽命比較長。雖然淡化或盡力消除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轉移,但是,任何國家在發展的不同時期,都會遭遇很多難以克服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債務問題,等等,當這些情形出現的時候怎麼辦?一種是全社會苦度難關,這代表淳樸,另外一種就是將問題向外轉移(展現貪婪),那就是戰爭!二戰之前,德國貨幣超發嚴重,債務問題嚴峻,最終走向戰爭,在佔領區發行新貨幣掠奪佔領國的商品和服務,這就緩解了自身的內部問題。所以,南美一直內亂不已,而光榮革命之後的歐洲不斷對外發動戰爭,最典型的就是英法七年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

貨幣信用無法保持是人性貪婪的必然結果,無論在等級社會還是其它的社會,只不過前者更嚴重一些而已。也所以,黃金數千年來都是貨幣,因為它以客觀的方式保持信用,不受人性貪婪的影響,這是根本的不同。因此,也就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結論,只要是人類自身發行的信用產品(鑄幣、紙幣甚至未來的數字貨幣都一樣)都不會保持信用,鑄幣和紙幣的貶值原理已經很清楚,未來數字貨幣也一樣會貶值,比如,大量發行基於比特幣發行原理的數字貨幣,各國央行或國際企業都力主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讓數字貨幣不斷膨脹,最終失去意義,這是人性的貪婪所決定的。也所以,黃金在數千年來都像「神」一樣地存在,一直到今天,緣於其客觀,人性的貪婪無法「玷污」。

人類社會自己創造的信用,都是不可信的,因為人類無法長期抵禦貪婪(社會的個體或可以建立並保持信用,但整體無法長期保持信用)。

任何主權貨幣都是階級的產物,就反應的是本社會的階層屬性。那些內部階層嚴重分化的社會,即便不得已參與外部的戰爭,大多也只能戰敗,與武器的先進性基本無關,緣於內部的階層矛盾才是主要的矛盾,也是統治者進行決策的基礎,它們的根本利益來自於社會的中下層,即便對外戰敗,它們也不會有根本性的損失(晚清不斷對外戰敗,不要太當回事,因為無損清廷的利益)。其它社會就必須看重對外征戰的勝敗,因為一旦戰敗,本社會整體都會承擔嚴重的後果,比如一戰戰敗之後,德國的馬克崩潰,要支付巨額賠償,給全社會所有人形成災難。

由此,才可以理解比特幣。

貨幣發展到今天,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最近一年更是風風火火。從比特幣的財富儲藏職能來說,因為數量固定,可以長期保持信用,這是其最大的優勢;未來,如果網際網路可以長期穩定發展,支付的普及性和穩定性不斷提升,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具有成為貨幣的基礎。

但如果僅僅是如此看待數字貨幣是不全面的。古希臘城邦時代之後,世界已經成為主權的時代,階級已經存續了2000多年,違背了這樣的社會基礎看待數字貨幣是無意義的。

以前筆者說過這樣的話,在某些國家,數字貨幣毫無價值(這裡的價值都是指合法基礎上的價值,下同);而在另外一些國家,有價值。前一種,現在已經得到證實,某大國和南棒子都已經取締了比特幣的交易,當一種貨幣的流通與支付行為受到限制之後,虛擬貨幣的合法價值就是零,緣於無論你儲藏多久、也無論是否可以保值,當無法通過交易、支付行為實現其價值的時候,其價值是不存在的。那麼後一種,會怎麼演化哪?

以美國為例來說明。當使用比特幣為流通貨幣的時候,就會出現長久的通縮,這個長久幾乎是無限長的,這裡的道理很明顯,不再贅述。通縮會對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負面效應,其原理與通脹造成負面效應是一樣的。所以,比特幣這類貨幣,與人類的發展方向是相悖的,這是對比特幣發展的第一個制約。當今社會的典型特徵是貧富差距惡化和泡沫與債務問題極為嚴重,當比特幣不斷發展、所帶來的通縮效應開始顯性化的時候,意味著泡沫會斷崖式破裂,讓絕大多數人無法生存(預計不會少於一半),社會就會形成大規模動亂,這自然是不被准許的,這是比特幣繼續發展的第二個制約。無論比特幣怎麼定義,它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信用載體,就要與人性的貪婪相伴,當比特幣的價格越高的時候,意味著人類創造數字貨幣的速度加快,讓數字貨幣走向過剩,價值就會暴跌。

但筆者依舊推崇比特幣!根源在於:今天的世界已經成為上層對下層肆意掠奪的場所,根本的手段就是加征鑄幣稅,這是當今主權貨幣所帶來的最大危害。央行可以通過幾乎無成本、肆意印鈔掠奪中下層的財富和勞動,而比特幣就提供了一種草根階層保護自己勞動的方式,給央行的行為帶來嚴酷的制約,有利於貨幣發行機制的糾正,讓社會和平共處,這是每一個人的福音。

在美國這樣的國家,未來或許不會讓數字貨幣非法化,這有違憲法精神。但制約比特幣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對比特幣交易徵收高額稅收,讓通過交易進行盈利的行為失去意義等。

有些朋友將數字貨幣看成理想化的貨幣,可以理解,但理想雖然很豐滿,但現實是骨感的,緣於有違當今社會階級的客觀存在(主權和等級是基礎),也因為其通縮的先天屬性。有人忽視比特幣,也不是客觀的態度,因為它會對當今的主權貨幣管理體系帶來劇烈的衝擊,制約人類的貪婪,改變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的、2%的中期通脹目標(從格林斯潘時期就開始了),當貨幣管理體系改變之後,以今天資產價格泡沫如此嚴重的現實,蕭條的結局就無路可逃!讓社會回歸淳樸,這實際是所有人的福音。

因為內容有些感敏,就簡單說這麼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如松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