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全球貨幣政策分化 中國央行何所從?(圖)

作者:姜超 梁中華 李金柳 宋瀟  2017-12-10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貨幣政策已處於回歸正常化的階段,而伴隨經濟穩健復甦,漸進加息和縮表也穩步推進。
美國貨幣政策已回歸正常化,漸進加息和縮表也穩步推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2月10日訊】韓國央行近期選擇加息再次攪動了市場的敏感神經,美國、加拿大、英國相繼加息緊縮貨幣,新興經濟體中絕大多數按兵不動,但印度、巴西、俄羅斯、智利和南非今年卻在降息。全球貨幣政策分化背後的原因何在?主導各國貨幣政策調整的主因是什麼?未來在美聯儲貨幣繼續收緊的背景下,中國央行何去何從,是否會跟著加息?本專題對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進行了一次大盤點。

發達經濟:經濟漸進復甦,貨幣整體轉向

美國:經濟穩通脹低,加息維持漸進

美國貨幣政策已處於回歸正常化的階段,而伴隨經濟穩健復甦,漸進加息和縮表也穩步推進。美國自2014年率先退出量化寬鬆,2015-2016年年底分別加息一次,貨幣政策逐漸轉向正常化。2016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同比增速保持了五個季度的反彈,最近兩個季度環比折年增速也維持在3%以上,同時就業市場持續修復,勞動參與率停止下降而失業率降至4.1%的低位,因而今年美聯儲分別在3月和6月加息,節奏較過去兩年已經加快,同時10月開啟縮表,推動貨幣政策進一步回歸正常化。

目前美聯儲加息背後的關注點在於,雖然經濟復甦顯出韌性,但通脹回升力度偏低,核心通脹仍是拖累,因而加息仍將維持漸進。從近期的經濟和就業數據看,12月再度加息都將是板上釘釘,預期18年也將加息2-3次。11月美聯儲議息會議紀要中大部分委員認為就業市場趨緊有助於提升未來通脹水平,12月加息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同時也有委員擔心今年低通脹並不是暫時的現象。當前雖然經濟復甦強韌,失業率新低,但薪資增速溫和,核心通脹回升偏弱,10月核心PCE同比只有1.5%,年初以來甚至大幅下滑,因而加息進程仍將關注經濟和通脹,維持漸進步伐。

加英:增長和通脹,總有一個在路上

加拿大和英國是發達經濟體中目前已經開啟加息的國家。加拿大央行7月實行了七年來的首度加息,將政策基準利率從0.5%提高0.25個百分點到0.75%,而9月再度將基準利率上調到1%,而英國則是在11月將利率提高到0.5%,是十年來的首次。

而對比兩國的經濟表現可以發現,驅動其加息的因素有所差異。支持加拿大加息的,是經濟增長呈現廣泛而可持續的跡象,2017年加拿大經濟延續了16年以來的回升態勢,2、3季度GDP增速分別達3.6%和3.0%,是14年以來的新高。而促使英國加息的,則是通脹壓力的抬升,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大幅貶值,輸入性通脹今年逐漸顯現,CPI同比從年初的1.8%上升到10月的3.0%。

經濟復甦將支撐加拿大的加息。加拿大的經濟與美國聯繫密切,並且有豐富的資源產品依賴出口。美國經濟復甦、全球貿易回升、資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使得加拿大經濟前景樂觀。儘管當前通脹仍低於2%的目標,但是就業市場趨緊,時薪增速今年以來大幅回升到2.8%,將支撐通脹回升,加央行也預計通脹目標有望在明年達到。這意味著,雖然連續兩次加息後,加拿大增速下半年略有放緩,但明年其加息步伐或不會中斷。

而英國的關注點則主要在脫歐。從經濟增長來看,英國2014-2015年保持著不錯的GDP增速,但2016年脫歐公投帶來了衝擊,而當前脫歐談判的不確定性也將影響到國內的消費、投資,以及對外貿易,其加息是否持續將主要取決於英國國內的通脹壓力。

