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畫卷:2017中國經濟形勢回顧(圖)
【看中國2017年12月15日訊】最近,內地不少專家都給出了2017年的總結和未來展望。但這些人和文章都良莠不齊,傳遞的很多信息都是噪音。筆者讀了很多文章,最後淘沙揀金,選出了四個人,以他們的五篇文章為基幹對一系列文章做瞭解讀,以期幫助大家瞭解2017的經濟形勢,並因勢利導,趨利避害。
這四個人是:前社科院高官李揚、清華教授同時也是高層智囊的魏傑、社科院教授及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以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五篇文章是:李揚的「中國債務根本不是問題 但要‘移山填海’」(鳳凰財經)和「未來幾年貨幣政策是相對不寬鬆的」(中原網事),魏傑的「深度剖析中央決策層2017年中國經濟主要思路」(內部演講),劉煜輝的「後十九大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鳳凰財經),以及李迅雷的「十九大後中國經濟走勢與資產配置策略」(首席經濟學論壇)。
這五篇文章都很長(尤其是魏傑的),但我們還是選了這些文章並建議精讀三遍。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
A)社會科學學者早就發現:群體內不同個體對問題答案各自獨立思考的結果的總和能帶來問題的最優解。而這四人毫無疑問都是各自領域的牛人,且都能獨立思考。他們對趨勢的把握和給出的一些對策或許能幫助我們清晰瞭解形勢並趨利避害。
B) 這四個人有偏建制的(如李揚,前社科院高官),有學院派偏建制的(魏傑,清華教授同時也是高層智囊),有學院派偏市場的(劉煜輝,社科院教授),還有偏市場的(李迅雷,中泰證券首席),各自利益出發點不同。他們恰好能形成一個專家的「光譜」,他們的文章加起來也恰好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接,有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全面地看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裡只列出了這五篇文章,但是在解讀的時候,羅列的不僅僅是這五篇文章,還有他們在其它文章裡表述的觀點。
閒話休提,直擊觀點,對七個領域——國企改革、樓市走向、股市動向、匯率動向、貨幣發行、金融改革、對外開放——四位專家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表述。
可以看到,相對來說魏傑涉及的領域最全。李揚由於自詡是高層傳聲筒,傳遞的大部分是有關頂層設計的經濟信息,劉煜輝和李迅雷則在商言商,更多關注樓市、股市、匯率等等市場化指標。這些人說的話不少都有價值,但是也有的屬於半真半假的話,比如魏傑的「金融領域全面開放論」和「慢牛論」。筆者對此表示微笑,下圖各位自行體會:
中國經濟的慢牛,原來是這樣的……(網路圖片)
這四人所講的有價值的東西具體如下:
(一)劉煜輝:危機暫過,分裂畫卷
劉是一個敢說實話的人。在筆者看來,其文章最有價值的部分有二:首先,他認為,中國經濟是一幅「分裂的畫卷」:一頭是傳統經濟與它的鏡像商業金融系統在債務的泥潭中痛苦地撕扯,而另一頭是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產業創新勃勃生機、欣欣向榮。他形容的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其實筆者看他是在暗示大頭朝下,只是還有點基本面。
另外,他對官方的棋局也看得很清。用他的話講,2017年兩步棋——地產去庫存、供給側——讓官方暫時把中國經濟中的龐氏系統從「即期泡沫」狀態拉了回來:1)股災後轉槓桿,庫存轉到了老百姓頭上,無數接盤俠已被誘敵深入後在樓市裡被 「半渡而擊」予以聚殲。而不動產變成「凍產」,使得通貨膨脹壓力減小,明斯基危險解除,匯率壓力減小。現在又在準備「長效機制」,比如共有產權、租售同權,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以準備用來貨幣回籠)。2)供給側改革,「停水停電」去產能、環保風暴使得原材料上漲,救活了殭屍企業。這些話都是可以和今年所發生的相互印證的。
他對中國經濟危機如何應對長遠規劃和經濟的未來語焉不詳,只是提到:A)現在進一步在準備轉向培育經濟的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B)解決的政策邏輯出發點就是節制資本;C)老老實做企業的人會慢慢地好起來,炒來炒去的槓桿套白狼的玩家會慢慢地被收拾。畢竟,他不處於核心決策圈內,只是一個分析師罷了。如果你指望他什麼信息都傳遞到,那就是「富貴逼人,逼人太甚」了。
(二)李揚:價值統一,填海移山
對於中國長遠的經濟危機應對大棋局,李院長和後面會講到的魏教授講得更多。對於如何改革,李院長(曾為社科院副院長)的話更有高屋建瓴的價值。作為曾經的從二品侍郎,李院長號稱「在中央黨校參加過好幾輪金融改革,都非常清楚」,所以對情況賊清。他表示對於債務問題要「移山填海」。其原話是:「我們要算總賬的話中國債務根本不是問題,我這邊有債務,那邊有更大的資產。但是這需要移山填海,就需要協調,如果不協調的話,我們債務狀況可能很迅速的會比以前麻煩很多……。現在,一行三會兩部一局一委八個部門,至少八個部門才能把這個協調好,我們一手的好牌,協調了,就能打出世界的奇蹟來。」
這段話其中的關節,耐人尋味:「這邊有債務」大家都明白,但是「更大的資產」在哪裡?想來想去,似乎確鑿只有樓市裡的資產比債務更多了。如果這樣,那麼是不是說要把樓市的大魚肥豚的資產去「移山填海」以「打出世界的奇蹟」呢?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中國將出現前所未有的財富大轉移,我等小民需要仔細看真切才行。
