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在創業投資方面也早已名聲在外。(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13日訊】提起美國中央情報局(簡稱中情局),這個本來面紗重重、神秘莫測的部門,卻總能為普通人帶來不少茶餘飯後、五花八門的談資。就像誰都能講出一兩個關於中情局特工的故事,或是眼中依稀飄過「CIA」幾個大寫的字母。其實,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情報機構,除了不遺餘力地在全球開展情報工作,在創業投資方面也早已名聲在外。
該機構旗下的投資公司In-Q-Tel目前可以說是美國安全與情報部門最為活躍的投資機構,也是最神秘的投資機構。與一般投資機構不同的是,IQT並非以投資回報最大化為目標,而是作為非盈利的戰略投資者,圍繞國家安全需要,為美國政府機構開發、提供尖端技術,並提供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和任務導向型的服務。同時,IQT還充當著國家安全部門的技術顧問角色,幫助他們及時獲取關於技術與市場趨勢的判斷。
從過往投資數據來看,在各領域中,IQT最為關注的仍然是與情報工作聯繫最緊密的數據分析與網路安全技術。這也正好符合其「一切為了國家安全」的特殊定位。儘管IQT組建最初是為了滿足中情局的需要,但在今天,其服務對象顯然已經大幅延伸。
簡而言之,IQT旨在建立政府客戶、風險資本與創業公司的橋樑,並成為三者間獨特而重要的交匯點。可以說,這一模式巧妙地解決了政府客戶、情報部門與創業公司、資本市場的脫節問題。作為一家擔任情報收集重任的政府機構,要真正做到貼近資本、市場與創業公司,並非易事。而中情局從制度安排上做到了這一點。
據IQT首任市場運營總監Rick E.Yannuzzi介紹,IQT在建立伊始,就明確其運行必須與商業、IT市場所需的速度與敏捷性保持同步。同時,中情局賦予了IQT最大限度的決策自由,其做出的投資與商業決策不需要得到中情局的批准。換句話說,中情局不對IQT的決策過程做出評估,而是對其決策產生的結果(例如對外投資帶來的情報解決方案)進行評估。
可以說,IQT在問世之初,就遠離了基於美國政府管理的,更傳統的政府項目辦公室模式,代表了一種新的政府研發方式。如今,IQT的團隊是一個包含了企業家、投資家、技術專家在內的獨特組合,其董事會成員則是來自國家安全、金融、技術、學術等部門的知名人士。擁有這樣一個跨領域的專家級團隊,IQT得以時刻保持對於前沿技術的敏感,並能高效調動各方資源,從而為政府客戶找到所需的技術、產品與目標公司。
關於IQT的投資方向和投資目標尋找方式,《華盛頓郵報》的一段話可以作為一個生動的註解:「任何一個從事數據分析方法研究的美國企業家、發明家、研究科學家都可能會接到來自IQT的電話,或者至少被這家機構的技術觀察人員用谷歌搜索到。」
在過去10多年中,IQT已經建立起超過40萬家公司的資料庫,每年評估約1000家公司,以找到並投資符合國家安全需要的創業公司,投資金額一般在5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不等。據相關資料,截至2014年初,IQT累計評估過1.35萬份商業計畫書。在目前,IQT大約平均每週會做出一筆投資。當然,其中有相當部分的投資信息不會對外公布。
與一般投資機構相比,IQT的投資還存在一個值得關注的顯著區別:它可能會要求創業公司同意將其產品和服務專門提供給情報界一段時間,並根據政府客戶的明確需求,與被投資公司簽署開發合同。如果開發工作進展順利,政府客戶就會直接從創業公司採購產品。也就是說,IQT給創業公司提供的不只是資金,還有對技術與產品開發的輔助,以及實實在在的政府採購合同。從這個角度來看,IQT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創業孵化器,也是不可複製的孵化器。
對於早期創業公司來說,能夠從IQT獲得資金,並鎖定一個龐大的客戶(世界上最強大的情報機構),其吸引力不言自明。此外,IQT每投資100萬美元,通常會幫助創業公司再匹配1500萬美元的外部風險資本。這種「帶頭大哥」般的豪氣主要得益於IQT在風險投資界積累的眾多「鐵哥們兒」,也就是那些手握重金的投資夥伴。據IQT披露,該機構目前對外投資已達到380起,聯合投資夥伴超過1500個。其中,合作最頻繁的包括ARCH Venture Partners、Accel Partners、Lux Capital、Battery Ventures等頂級風投,也包括英特爾、谷歌、思科等科技巨頭旗下的風險資本。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資本與情報的融合是一種趨勢,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在於常規技術的普及化。你有研究報告,人人都有;你有人工智慧,人人也可以用。不過,分析和判斷的人才和流程,還有政府部門的市場機遇,那就不是人人都可以有的,而這就是情報與資本融合發展的基礎。事實上,現在的時代,就是一個大融合的時代,不但有軍民融合,還有情報與資本的融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