歐日:權衡QE規模,謹慎判斷轉向

儘管歐、日經濟同樣在持續復甦,但當前通脹水平離各自央行的目標仍有不小距離。今年年初歐央行HICP在能源價格帶動下,同比一度觸及2%,但油價同比回落後,HICP又重回1.5%左右,核心通脹更是保持在1%左右的低位。歐央行更加關注的是可持續的達到通脹目標,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需要建立在通脹達到預期、經濟繼續復甦的基礎上,因而偏弱的通脹仍將制約其加息能力。而日本通脹水平相比歐美更低,CPI和核心CPI同比均不到1%,加息更是言之尚早。

在通脹回升尚不穩固的情形下,歐、日央行對待貨幣政策轉向更加謹慎,相比加息,更需關注的是其量化寬鬆購債計畫的變動。隨著經濟逐漸復甦,歐央行4月起將每月購債規模從900億歐元降至600億,10月又宣布從18年1月起進一步縮減至300億歐元,維持到2018年9月。這意味著,未來三個季度歐元區的通脹水平將成為歐央行購債計畫是否繼續削減甚至結束的關鍵。而仍在保持寬鬆的日本央行何時接過歐元區的接力棒,調整寬鬆計畫也與其通脹水平有關。

新興經濟:經濟狀況差異,貨幣政策分化

不同於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步調趨同,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政策出現了明顯的分化。2017年以來墨西哥累計上調基準利率125bp,亞洲則只有韓國在11月30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1.25%上調至1.50%。相比之下,處於降息週期的國家更多,印度、巴西、俄羅斯、智利和南非分別在2017年下調基準利率25bp、625bp、175bp、100bp和25bp。除此之外,大部分亞洲新興市場國家選擇按兵不動。

美國今年已實施兩次加息,但多數新興市場國家並沒有跟隨。為什麼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政策會出現分化?下面我們分類別對各國進行一一分析。

匯率風波過後,降息穩定經濟

目前仍處於降息週期的新興經濟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巴西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在前期為了應對本幣大幅貶值和通脹不斷攀升的問題,均大幅提升過基準利率,隨後才開啟了持續降息模式。第二類是智利和南非,這兩個國家均在美國加息前後提高基準利率,隨後又均在今年降低了基準利率。

對於這幾個經濟體來說,前期的加息拖累了經濟復甦。無論是俄羅斯和巴西為了應對貶值和通脹大幅加息,還是南非和智利跟隨美國小幅加息,其經濟都在加息期間出現明顯滑落,這說明當時的加息都是被迫之舉。

現在各國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是為了幫助經濟回升。受益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今年俄羅斯和巴西經濟的邊際改善幅度最大,但是由於兩個國家前期經濟下滑幅度過大,目前經濟增長水平還是低於歷史同期。考慮到目前各國CPI處於下降通道而經濟均剛剛企穩,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尚需時日,以免重蹈前期覆轍。

通脹匯率驅動,韓墨開啟加息

韓國和墨西哥則均有加息,但貨幣政策變化路徑有很大差異。墨西哥跟隨美國從2015年12月開啟加息進程,截止2017年11月墨西哥的基準利率累計上升4%,遠超過美國加息1%的水平。而韓國則是在2012年開始持續降息,並在今年11月末才開始加息進程。

加息的原因也有不同。墨西哥在前期加息主要是為了應對比索的大幅貶值,而後期則是因為通脹的快速飆升。2015年以來,墨西哥比索兌美元匯率就持續出現大幅貶值,累計貶值幅度接近40%。伴隨著貶值而來的是輸入性通脹壓力,結合墨西哥的天然氣改革,從2017年開始墨西哥又出現了CPI大步飆升的問題。

目前墨西哥經濟其實處於滯脹階段,經濟環境不支持進一步加息。2017年以來,墨西哥的CPI同比增速從3.3%持續上升到最高值6.6%,而與之相對應的是GDP同比增速則從3.3%下降到1.6%。9月以來墨西哥通脹水平已經有所回落,如果未來進一步大幅提高利率可能會增加經濟負擔,因此,墨西哥的加息進程將放緩。

