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深度投資分析

【看中國2017年8月14日訊】推動人類文明歷史進程的,就是兩股非常基本的力量:能源和信息技術。1882年,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發電站在紐約投產使用。點著油燈的大堂,突然電光火石亮起的瞬間,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偉大時刻。

那個時刻,照亮了兩個人的臉龐:一個是愛迪生,是他帶來的技術,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愛迪生電氣。另一個人,是愛迪生的天使投資人,大名鼎鼎的JP摩根。

小摩根不想一輩子活在老摩根的身影下,於是他把所有的賭注下在了愛迪生的身上,他獲得了巨大成功,這家公司後來演變成了大家今天所熟知的美國通用電氣。

我們選擇電這樣一個切入口來講能源,原因很簡單,能源為經濟生產生活提供基礎能量,任何能源都要通過轉化成電來進行流動,它的原理就像貨幣在經濟中的流動一樣——它需要一個一般等價物一樣的中介載體,而電恰恰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無論煤炭風光核,它都要轉化成電。往後看10年,這一基本原理不會被動搖。未來的變化和競爭在於,誰轉化成電的效率最高,誰更環保,同時誰的經濟成本盡量低。

那麼,未來需要多少能源呢?

供給是由需求決定的,所以我們先從需求端觀察,看一個經濟的用電量。用電量的變化,大體上和GDP是正相關的。2000-2009年十年的中國數據顯示,上一季度用電量每增加1%,GDP增加1.77%。美國1973-2012年的數據,也基本上呈現這種相關性。在這40多年的數據中,美國唯一一次連續六個季度用電量下行,也對應了唯一一次的GDP連續六個季度下行。

因此,我們可以大體得出初步結論:在全球沒有一個新的超級經濟體崛起的情況下,在全球新的超級經濟週期還沒有到來的情況下,無論中美,用電量的增長,都應該是隨GDP逐漸平穩甚至略有回落,而不再是過去那樣高增長了。

然後,我們觀察供給一端,以中國為例,我們現在的電力裝機總量還在非常高速的增長,2016年的數據達到了8.3%,按照我們上面的結論,這顯然是高於用電量的需求的(同期GDP7%左右)。這裡面出於環保的考慮,大力發展風能、水力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環保裝機量,這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國2014年的時候煤炭發電量全美佔比已經降到了39%以下。但是截止到去年底,我們煤電是70%,水電核能風電一共只有17%。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傳統燒煤的火電的裝機量增長率仍然高達5.3%,水電裝機量同期只增長了3.9%。於是它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機組利用率下降,火電利用小時降到了4165小時,這是1964年以來的最低值。

由此,我們能得出一個基本的分析判斷:未來能源供需格局是偏松的,能源價格長期趨勢應該穩中有降。在這其中,火電產能最為過剩,同時,它要面臨來自水力、風能、核電和光伏,四種清潔能源的競爭。

火電如果想要賺錢,它大概需要以下幾件事情發生:

首先,供給側改革,通過淘汰自身落後產能,改變過剩的供應,讓活下來的人賺錢(效果參考當今煤炭水泥鋼鐵);第二,寄希望於煤炭價格下跌,或者自己參股投資煤炭企業,主動降低成本。

火電和新能源相比,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便宜,如果煤炭成本壓不下來,只能虧錢。

我們做過一個測算,大型火電央企,煤炭價格在800塊以上,大概率虧損;煤炭價格在600塊左右能打平,或者賺點小錢;如果煤炭價格能降到400塊以下,火電廠開始大賺,淨資產回報率能達到20%。

我們初步計算,煤炭的成本價算上運費在350元左右,一般來講,這種地板價的時間窗口,不會特別長。

第三,自己轉型變成多元化能源集團,積極進軍投資新能源。

我們提供一個參考對象,美國南方電力。這是美國行業前三,也是全球排名第16的電力企業,它雖然傳統能源還是大頭(有31座化石能源電站),但同時它有33座水電站,16座太陽能電站,還有3座核能電站和風力發電和生物能源發電,它基本做到全能型選手。他長期的淨資產回報率基本維持了10%的水平,也就是每年給股東帶來10%的回報。

最後總結,能源行業是命脈,也是經濟的剛需,其中的公司,如果能夠有效經營,還是能在未來給投資人帶來積極回報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