李院長還有一段話也耐人尋味:「全球危機以來,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統一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這幾段話大家看看,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這和改革開放初期說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完全不同的一個理念,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牢記的。」
這些話很明顯就是高層定調子要讓「先富帶動後富」。背後潛台詞基本上就是聯合富人,精準扶貧:政府沒錢了,你們企業家要懂事,不然,斗大的專政鐵拳且看你識得不識得?所以,嗅覺靈敏的大魚肥豚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比如劉強東攜妻下鄉當村長;傑克馬(馬雲)百億基金來扶貧……
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嗅覺。不過想想,他們也不容易。畢竟人家都在做著各種敲打了。傑克馬說他有時睡不著覺,或許也是真的吧。
(三)魏傑:維穩五步,改革難辨
至於魏教授,出身翰林,為錢走穴,身段柔軟,傳遞的信息更為具體,卻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他指出,接下來經濟維穩定,主要在五個方面:1)穩住外匯:一是已經開繼續堅持,海外買房/投資,除QDII之外,都不允許,只允許海外消費類保險(健康保險)。二是技術類海外投資支持非技術類嚴格審查。三是「一帶一路」的投資盡量使用人民幣投資。2)穩住債務:個人債務不能上升;國企債務必須下降;政府債務不能隱藏(PPP)。3)治理金融市場,嚴打比特幣。4)控制貸款,貨幣審慎發行。5)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盯緊「山大王」。在筆者看來,這些基本都靠譜。
但是,他提出了金融領域的五種改革:a) 銀行改革。放開民營銀行、銀行股份化改制、利率市場化等;b)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緩解融資難問題,開放各類投資公司、各類保險公司等;c) 資本市場改革。審核制,框架體制都要改;d)外匯體制改革。匯率自由化和外匯買賣自由化;e) 要放開中國的金融服務業。外資進入中國銀行、信託、基金、期貨等可達到控股51%(絕對控股)。
就筆者看來,a) b) c)有官方的阻力,但由於現在政府高層希望搞好經濟,反正是錢從左口袋進右口袋,上面也有這個意願,所以這三點在 「定於一尊」的今天很可能實現。至於d)和e) 能否實現那就很難說。原因很簡單:如果外匯自由流動,外企可以在中國掙到更多錢,那樣外匯就會源源不斷地外流。中國官方沒那麼傻,只是他們嘴上要高調。畢竟,川普(特朗普)總統天天嚷著要扭轉貿易逆差,各種威脅利誘,洋人盯著,不敢不高調。估計最後,會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既要讓洋人滿意,又讓國內滿意的方案。
當然,也有可能是報喜不報憂,讓董事會成員出現了認知偏見,錯估了形勢,會進一步放寬。那對大家更是好事情,這樣窗口期更長,大家可以有充足時間沐春風了。
至於普通民眾該如何應對,魏教授只是含糊的提到一些,比如進口車奢侈品暫時別買,以後價格會降低云云。這就讓人會心一笑了,官方是不會放任外匯流失的,各位尚需要不僅聽其言,還需要觀其行。
而講得更詳細的是下面這位李迅雷先生。
(四)李迅雷:全球配置各種資產
李迅雷也是一個講實話的人,但說話比較有技巧。其文章的閃光點在於勸大家配置全球資產。他講到美元有兩種指數,一種是對發達國家貨幣的指數,另一種是對新興市場貨幣的指數。前一個指數在過去貶值了15%,而後一個指數在過去40多年中升值了80倍。所以,他以為在外匯和海外資產配置受限的情況下,大可以配置國際定價的資產,如黃金、港股、大宗商品等。他還講說貨幣超發是一個全球普遍現象,持有貨幣的風險非常大,因此,一定要配置有估值優勢的金融資產或實物資產,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配置國際定價資產就顯得十分必要。意思就是說現金(非人民幣)更值錢。這些策略,雖然不夠全面細緻,但還是比較符合邏輯和論證充足的。
最後的結語:
這四位專家的文章加在一起,為我們描述了2017中國的經濟圖景:經濟大頭朝下,但是基本面仍在,雖然通過短期策略解決了目前困局,但風險仍在積聚。為了應對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中國政府方面進行了協調,初步定調未來是要(a)搞好實業,(b)劫富濟貧。這些策略如果達到目的,那自然是民眾之福氣,但如果十個手指按跳蚤,按下葫蘆浮起瓢(比如為瞭解決霧霾「煤改氣」,結果害人挨凍),或者有官員從中興風作浪,那大家就要小心了。畢竟,這「移山填海」式的大變局,可以說是神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財富轉移:首先,這將是1994年稅務改革之後最大的一次財稅改革。其次,這將是1988年貨幣闖關之後最大的經濟闖關。最後,這也將是1860年以來最大的存量財富再分配(樓市積累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財富)。如果走了一些「彎路」,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對普通民眾而言,那就是無數個家庭的命運被改變(比如上山下鄉和大下崗)。所以,諸位需要看得真切,先多元化配置財產以便分散風險。
這正是:
半是海水半火焰,江山分裂一畫卷。
匯率樓市皆掌控,絞盡腦汁防風險。
價值統一富濟貧,移山填海割中產。
小民惴惴正觀望,轉頭花開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