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紀念雨傘運動集會活動(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0月13日訊】雨傘運動是浪費時間嗎?在運動三週年之際,各方民眾對這個問題給予了正面的回答,包括那些認為自己是民主派的人。
那些認為雨傘運動失敗了的人,且不論他們來自於哪裡、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都嚴重缺乏歷史觀,不切實際地冀望此類運動能一蹴而就達成目標。
在這方面,雨傘運動的發展與那些在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重大社會和政治運動非常相似。
一個非常相似的例子就是19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該運動差不多動員了全美數以百萬計的民眾為黑人爭取平權。
隨著運動的發展,反對的力量也在加強——其背後是鐵了心要把制度化種族主義進行到底的南方各州政府。州政府不僅鼓勵執法人員的流氓行徑,還動用法律監禁示威者,並將該政策廣泛推行。
當民權運動面臨這些挑戰舉步維艱時,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運動已將自身耗盡,除了令追隨者坐牢和挨打之外,乏善可陳。
一些歷史學家相信,即使是這一運動最著名的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也曾質疑過這場運動的意義所在。
隨著運動參與者被毆打乃至被謀殺,抗爭的代價越來越大,懷疑的論調也越來越高。然而,金博士被刺殺一事反而增強了人們的決心。
馬丁.路德.金生前看到了這場運動的許多主要訴求被納入法律,也目睹了運動內部那苦澀的分裂——那發生在他為了改變法律而做出妥協,並因此受到譴責的時候。
而今天在香港,越來越多的示威者被送上法庭,關進監獄,支持運動的立法會議員被趕出立法會,不僅香港那糟糕且不完善的代議政府制一點兒都沒改變,而且現任香港特區首長已經宣布這個問題不用再進行討論了。
所以,這整個就是一場失敗嗎?你可以有信心地斷然回答:「不」。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一天將會到來——人們會搖頭不願相信竟然在2017年成熟智慧的香港人還在被一個腐敗的、違背大多數人意志的選舉制度所欺騙,不允許他們選出自己的政府。
未來的一代人也難以理解,為什麼當今香港的所謂「領導人」甘願淪為褫奪特區已被承諾的自治權的幫凶,將香港置於更嚴厲的獨裁統治之下。
這未來的一代人將與今天在美國學校裡的那些孩子們有同樣的反應——當告訴他們黑人只被允許坐在公交車後排,甚至不能與白人在同一處用餐時,他們會認為是在教古代史;然而,僅僅在半個世紀前,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我們能從中領悟到的是,今天的「現實」將成為明天的「天方夜譚」;改變是一個漫長且非線性的過程,進程中會伴隨著巨大的挫折。
香港對這一切再熟悉不過了,從以前的殖民地政府,到今天唯唯諾諾的特區政府,它們都編織著同一個謊言:香港向來是個缺乏政治熱情且自私自利的社會。
早在香港人口多由來自大陸的移民構成之時,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就已經湧現。從1960年代反對天星小輪加價,到1970年代主要由教師和教會有關團體領導的、針對工薪階層糟糕的居住環境和窮人劣等教育的抗議,香港的社會運動參加者與日俱增。
到1980年代,民眾的抗議活動主要是圍繞著反對建造大亞灣核電站的大規模運動進行的;接著,是香港社會聲援1989年天安門抗議活動的空前動員,成為這十年中重要的一頁。
接下來的十年,伴隨著各種政治黨派的出現和許多社會運動的開展,出現了對民主的需求。這些運動的力量在世紀之交再次顯現,大規模的抗議迫使政府放棄了嚴苛的反顛覆法案並撤回了在學校進行政治灌輸的計畫。
香港在進行改革的歷史上既有成功,也有失敗,然而,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段人們永遠不會被嚇倒的歷史。
所以,佔中運動應被視為先前這些運動的承繼者。當然,提出的訴求不同,抗議的方式也有所改變,然而貫穿這些運動的寶貴主線是香港人明確的決心和主張:香港人要對自身事務擁有更大的主導權。
雨傘運動代表了一種歷史的連貫性,並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在發展。比如,它促進了獨立網路媒體的繁榮;它深入到年輕一代,而這代人將比本專欄的作者活得更久。當然,它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彈,然而我們可以爭論說,這只不過是那些潛伏著的力量浮出水面而已。
雨傘運動把幽靈釋放出魔瓶。今後再也沒有人,包括北京的強硬派可以還抱有幻想,認為對香港自治和原有生活方式的冒犯可以不遭到反抗。
眼下,當局試圖以關押和恐嚇來報復示威者。但是,即使他們加劇鎮壓規模,最終仍將失敗,因為這除了造就義士以外,他們將一無所獲。所以,誰才是真正的失敗的一方呢?
翻譯:中國人權雙週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