韓國近期的加息舉措主要是因為前期通脹攀升過快,但是受益於出口好轉,韓國整體經濟是持續回暖。此外,由於韓國政策利率已經處於歷史低位,韓國的資產價格泡沫化日趨嚴重,韓國KOSPI指數在2017年累計上漲20%,同時居民槓桿率也達到了歷史高位93%。因此,此次韓國的加息實際上也是為了防止資產價格過度上漲。

但是未來韓國的加息空間不大。9月以來韓國CPI同比增速已經從2.6%沖高回落到11月的1.3%。同時,已經處於高位的資產價格也承受不了持續大幅度的加息衝擊,未來韓國的貨幣政策更多會參照相鄰亞洲的動態,相機而動。

亞洲貨政趨同,美國加息衝擊

亞洲其它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表現出趨同性。各國在2010年左右均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加息,主要是為了應對通脹和資本外流。隨後,各國基本一直處於降息週期中,其中大部分國家在今年維持了基準利率不變,只有印度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在8月降息25bp。但當前一方面受益於全球經濟回暖帶來的出口增加,各國經濟均出現好轉;另一方面,目前各國的通脹水平也均臨近通脹目標。可以說,這些國家實際上也已經處於貨幣政策轉向的臨界點。

美聯儲加息縮表,各國匯率將有一定壓力。目前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未來一年還有2-4次加息,並且12月加息幾成定局。從歷史數據來看,每輪美聯儲加息週期中美元指數都會隨之走強。12月2日特朗普的稅改法案已經在參眾兩院通過,未來加息縮表疊加稅改通過,美元指數大概率會走高,而新興市場將面臨資金流出和匯率貶值壓力。新興市場國家可能會被迫提高利率以應對衝擊,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資本不斷流入新興市場,目前各國的資產價格普遍較高,預計未來受到的衝擊也將較大。

中國會跟隨加息嗎?

從外部來看,其它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匯率和資本流動來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例如在美聯儲加息週期中,中國會有資本流出、匯率貶值的壓力,貨幣政策可能會被動跟隨,這也是今年年初中國央行上調逆回購、MLF等操作利率的部分原因。

但站在當前時點,我們認為匯率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牽制力相比之前已減小,主要有幾點原因。第一,當前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壓力大幅減小。2015-2016年時受中國經濟下行、美元強勢等因素影響,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尤其是全球對人民幣貶值預期較強助推資本流出,導致貶值預期的自我實現。但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漸趨穩,美元指數今年也大幅走弱,人民幣對美元逐步升值,尤其是二、三季度的人民幣急速升值、資本流出減少,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扭轉。事實上貶值預期比貶值本身更可怕,而貶值預期的減弱有助於未來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

第二,央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容忍度提高。回顧過去幾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2014年之前市場對人民幣有較強的單邊升值預期,而2014-2016年是單邊的貶值預期,其背後反映的是人民幣匯價的市場化程度不夠。但事實上2015年「811」匯改以來,央行陸續又推出參考一籃子貨幣、逆週期因子等措施,其目的是在保證人民幣匯率大體穩定的前提下,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市場化程度,讓匯率雙向波動。所以央行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在提高,尤其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9以上升值至當前的6.6附近,未來即使美聯儲加息、國內經濟有所走弱、人民幣再度貶值,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牽制也相對較小。

第三,當前中美利差處於歷史高位,對人民幣匯率保護足夠。今年以來在貨幣緊平衡、金融領域去槓桿的背景下,國內實體經濟面臨的名義利率水平已經逐漸走高,而美國債券收益率今年整體還是向下的,中美利率走勢明顯背離、利差擴大。當前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在150BP以上,有助於減緩資本流出壓力,對人民幣匯率保護足夠。

逆回購利率失效,上調必要性下降

既然外部因素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影響有限,那麼內部因素呢?我們認為從內部來看,加息的必要性其實並不大。中國有兩套政策利率,一套是以逆回購利率、MLF利率為代表的央行操作利率,另一套是存貸款基準利率,接下來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首先,以逆回購利率為代表的央行操作利率其實並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政策利率。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不妨對比下歐央行的政策利率體系。歐洲央行也將向銀行放款的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借貸便利利率)作為政策利率,但歐央行提供融資的「大門」是隨時敞開的,只要金融機構申請就能向央行借到錢,所以歐央行調整政策利率後,伴隨著歐央行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基礎貨幣數量會變化,市場利率才會受到影響。

但中國央行逆回購操作的時間和數量都是央行決定的,所以央行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不是完全放開的,這也決定了逆回購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影響並不大。所以我們看到今年以來央行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持續大幅低於DR007的利率水平,而且在逆回購利率沒有上調的情況下,二者之間的差距仍在擴大。這是因為央行提供的資金雖然比市場便宜,但並不是金融機構隨便能拿到的,利差難以消除。所以真正主導中國市場利率走勢的是基礎貨幣供給的數量,而不是基礎貨幣供給的價格。今年以來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增速明顯下降,金融機構超儲率處於歷史低位,才是金融市場利率維持在高位的重要原因。

與逆回購利率相比,DR007則更像是政策利率。既然基礎貨幣供給的數量更為重要,但貨幣政策操作總要有個「錨」,即有個目標利率水平進行數量上的操作。央行今年以來「削峰填谷」,DR007的水平基本都穩定在2.8%-2.9%的區間,而且央行貨幣政策報告中多次提到這一利率,DR007看似就是貨幣政策操作的「錨」。其實這一點和美國有些相似,美國的政策利率是聯邦基金利率,即美國存款類金融機構之間互相拆借準備金的利率,而不是美聯儲投放資金的操作利率;美聯儲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節基礎貨幣的供給數量,使得聯邦基金利率達到目標水平,也就是以貨幣數量的操作來達到價格的目標。

在弄清楚了這一點後,那麼央行未來會提高逆回購操作利率嗎?我們認為其實必要性並不大。今年年初央行兩次上調逆回購操作利率,除了應對當時較大的匯率貶值壓力外,主要的原因還是當時央行提供的資金利率明顯比金融市場利率低,金融機構借短放長、加槓桿的現象比較嚴重,央行提高逆回購利率既是順勢而為,也是為了抑制金融體系內部的槓桿。但今年金融體系內部去槓桿效果比較明顯,當前金融市場利率水平已經處於高位,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金融監管規則的建立和落實;進一步提高逆回購利率對金融去槓桿的作用不大,而且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對金融市場利率的影響更大的是基礎貨幣供給的數量而不是價格;當前債市也經歷了大幅的調整,情緒較為脆弱,提高逆回購利率反而會加劇金融市場、尤其是債市的動盪,弊大於利。未來更需要關注的是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數量變化和DR007的走勢,因為與逆回購操作利率相比,DR007的信號意義更強。

基準利率滯後,貸款利率已走高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也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的。今年以來雖然存貸款基準利率未動,但市場貸款利率確是在走高的。這是因為在金融監管趨嚴、貨幣緊平衡的背景下,央行控制基礎貨幣的供給,以DR007、R007為代表的金融市場利率在大幅走高,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抬升,推動了資產端利率的走高。這一過程也說明瞭,在利率市場化以後存貸款基準利率沒有以前那麼重要,利率水平可以從金融市場向實體經濟傳導。當前房貸利率已經從去年的4.52%上升至5.01%,一般貸款利率從5.27%上升至5.76%。所以存貸款基準利率即便上調,也是滯後的順勢調整。

但是我們認為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的必要性其實也不是很大。因為今年貨幣政策整體是維持緊平衡的,緊縮的效果已經在市場利率上有所體現。而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10月以來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均有回落,隨著地產和基建需求的下滑,明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會更大一些,存貸款利率在這種情況下上調的話既是滯後的,也可能會增加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

責任編輯: 何雲 来源: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